念好“人才經” 走好振興路

嘉洪農林公司的茶園內,工人們在采摘茶葉。(嘉洪農林公司供圖)

在威陽農業公司的育苗大棚內,工人正在進行辣椒的秋季育苗工作。(高訊 攝)

威陽農業公司的種苗培育大棚。(高訊 攝)

嘉洪農林公司致力成為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林企業,圖為該公司打造的網紅露營基地。(嘉洪農林公司供圖)
活躍在田間地頭的鄉土人才,是群眾心目中的行家裏手。近年來,豐順縣積極貫徹落實市委、縣委人才引育政策,重視鄉土人才的作用,將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帶動效應,助推鄉村全麵振興。
廣納賢才“聚”起來
2013年,豐順縣嘉洪農林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進在家鄉招商引資政策的支持下,從深圳回到豐順創業,從此便一頭紮進了大山裏。
作為回鄉創業的鄉土人才,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對腳下這片鄉土滿懷深情。望著遠處連綿不斷的山林,嘉洪農林公司總經理王藝樺的心中一陣喜悅。10年前,其父王洪進決心回家鄉發展後,王藝樺也毫不猶豫回到這座大山。“當時回來的時候,這山頭還是光禿禿的一片。”王藝樺說。
經過不斷的摸索,如今,嘉洪農林公司依托優質的自然資源,以高山茶、南藥、鬆樹、杉樹、靈芝等種植為基礎,以茶葉、南藥產品加工為延伸,以農業觀光旅遊和康養為核心,致力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林企業。目前,該公司在北鬥鎮桐崠村麵積13000畝的山上,已開發種植茶葉1350畝、林下靈芝400畝、桂花800畝、櫻花600畝、杉樹鬆樹林2000畝、南藥黃花倒水蓮(倒吊黃)230畝。該公司還擁有占地麵積約11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有紅茶、綠茶、烏龍茶、代用茶等多條加工生產線。2022年,嘉洪農林公司總產值超千萬元,茶葉產量達10.45萬斤。據介紹,作為公司的主打產品,“嘉洪綠茶”和“嘉洪紅茶”2個自主品牌已注冊商標,其中“嘉洪綠茶”還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產品獲得SC認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多彩風車、浪漫秋千、巨型葫蘆、金字塔帳篷……嘉洪農林公司還委托嘉應學院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在茶葉種植基地規劃打造旅遊項目,發展農業觀光旅遊。
近年來,豐順縣深入實施“黨員人才回鄉計劃”,吸引190多名大學生、致富帶頭人回鄉擔任村“兩委”幹部,積極引導青年參加“廣東高校畢業生誌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誌願者”計劃等行動,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投身鄉村振興,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據統計,2022年,該縣共青團共招募誌願者45人、社區工作者293人,持續培育鄉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培育能才“強”起來
初秋時節,走進湯南鎮隆煙村的種苗培育大棚內,隻見一行行種苗綻綠吐翠,煥發出勃勃生機。幾名工人正在進行辣椒的秋季育苗工作,裝填穴盤、篩選良種,一粒粒飽滿的種子被小心填入一格格肥沃的土壤中。看到這些,豐順威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彬林滿懷期待,再過30天至35天,這批種子就能長成秧苗,交付給預定種苗的種植戶。
據悉,威陽農業公司以種子、種苗為底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研合作為支撐,發展“訂單式”農業。當前,該公司一個月可供應400萬至500萬株種苗,主要是辣椒、番茄、玉米、茄子等秋冬季節種苗,不僅在當地及周邊鄉鎮銷售,還銷往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東莞虎門市場、汕頭農貿、揭陽玉和市場等地。“目前種苗不愁銷路,訂單量最大的是一名福建客戶,預定了500萬株辣椒苗。”徐彬林說。
“我們種苗培育絕大多數是以實施農業大棚種植為主,大棚種植不會被品類所限製,我們可以在確保提高種苗質量和成活率的同時,選擇市場端所需要、附加值及效益比較高的品種去種植,實現利益最大化。”威陽農業公司總經理徐奕政表示,一株健康茁壯的種苗,能夠極大地幫助種植戶在後期的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
公司的發展得益於科研技術的支撐。據悉,威陽農業公司與省英農農科院合作成立省英農農科院威陽種子種苗研究所,以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團隊、梅州市農林科學院作為科研技術支撐,不斷創新優化種苗培育。
前不久,徐奕政還被當地聘為“產業村長”,時常針對種植戶提出的出苗率、秧苗長勢等問題“把脈開方”,幫助大家提升農業技能,做好嫩苗管護,提高種苗成活率。威陽農業公司團隊還定期外出參加農業技能、產業培訓,爭當鄉村振興的“先行者”、帶動發展的“領軍人”、技術攻堅的“排頭兵”,不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實現創業就業。“我每天都會過來做工,一個月有五六千元的工資收入。”周邊村民曾德誌說。據悉,威陽農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累計帶動周邊農戶創業就業約3500人次。
用心助才“活”起來
用好鄉土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是當前乃至今後的重要任務。
今年以來,湯南鎮聯合威陽農業公司等企業,通過政企合作,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全力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目前,湯南鎮已完成複耕麵積超200畝,栽種的玉米預計在國慶前後迎來豐產期,屆時將進行品類細分,再擇優推廣種植。
“我們協助做好撂荒地的農田規劃、種苗優選、無人機作業、農機服務等工作。”徐奕政說,威陽農業公司通過對土地現狀、交通區位、水利條件、市場前景和村民意願等多方麵深入調研,為湯南鎮推進複耕複種工作提供了專業科學的建議。
政企合作發展特色蔬菜產業,打造灣區“菜籃子”,是政府和企業雙向奔赴的成果。隻有良好的育人育才環境,才能讓鄉土人才紮根農村,幹出一番事業。
桐崠村的出行條件,以前比較惡劣。為了讓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能方便快捷運出,嘉洪農林公司堅持不斷改善當地道路通行條件。從最初開出來的土路,到後來的水泥路,道路寬度不斷增加、坡度不斷減緩。“在得知我們修路後,政府也給了部分補貼,大家一起攜手把路修好,路通財路才會通。”王藝樺說。
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才強則鄉村強。為真正使鄉土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能帶動、有價值,充分發揮鄉土人才“智囊”作用和“引擎”作用,豐順縣還圍繞產業發展所需,精心打造1個縣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16個鎮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並初步建立了豐順縣人才智庫、豐順縣人才技術項目信息庫。據統計,2022年,豐順縣有378人參加“粵菜師傅”培訓、有105人參加新型學徒製培訓、有595人參加個人技能提升培訓、有540人次參加“南粵家政”技能培訓、有105人次參加“農村電商”技能培訓……各種技能培訓的舉辦,極大助力了鄉土人才的培育、成長,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記者 黃鈺然 特約記者 鄭坤 葉思琪 卜優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