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江南街道鴻都社區“三人小組”為居家隔離人員測量體溫。(圖片來源:梅州日報,林翔 攝)
“我們有位香港回來的住戶張先生,已經在酒店集中隔離了14天,回到社區還需居家隔離七天。在這七天裏,我們‘三人小組’要做好各項健康監測和日常服務工作。”日前,梅江區江南街道鴻都社區“三人小組”——社區黨委書記肖燕玲、梅江區公安分局幹警杜勝傑、江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謝桂玉,開啟了新一輪的“七天”守護,為社區築牢“外防輸入”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在梅州,哪裏有疫情防控需要,哪裏就能看到基層幹部的身影。他們走街串巷、入戶走訪,他們不舍晝夜、沒有周末,始終堅守在鎮(街道)、村(社區)一線,成為群眾最貼心的“防疫管家”,全方位、無死角構築起基層疫情防控的“移動堡壘”,讓基層防疫有溫度、民生服務更貼心。
三人小組
將防疫落到最末梢
昨日上午8時許,肖燕玲、杜勝傑、謝桂玉三人來到張先生家門口,第四天為他測量體溫,並詢問相關情況。“這是您要的紙巾”“身體會不會不舒服”“有沒有垃圾需要帶走”“接下來的幾天請不要出門”……
“三人小組”的工作,涵蓋了疫情防控、健康監測、生活服務等,既有暖心的問候,又有嚴肅的叮囑。“接到風險人員管控任務後,我們首先要到住戶家中,對居家隔離環境進行評估。轉運那天,無論多晚,我們都得等著,護送隔離對象進屋,發放告知書、安裝電子鎖。隨後,便是做好七天管控工作,同時盡量滿足隔離對象的合理需求。”肖燕玲告訴記者。
管控風險人員,隻是“三人小組”的其中一項工作。據悉,我市“三人小組”由社區幹部、公安幹警、社區醫院醫護人員組成,主要負責輸入人員隔離管控、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宣傳引導、根據“大數據”推送名單開展追蹤排查等工作,以精細化、人性化的服務和管理,將疫情防控落實到最基層、最末梢。
“非常感謝社區幹部,每天上門為我測量體溫,在生活上也給予我諸多照顧,辛苦他們了。我一定全力配合好工作,待在家裏,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懷著敬意,張先生在網上訂購了一麵錦旗,待隔離結束後送給社區。
社區幹部
加快推進疫苗接種
“我們自己要先熟悉情況,才能更好地向群眾解釋。對於符合條件的預期人員,要一個個打電話通知。”昨日上午,在梅縣區怡景豪園,程江鎮副鎮長楊奕婷與社區幹部一同走訪,呼籲群眾積極接種疫苗,攜手構築群體免疫屏障。
據悉,程江鎮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將到期接種第二針、加強針的人群數據整理出來,分給各個小組進行電話通知、跟蹤落實。針對一些重點場所、企業、人群,程江鎮結合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加強宣傳、推進落實。“此外,我們開展了送疫苗下鄉,將全鎮14個村、3個社區走了個遍;還有送疫苗到家,為年紀較大、腿腳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服務。”楊奕婷說。
對社區而言,強化宣傳是推進疫苗接種的重要一環。程江鎮府前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詩回憶道:“接種任務重的時候,我們的宣傳工作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晚上,也曾遇到居民的不理解,或是有疑慮、再觀望。但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製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措施,我們一定全力做好宣傳,動員群眾應接盡接。”
截至12月18日,全市3歲以上年齡人群第一針和全程接種覆蓋率均超過80%,60歲以上年齡人群第一針和全程接種覆蓋率均超過70%,加強免疫接種超24萬人,老年人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記者 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