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四張牌”做強富民興村產業
興寧市合水鎮努力推動茶園提質茶業增效茶農增收

興寧市合水鎮鐵山茶場一壟壟茶樹長勢喜人。(合水鎮黨政辦供圖)
驅車進入興寧市合水鎮鐵山茶場,沿著蜿蜒的盤山道路前行,可見茶山依地形層層遞高,如同層層起伏的綠波,一壟壟茶樹長勢喜人。
近年來,合水鎮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聚力打好“四張牌”,努力實現茶園提質、茶業增效、茶農增收,將茶葉打造成富民興村產業,源源不斷為鄉村全麵振興注入新活力。
打好“茶葉文化”牌 講好水羅塘茶故事
在景色秀麗的合水水庫邊,一個結合荔枝果園和文化特色打造而成的主題公園,成為當地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走進荔枝公園可以看到,除了荔枝主題,合水鎮還將茶葉文化融入其中,當地茶葉種植曆史和產業發展等內容一目了然。
“鐵山茶場分布在水羅塘、官田片等6個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區村。這些山區全年雲霧繚繞,空氣濕度大,年平均氣溫20℃,土壤富含鋅、硒,形成了獨特且非常適宜種植茶葉的生態環境。”合水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水鎮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曆史,鐵山茶場至今仍保留有宋、明、清時期栽種的老茶樹。茶場生產的官田梅占綠茶久負盛名,在清代時曾被列入梅州地方八大名茶之一,並被收錄至《中國茶誌》。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合水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在1997年中國國際茶葉展覽會上,鐵山茶場生產的單叢、奇蘭、黃金桂茶獲金獎。“天涯海角茶俱好,難得鐵山一盞香”,一時傳為佳話。
“今年以來,我們依托荔枝公園、鐵山茶場這兩個對外宣傳‘窗口’,精心布置,以茶為媒,打造了‘合水茶文化’宣傳陣地。”合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圖文和實物用心講好水羅塘茶等合水茶故事,讓更多遊客在看到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的同時,更加深入感受到合水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打好“龍頭企業”牌 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鐵山茶場曾經輝煌過,也失管過。看著幾年前還雜草叢生、無人管理的茶山,現在又‘活’了起來,我覺得這幾年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位於鐵山茶場的興寧市力量農業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劉科文望著生機勃勃的茶山感慨道。
2019年初,合水鎮積極落實“鄉賢回歸工程”,引進興寧市力量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量農業”)流轉承包經營茶山。“4年來,我們首先投入資金更換了一批製茶設備,完善了茶山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並升級改造了加工廠房。”力量農業黨支部書記劉彬介紹說,該公司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規範茶葉種植管理和初加工標準,帶動了周邊多家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有序發展。
經過三年多的規範化管理,一度陷於失管、丟荒狀態的茶山重新煥發生機,茶葉品牌不斷做強做優,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有力促進茶產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合水鎮目前茶葉種植麵積達1萬畝,有大小茶葉加工廠近300家,帶動茶農1800多戶,茶葉年產量700多噸,年產值1億多元。
打好“品牌創建”牌 提升市場競爭優勢
隨著品質的明顯提升,力量農業近年來陸續建立了“官田翠玉”“官田翠綠”等多個品牌,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為不斷提升茶葉的知名度,合水鎮積極鼓勵轄區茶企參加各類展會和茶葉評選活動。今年,該鎮鐵叢種養專業合作社出品的單叢茶榮獲2023年興寧市“十大好春茶”;力量農業茶葉品牌“官田翠玉”上榜2023中國茶葉品牌100強,並在第十五屆廣東省茶葉質量推選活動上獲得“烏龍茶特等金獎”。
目前,合水鎮茶葉企業注冊有“官田翠玉”“官田翠綠”“官田珍品”等一係列品牌商標,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和認可,茶葉遠銷東南亞和歐洲等地,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打好“科技創新”牌 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今年8月初,廣東茶產業聯盟傳來喜訊,力量農業成功入選第五批廣東生態茶園,為合水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生態”屬性,也把合水鎮的綠色發展底色擦得更亮。
合水鎮茶產業長期以來存在利用率低、缺乏深加工、人才稀缺等發展問題。為突破這些瓶頸,該鎮積極推動力量農業與省農科院合作,共同建設廣東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省茶葉研究所科研示範基地。同時,該鎮全麵整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科技特派員、鄉村土專家等人才,在茶樹生態栽培、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綠色有機茶園建設、加工技術等方麵尋求技術提升,用科技賦能茶葉精深加工,全力引導茶產業走上規模化、科學化、可持續化發展之路。
“茶葉是合水鎮的傳統產業,其發展曆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合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緊緊抓住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厚植茶文化內涵、做優茶葉品質、強化品牌建設,為合水鎮鄉村產業振興不斷注入新動能。
我為改革獻一策
興寧市力量農業有限公司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靠合水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從茶樹栽培、茶園管理、生產加工到產品包裝運輸等,致力於打造全鏈條無公害茶生產管理技術和措施,示範帶動合水全鎮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合水生態茶業高質量發展。
合水種茶曆史悠久,展望未來,我們將走好“黨建+茶產業”富民興村路,厚植合水茶文化內涵,創新茶農茶企利益聯結機製,提升“合水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鄉村產業振興貢獻力量。(記者 陳思傑 通訊員 曾森文 薛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