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時,梅城各大商業綜合體還在“沉睡”的時候,金苑酒家萬象店的後廚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備料、燉湯、原料粗加工……走過還未點亮燈光的就餐區,記者見到了為了餐前準備工作而大汗淋漓的賴院森。初見賴院森,記者訝於他的年輕,1992年出生於梅縣荷泗小村莊的他,現在已是金苑酒家萬象店的廚師長。難以想象的是,在8年前,這位大廚還是深圳富士康的一位生產線線長。
近期,賴院森代表梅州參加了2020年廣東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暨中式烹調師職業技能大賽,總成績進入前八名,榮獲“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是梅州地區近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隻身闖蕩深圳兩年,毅然回鄉“跨界”從廚
2008年,賴院森在梅城就讀於中專計算機專業,年僅16歲的他對未來生活很是向往。“當時,專科畢業後還有分配工作,這個待遇條件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說,實在是太吸引人了,1500元工資算是一筆很大的收入。”從後廚走出的賴院森擦去額上的汗珠,回憶起了青蔥歲月。
賴院森在廚房裏忙碌。
懷揣著對大城市的憧憬,17歲的賴院森在畢業後被分配到深圳富士康就職,他從最基層的生產線員工做起,每天加班加點,和電子產品、精密儀器打交道。“憑著一股勁,我在入職3個月後成了生產線的線長,帶領幾十名員工一起工作,那一年我才17歲。隨著城市發展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那時我的月薪最高能達到6000多元。”然而,就在2年後,賴院森開始麵臨工廠訂單不穩定、發展前景受限等困境,對此,他對未來發展有了新想法:“如果能學習一門手藝,深耕發展,也許能走得更遠。”
賴院森接受記者采訪。
“一般農村出身的孩子,很小就耕得了田地、入得了廚房,小時候我的廚藝得到父母的認可,一直以來對烹飪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在麵臨人生轉折點時,我選擇了廚師這一行。”2012年2月,得到社會曆練的賴院森毅然回到梅州,開啟了從廚生涯,輾轉於各大酒店、餐廳當學徒。一年多的時間裏,賴院森每天重複著搬盤子、端菜、殺魚、斬骨頭等“雜活”,即便月薪從工廠的6000多元“驟降”到850元,他也從不灰心,反而是邊“打雜”邊向大廚虛心學習。
學習過程中,二十出頭的賴院森迎來了“掌勺”的機會——炒員工餐。“員工餐一般是炒豆角、炒粉麵、燒茄子等家常菜式,在一次又一次炒製過程中,我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向前輩請教改進,菜品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憑借紮實的基本功、吃苦耐勞的精神,賴院森在前輩的帶領下,從“打雜”走向“炒鍋”崗位,又慢慢“晉級”為客家菜“小師傅”。
匠心烹飪潛心鑽研,廣闊平台收獲頗豐
金苑酒家,是梅州一家致力於“傳承客家人的味道”的客家菜餐廳,2016年,賴院森加入金苑大家庭,在廣闊的平台獲得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賴院森認為,金苑酒家黃俊鵬總經理、國家高級烹飪大師陳鋼文老師,就是他從廚生涯的兩位“伯樂”。賴院森說:“黃總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資源,讓我有更多機會參加賽事、交流學習;經驗豐富的陳鋼文老師則在技能水平方麵提供了專業指導,有了兩位的支持,和自身的總結實踐,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2020年廣東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暨中式烹調師職業技能大賽中,賴院森獲得“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受訪者 供圖)
近年來,賴院森先後參加了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烹飪大賽、2019年梅江區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師(客家菜)競賽、2020年廣東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暨中式烹調師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用精湛的廚藝“征服”了評委,攬獲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烹飪大賽“特金獎”,以及“梅江區技術標兵”、“廣東省技術能手”等稱號。近日,梅江區餐飲行業協會對賴院森榮獲“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進行了表彰。
今年,賴院森開始擔任金苑酒家萬象店的廚師長,成為菜品研發部的成員。他說:“相比以前,現在肩上的擔子重了些,既要嚴格把好菜品質量關、做好廚房管理工作,還要在工作之餘研發討論每季度的新菜式,讓客家菜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滿足食客的味蕾。”
2018年,梅州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啟動,為廚師行業發展帶來了春風,近年來,梅江區以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人才培養為契機,孵化培育的高端客家菜師傅就有30名。對於“怎樣才是一個好廚師”,賴院森有獨特的見解:“一個好廚師不單要廚藝好,還要始終保持謙遜、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畢竟‘一山更比一山高’,每次外出學習我們都能看到很多高手,從而產生的危機感,促使我不斷往前走。”賴院森相信,如果每位客家菜師傅都能用匠心烹飪,梅州的客家菜品牌定能打得更響、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