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聚法治之光 護航大美梅縣

隨處可見的法治宣傳欄,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學到法律知識。(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麗伶 攝)

梅縣區認真督導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圖片來源:梅縣區委依法治區辦)

丙村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走進商鋪檢查。(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麗伶 攝)

在法治進校園宣傳活動中,檢察幹警向學生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麗伶 攝)

在扶大高管會三豐村,村民在向駐村律師谘詢法律問題。(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麗伶 攝)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近年來,梅縣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法治建設部署要求,統籌推進法治梅縣、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等,以實幹擔當提高法治建設水平,全麵依法治區統籌力度不斷增強、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實增強、法治鄉村建設深入推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梅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聚焦人民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感謝工作人員對案件達成調解所作的努力,我願意撤回行政複議申請。”今年4月,得益於調處及時、方法得當,梅縣區鬆源鎮村民王某主動撤回其行政複議申請,行政複議機關對該案作出終止審查決定。至此,該行政爭議案件得到了實質性化解。
申請人王某因其與他人共有的老屋未經得其同意被拆除,故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派出所經過調查作出處理決定,王某對派出所的處理決定不服,向梅縣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聯合梅縣區公安分局、屬地派出所和司法所,結合引發糾紛的緣由、情節及後果多次向當事人做工作,釋法、說理,找準化解矛盾的切入點,研究妥善的解決方案。最後,雙方接受了調解並達成了調解協議。
近年來,梅縣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複議為民”的宗旨,把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化解矛盾,督促問題整改,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行政複議公信力不斷提升。今年,行政複議案件調解率為29%。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麵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梅縣區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聚焦“人民”這個中心,在服務保障人民合法訴求、推動社會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麵精準發力,不斷提高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此同時,梅縣區委依法治區辦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的中樞作用,堅持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為區委、區政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當好參謀助手。
此外,梅縣區還不斷強化公共法律服務體係建設,健全政府法律顧問製度和公職律師製度,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重大行政決策等法律事務中的“智庫”作用。今年上半年,政府法律顧問累計提供法律服務90多件。
聚焦基層 提升依法治區水平
日前,梅縣區丙村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圍繞轄區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問題,有序開展執法檢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監管水平。“自從成立執法隊以後,執法力量集中,執法也更加科學規範,速度、效果都有了極大提升。”梅縣區丙村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葉輝說,目前隊裏有近20名行政執法人員,設立了3個中隊,實現鎮域內“一支隊伍執法”。
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是打通行政執法“最後一公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自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以來,梅縣區積極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執法相關製度和機製,充分發揮綜合執法在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麵的重要作用,更快更精準回應人民群眾訴求,提高行政效率。
為有序推進縣級行政執法職權下放,提高隊伍履職能力,梅縣區委依法治區辦組織全區鄉鎮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圍繞行政執法基礎理論、行政執法“三項製度”、民法典對行政執法的新要求、行政執法信息平台應用、鄉鎮行政執法實務、行政執法信息化及規範化、行政複議製度及新行政處罰法等內容進行了8次培訓,同時全麵推進一體化行政執法平台應用,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進執法辦案的規範化、程序化。
今年以來,梅縣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工作部署,結合實際製定印發了《梅縣區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並召開梅縣區委全麵依法治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全麵部署推進依法治區工作。同時,聚焦推進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化突發事件應急體係建設,積極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不斷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工作格局。
聚焦普法 法治宣傳走深走實
山歌對唱《葉帥故裏 法潤梅縣》、朗誦《法治的天空》、小品《法網難逃》……今年3月底,由梅縣區司法局、梅縣區普法辦主辦的2023年梅縣區“葉帥故裏 法潤梅縣”法治文藝演出活動走進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300多名企業職工送上一份“接地氣”的法治文化大餐。現場還設立法律谘詢台為職工現場解答法律問題,並通過法律知識有獎問答等形式與觀眾互動,讓職工在寓教於樂中了解法律知識。
在梅縣區開展的2023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送法進校園活動中,宣講人員圍繞《認識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增強法治觀念 預防學生欺淩》《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無毒青春 綠色人生》等內容,通過線下加線上的方式,采用法律科普、視頻觀看、問答互動等形式,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為全區四年級至九年級共7萬餘名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普法課。
類似這樣生動又接地氣的普法宣傳活動,在梅縣區並不鮮見。近年來,梅縣區紮實開展“八五”普法工作,不斷壯大守法普法隊伍,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守法普法工作質效,營造“抬頭見法、處處有法”的濃厚氛圍。為深入推進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的落實,梅縣區委依法治區辦今年還製定並印發了《關於開展法治梅縣集中宣傳活動的方案》。
為增強普法行動力,梅縣區還全麵鋪開“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組織開展了領導幹部旁聽庭審教育活動、專題普法宣傳活動、“暖企護航·法治體檢”專項活動、法治宣傳六進活動等。“‘法律明白人’活躍在群眾身邊,隨時找得著、用得上,在法治宣傳教育、化解矛盾糾紛、推進基層依法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梅縣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區共培養了623名村(社區)“法律明白人”。
聚焦鄉村 法治賦能鄉村振興
“法律和人生相伴,法治與文明同在”“人生道路千萬條,學法守法第一條”……行走在扶大高管會三豐村,隨處可見的法治文化宣傳欄無不提醒著村民們要崇德向善、學法用法。目前,三豐村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法律援助點,培養4名“法律明白人”、配有1名村法律顧問、1名人民調解員、建有一支由村民組成的普法宣傳隊伍,以法治力量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感謝陳律師,我終於弄明白了,要不是今天來村裏谘詢駐村律師,我這個事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在三豐村黨群服務中心,前來谘詢法律問題的群眾向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近年來,三豐村通過開展駐村律師進鄉村法律援助服務,有效化解和減少了社會矛盾,促進了鄉村和諧穩定,更提高了群眾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理念。去年,三豐村成功創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三豐村以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為契機,堅持用法治思維引領鄉村治理,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係,同時加強對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法治培訓。”梅縣區司法局駐三豐村第一書記陳玉琴說,接下來,三豐村將以保障鄉村群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重點,落實相關政策,整合服務資源,創新工作方式,健全便民措施,推進鄉村依法治理,推進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梅縣區積極探索法治鄉村建設新路徑,堅持把法治鄉村建設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麵,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謀劃推進“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工作,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增強基層治理效能,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馮森達 王雅 曾勇 通訊員 黃卡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