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年供港澳蔬菜可達500萬斤。(張炳鋒 攝)
“這將有助於五華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對接更加廣闊的市場,企業也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長遠發展。”盛夏時節是果蔬大量上市的季節,對於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超來說也是收獲的季節。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該公司旗下的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和廣東漢光超順農旅園,分別獲得梅州海關和汕頭海關檢驗檢疫備案或注冊登記,兩個基地產出的果蔬獲準供港澳或出境銷售。
筆者獲悉,除了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兩個基地外,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五華高山紅薯矮車種植基地,也於近日獲得梅州海關頒發的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證書。這是五華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找準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的突破點,深度對接大灣區所需,積極貢獻五華所能,豐富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結出的碩果。
年供農產品超750萬斤
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位於五華縣安流鎮長江村長江大橋旁,於去年底正式開園,現有種植麵積1000多畝,年供港澳蔬菜可達500萬斤。“你別小看這隻是一小塊地,但每天僅僅豆角的產量就有約300斤,產量十分充足。”基地負責人張新茂說,目前該基地有豆角、茄子、青瓜、玉米、菜心、艾葉等10多種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和季節,有重點地種植和供應,每天淩晨3點就開始采摘,經過挑揀、檢測、裝箱等一係列的嚴格程序後,5點就被運往粵港澳大灣區。至8月15日止,該基地已經供應港澳蔬菜10多萬斤,距離該基地獲得海關頒發的證書獲準供港澳還不足一個月。
和“菜籃子”一樣,“果盤子”廣東漢光超順農旅園黃龍基地產出的葡萄和無花果也是供港澳的優質農產品,約40萬斤的年供應量可從每年的5月份一直延續到次年的2月份,獲海關批準供港澳時間比蔬菜基地還晚一個星期,但供應量也已超10萬斤。
距離黃龍基地約3公裏遠的轉水鎮矮車村,550畝高山紅薯種植基地也獲得了梅州海關檢驗檢疫備案登記,220萬斤的高山紅薯年供應量進一步豐富了大灣區的“米袋子”。“今年全縣種植高山紅薯約1萬畝,將來會有更多供應量。”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藍運鋒表示,該公司各種植基地都會按照供港澳的標準進行種植管理,爭取更多種植基地獲得海關部門的檢驗檢疫備案登記。
注重厚植生態優勢
筆者在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裏看到,10來個工人蹲在青椒大棚裏,把齊膝高的雜草一棵一棵地拔去。1個多小時過去,才拔完一小塊地,工作效率並不高。“不能用除草劑,隻能靠人工一棵一棵拔草,每天聘請的工人四五十個,僅工資都要四五千元。”張新茂解釋說,供港澳農產品有嚴格的農殘標準,鑒於此,在施肥、除草等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一點也不敢馬虎。
據了解,海關在頒發相關證書時會專程到基地及周邊地域,專門檢測土壤、水質、空氣等自然環境是否符合標準,特別是對生活汙水排放有嚴格的管製。目前五華三個獲批的基地均處於益塘水庫下遊和琴江河畔,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擁有優質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特別是近年來,五華全麵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和淨土防禦戰,夯實生態基礎,厚植生態優勢,在今年1月至7月份的水質考核中,五華縣10個省級及以上考核斷麵的水質綜合指數為3.67,全市排名第二。(張炳鋒 潘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