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梅州市殘疾人客家菜烹飪培訓班側記
助力殘疾人掌勺學烹飪謀生計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07-08 15:41:55  瀏覽:-
字號:


●本報記者 劉巧

7月5日,在梅州農業學校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基地內,有一張桌子滿滿地擺上了鹽焗雞、紅燜肉、釀豆腐等客家特色菜品,芳香四溢,色澤誘人……這是2019年梅州市殘疾人客家菜“匠心廚藝”培訓班學員為結業考核獨立完成的“作品”,1個月的烹飪學習由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據了解,此次培訓班組織由注冊資深中國烹飪大師陳鋼文為首席專家,我市各大餐飲名店國家級、省級名廚為成員的授課團隊,自6月5日開始,為21位特殊學員教授60多項梅州特色名菜名點的製作,確保他們能夠學有所成,真正掌握客家菜烹飪技藝,走向市場自主創業就業。

愛心傳藝,育客家菜師傅

“6月25日上午,示範佘坑田螺煲、荷葉田雞烹飪方法,講解其中的特色內涵及核心技術;讓學員分組實訓,確保人人過關……”這是培訓班其中一節課的教案。“我們根據學員的特點,以易操作、易掌握為原則設計課程並手把手教授,讓他們真正能夠學到一技之長。”陳鋼文告訴記者,授課團隊還將每項菜品的原料、製作方法、關鍵節點整理出來,供學員後續練習研究。“學員的特殊性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次的培訓是一種責任,要帶著愛心、耐心、恒心去上課、去幫助他們。”授課團隊成員、新城鳳記飯店的廚師陳嘉慶說。

授課團隊毫無保留的付出收獲了學員的認真和進步。“這是一群非常刻苦、用心、堅韌的學生。”陳鋼文告訴記者,“下課後經常能夠看到他們繼續在實訓室練習,或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流討論,眼睛裏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學員洪傳昌以前在廣州、深圳做廚,烹飪方法深受粵菜影響。“這次的係統學習讓我對客家菜有了全麵完整的認識,不僅是技術上的,還有來源、內涵、飲食習慣等。”洪傳昌說。

學有所成,為社會創造價值

培訓班上,授課團隊將自己的鎮店之寶和名菜烹飪秘訣傳授給學員們,讓他們掌握醃麵、鹽焗雞、魚燜飯等代表梅州餐飲市場以及顧客比較容易接受的菜品。“培訓結束後,學員們就能夠獨立完成客家菜品烹飪,走進市場就業創業,在社會上創造自己的價值。”陳鋼文說,現在21位學員都已解決生計問題,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在餐飲行業自主創業,開飯店、開農家樂等。

來自平遠縣八尺鎮角坑村的學員肖泰清瞄準了當地紅色旅遊的崛起,計劃學有所成後開個農家樂。“遊客多了,配套要跟上,才能留得住人。”肖泰清告訴記者,他要把各位名廚名師的代表作——紅燜肉、娘酒雞、鬆花魚等帶回去,讓外地遊客在欣賞了角坑村的紅色文化後,領略客家菜的風味萬千。

此外,培訓班還建立了名廚“一幫一”愛心傳藝的後續幫扶,跟蹤服務學員,解決他們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困難,助力特殊人群創業成功。“在培訓班的助力下,配合種植、養殖,我希望能夠提供給遊客美味、正宗、健康的客家菜,同時也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肖泰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