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惠華:
走好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04 17:43:35  瀏覽:-
字號:

  近日,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惠華接受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市自然資源領域落地見效。

  記者:近期以來,市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能否談談您的學習體會?

  郭惠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大政方針為梅州建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把北部生態區打造成更具持續力的生態發展新標杆,推動梅州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並獲得國家支持。

  作為自然資源工作者,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我們將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第一要務,切實把保障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大保障支撐力度,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努力開創我市自然資源事業新篇章。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在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工作中,市自然資源局是如何謀劃、實施的?

  郭惠華: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工作得到了國家部委、省相關廳局的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圍繞“山青、水淨、礦綠、田良”的生態修複目標,積極推進項目實施。

  一是持續高位推動。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市級層麵成立了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統籌聯動,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力推進工作落實。二是突出重點打造。通過邀請國家、省權威專家,遴選出全市4個重點示範項目,首創編製《重點項目工作指引》,實行“總師製”,進行全程審核、全程指導,為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複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梅州經驗”。三是強化跟蹤問效。加強現場督導力度,狠抓項目質量,從嚴做實做細項目各環節工作,確保項目經得起檢驗。同時,組織市縣兩級山水辦開展“互學互評互比”活動,共同推動山水修複項目全麵提速。四是加強輿論宣傳。多載體、多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作用,並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記者:立足梅州實際,市自然資源局將如何以黨的二十大為引領,為梅州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實有力的資源保障?

  郭惠華: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搶抓一係列重大政策機遇,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為更快更好地實現紅色蘇區綠色崛起,為廣東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以劃定的“三區三線”成果為基礎,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快推進市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製,完善用途管製方案,形成“一張圖”規劃數據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係,努力為蘇區融灣項目預留足夠發展空間。

  二是精準要素保障。聚焦實體經濟,推動自然資源要素向“打糧食”的項目傾斜,切實保障有效投資用地需求。開辟綠色通道,提高用地審批效率,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推動實現“交地即交證”“拿證即開工”。全麵促進城鄉土地節約集約,加快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處置,“掙取”用地指標,有序推進“三舊”改造,挖潛農村集體用地,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

  三是狠抓耕地保護。以耕地保護考核為抓手,構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嚴守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加強耕地用途管製,全麵實行耕地“進出平衡”,有序推進耕地恢複工作。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紮實推進墾造水田,嚴控各類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

  四是加快生態修複。高標準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項目,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努力讓梅州綠色發展的“家底”更殷實。統籌推進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全力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助力美麗梅州建設。

  五是優化營商環境。以不動產登記“雙提升”為抓手,堅持“用戶思維”,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事項及申辦材料,壓縮審批時限,讓群眾少跑腿。同時繼續梳理自然資源領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清單(第二版),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記者江嬋 通訊員梅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