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扶貧兩不誤!廣州國際美食節上這個攤位火了!
來源:番禺台  時間:2019-11-27 16:04:15  瀏覽:-
字號:



2019年廣州國際美食節已經開了幾天了吃貨的你成千上萬的各式美食你吃了幾樣哪一樣才是你的心頭好呢?

設在雄峰城的美食節主會場分10個展區,共設置288個展位,國際美食薈、“冰雪世界”雪糕主題區、港澳美食彙、“廣州味道”區、“尋味南番順”區等特色展區的各式美食,足可以滿足吃貨們的不同需求。其中有一樣美食是今年第一次亮相美食節,它就是梅州五華的客家美食!

小禺兒在梅州五華客家美食攤位上看到,有客家擂茶、客家鹽焗雞、釀腐衣、七夕藥粄、艾粄、娘酒雞、客家豬肉丸、牛肉丸、烤高山紅薯等十多種特色美食。攤位的主人盛情地邀請小禺兒喝一碗客家擂茶。

據五華縣餐飲協會秘書長李慶泉介紹,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都會請喝擂茶。他表示,擂茶是混搭的食物,材料多樣化,既能止渴,又能充饑,客家地區以前是七分山、兩分水、一分田,物資比較匱乏,山裏人去田頭耕作時,都會帶上擂茶。

據了解,在中國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客家擂茶是保留下來的一種文化;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客家人製擂茶,以婦女見長。擂茶的配料多種多樣,可以因寒暑不同或葷素各異加不同的佐料和藥物,但製作過程基本是一樣的。春夏濕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據中醫驗證,擂茶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潤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的待客之茶,客家的土豬肉卻是不少在外打拚的客家人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小禺兒在這裏遇到一個在番禺工作的五華人陳先生和他的兩位老鄉在吃豬肉湯。他說他來番禺工作幾年了,很想念家鄉的味道,特別想念家鄉的豬肉湯。他說家鄉的豬肉與這裏的豬肉不太一樣,這段時間豬肉很貴,他很少買豬肉吃,但家鄉的豬肉多貴都要吃。當他知道五華客家美食第一次來廣州美食節參展時,他特地和兩個老鄉過來捧場,喝上一碗熱騰騰的家鄉豬肉湯。

除了五華的客家美食攤位,小禺兒在主會場的手信區看到,今年扶貧專區的攤位人氣也特別火爆。據了解,今年美食節開設的扶貧專區規模比往年更大,不僅有番禺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對口幫扶地區和新疆、西藏專區,還設有五華農特產品展館。

據五華電子商務協會辦公室主任江金麗介紹,番禺對口幫扶五華農特產品展館彙聚了當地35條幫扶村的特色農產品共100多種,有高山紅薯、五指毛桃根、宮前菜油、客家娘酒、梅林菜脯、登雲金雀茶葉、農家菜幹、琴江香米、南薯粉絲、沙田柚、客家新橋腐竹等。其中,農家菜幹、農家黑豆、農家黃豆和宮前菜油是電子商務協會從貧困戶手中收集、加工包裝好帶到這裏銷售的,綠色天然。小禺兒在現場看到,質優價美的特色農產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

其中的琴江香米也是其中受歡迎的無公害農產品之一。據江金麗介紹,這種香米是五華縣河東鎮一位退伍軍人張元傑退伍回到鄉下後,看到很多田地荒廢了,於是將這些田地收集起來,帶領一幫農戶種植水稻,種出琴江鮮米和琴江香米,主打綠色無公害、無拋光。

據了解,番禺從2003年開始對口五華縣,今年五華縣委縣政府組團參加廣州國際美食節,番禺區委區政府十分支持,在美食節主會場劃出300平方米設置五華農特產品展館,將五華縣35條幫扶村的原生態農產品帶給市民,讓這些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走入大灣區,通過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