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多措並舉紮實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
“舌尖”創新促發展增效益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06-29 14:46:49  瀏覽:-
字號:


五華當地某酒樓的總廚淩遠瑜正在教授學員烹飪技巧。(張炳鋒 攝)


令人垂涎欲滴的五華客家菜。
(張炳鋒  攝)

五華在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中巧妙與精準扶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相結合,通過創建“兩大中心”,創新開展“百店扶千戶”活動,不斷增進交流學習互鑒,用“舌尖”創新助推鄉村振興。

創建“兩大中心” 促發展謀創新

“油溫一定要控製好,魚丸才不會彼此黏住……”在五華縣大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二樓大廳內,來自五華當地某酒樓的總廚淩遠瑜一邊講解油炸魚丸的烹煮要點,一邊忙著演示魚丸的製作手法。灶台前,則圍站著一群前來跟廚學藝的年輕人,個個都鉚足了勁細細領會大廚傳授的烹飪技巧。

“像這樣的培訓今年在這裏已經舉辦3期了,50天一期,每一期培訓30人,全部免費,而且優先考慮貧困戶。”大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負責人溫文峰介紹說,五華在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中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創建了“兩大中心”,為貧困戶提供廚藝培訓、就業指導等提供了方便。他補充道,上一期的培訓中,共有15人獲得了中式烹飪技能認證,並成功在珠三角及五華等地實現就業。

溫文峰口中的“兩大中心”,即是五華“粵菜(客家菜)師傅”創新創業孵化中心,以及在大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內創建的梅州五華地道客家菜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中心。它們的建成使用,為五華紮實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進一步擦亮五華客家菜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據介紹,“粵菜(客家菜)師傅”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由技能培訓與鑒定區、就業服務區、創新推廣區、創業孵化區、美食文化研發區等8個功能區組成;後者則集客家菜師傅就業培訓、客家菜曆史文化宣傳展示、休閑體驗品嚐、優質食材展示展銷和釀豆腐大師工作室於一體。

據了解,“兩大中心”創建隻是五華創新開展“個十百千”係列活動的一部分內容。除此之外,五華還通過評選十大釀豆腐高手、十大名菜、十大食材基地,打造十個美食村、十個精品美食旅遊驛站,打造百家名店,開展百店扶千戶以上貧困戶等係列活動,將“粵菜(客家菜)師傅”的工程實施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文化旅遊、人才培養、就業創業和現代農業建設等工作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創造更大的效益。

開展“百店扶千戶” 精準扶貧有“新招”

“由於自己沒有手藝特長,就業機會不多,所以隻能賦閑在家,沒有多少收入,日子因此過得緊巴巴的。”今年4月,家住五華縣河東鎮的貧困戶藍炎芳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開來,原因是她與梅州市地道客家菜文化傳承有限公司成功簽訂了《五華縣餐飲行業協會“百店扶千戶”幫扶協議》,她得以順利在餐飲企業實現就業,並且每個月能有2500元的穩定收入。

像藍炎芳這樣的精準扶貧戶,能在就近餐館飯店實現就業,正是五華縣人社局所倡導的通過“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帶動開展“百店扶千戶”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五華在推動“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中,創新結合該縣貧困麵大的實際,將“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開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打造示範點,帶動開展“百店扶千戶”活動,以吸納更多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店打工、免費跟廚學藝、定點購買貧困戶的農產品、開展扶貧助學、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加快實現脫貧奔康步伐。

“截至今年6月,全縣參與幫扶活動的餐飲企業已達358家,成功幫扶貧困戶1079人。”五華縣人社局局長黃永響介紹說,目前,五華已成功打造河東鎮沙渴村(梅州市地道客家菜文化傳承有限公司掛鉤幫扶)和轉水鎮黃龍村(五華超順餐飲有限公司掛鉤幫扶)兩個“百店扶千戶”示範點。今年5月,這兩個示範點還分別舉行了幫扶活動簽約儀式,共與66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采購協議。

“目前,五華縣縣域範圍內共有2000多家餐飲企業,點多麵廣,是解決精準扶貧戶就業及農產品銷售問題的得力載體。”黃永響表示,接下來將通過鼓勵全縣所有餐飲企業參照示範點的做法,主動幫扶1戶以上貧困戶,力爭今年年底全縣實現餐飲企業幫扶貧困戶5000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