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疫情防控專題
我市全麵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硬仗
科學處置築防線 服務保障暖人心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11-28 09:42:32  瀏覽:-
字號:

  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從嚴從實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全力“圍住、撈幹、撲滅”疫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迅速行動

  防止疫情傳播擴散

  疫情發生後,按照國家和省、市應急處置方案要求,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市處置疫情現場指揮部,由市長王暉擔任市級指揮長、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擔任市級(常務)副指揮長,下設17個工作組,整合市、縣(區)兩級力量,搶抓“黃金24小時”,開始了與病毒“賽跑”的較量。

  根據疫情發展態勢,我市研究安排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到發生疫情的縣(區)駐點指揮調度,市、縣(區)兩級形成扁平化組織指揮體係,實行每日例會製度。當地切實增強主體意識,不折不扣落實市處置疫情現場指揮部工作部署,統籌好全縣(區)人員力量,沉下去、撲上去,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誌願者冒雨引導群眾開展核酸采樣工作。(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在疫情處置過程中,我市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嚴謹細致做好流調溯源,找準找全密接人員;結合疫情發展態勢科學劃定、動態調整風險區範圍,防止疫情傳播擴散;優化核酸“采、送、檢、報”各環節,采取“掃樓”、大數據比對等方式摸清人口底數,提升核酸檢測質效……以最迅速、最有力、最有效的舉措,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聞令而動

  築起防疫“紅色長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以來,我市迅速啟動基層黨組織應對疫情防控“平戰轉換”工作機製,依托“雙報到雙服務”和社區“大黨委”等機製,大力發動黨員幹部下沉抗疫一線。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積極到村(社區)報到,或就地就近轉為誌願者,深入參與核酸采樣、物資保障、秩序維護等工作,築起疫情防控的“紅色長城”,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黃怡琳是梅縣區程江鎮府前社區的居民,也是一名黨員。梅縣區發生疫情後,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壓力大增,她立即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向府前居委報到,就地轉為黨員誌願者,在毅景都核酸采樣點開展工作。“作為中共黨員,疫情當前,我應該衝在第一線,為這個大家庭做些事,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黃怡琳說。

  我市組織部門堅持“快部署、快調配、快動員、快指導”,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紮實做好人員力量調配和組織協調、業務指導等工作,並下撥黨費關心關愛一線工作人員,在抗疫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

  暢通渠道

  保障就醫生活需求

  “每天都能接到很多求助電話,發燒、臨產、腎結石、突發心梗等,其中不少都是緊急情況。”黃春生是梅江區金山街道東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負責為高風險區碧桂園片區群眾提供醫療救助服務。他告訴記者,整個流程比較順暢,常見小病由網格誌願者送藥上門,大病急病由他們初步評估後直接聯係相關醫院急診科,再由醫院派出救護車閉環轉送就醫。

  為進一步暢通疫情風險管控區域群眾的就醫渠道,梅縣區、梅江區、大埔縣等地發布了醫療救治工作指引,分為普通患者和危急重症患者、腫瘤術後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孕產婦、兒童患者等,並指定對應的轉送醫院。此外,梅江區還設置了婦女同胞和重殘人員幫扶熱線、職工疫情谘詢幫扶熱線,全麵保障群眾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物資方麵,除高風險區外,我市所有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大型超市、小門店等都正常營業,各有關部門、保供企業也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全力做好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確保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針對線上訂單增多的情況,各商超還積極協調配貨倉、揀送人員、線上平台騎手等,盡力滿足市民線上購物需求。(記者劉巧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