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梅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譜寫“三農”發展新篇章。
2021年,全市農業經濟呈平穩健康發展態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7.93億元,比增6.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41元,比增10.4%。2022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9.93億元,比增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2元,比增4.8%。疫情條件下的數字變化,折射出梅州“三農”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糧食生產連年豐產穩產
合股開荒、打包流轉、生產托管、推行“水稻+”套養模式……在梅州大地上,到處呈現出繁忙的複耕複種景象,昔日“糧田”重現生機。據統計,截至2022年10月6日,梅州共完成省下發我市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麵積16.40萬畝。
土地不撂荒,發展有希望。我市成立了撂荒耕地複耕複種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強化人、財、物等各項保障,多措並舉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目前,我市8個縣(市、區)均已出台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方案等文件,統籌涉農資金或縣級自有財政資金1.21億元,對複耕複種水稻、旱糧作物進行獎補。
蕉嶺縣蕉城鎮龍安村德善路暢通帶動絲苗米產業發展。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廣東省糧食主產區之一,梅州始終堅持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我市糧食生產連續30年豐產穩產,梅州市、興寧市、梅縣區、五華縣、平遠縣先後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興寧市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
我市全麵落實惠農政策措施、規範農資市場、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進一步保護和調動糧食種植積極性。與此同時,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責任,以糧食安全為載體、以責任考核為抓手,充分發揮以考核抓落實促工作的重要作用。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拓展
2016年,梅州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省定相對貧困村349個,占全省的15.3%,相對貧困人口53180戶145032人,約占全省的9.1%。通過四年的努力,梅州349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14503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在省對市考核中連續三年獲得“好”的優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一梯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梅州緊扣市情,著力抓好政策銜接,出台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確保工作有序轉型,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我市還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製,印發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要點、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等文件,開展全麵集中排查,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後幫扶相結合,多措並舉保障脫貧戶、監測對象持續穩定增收。至目前,全市共有三類監測對象919戶3409人,其中今年新增監測對象32戶137人、已標識“風險消除”180戶645人。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麵,全市110個鎮(街)納入駐鎮幫鎮扶村組團結對幫扶,已全部完成鎮域鄉村振興規劃、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五年規劃編製,各項工作正全麵有力推進中。
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開展防返貧監測工作。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壯大
我市製訂出台了《梅州市加快客家預製菜產業發展若幹措施》,鼓勵支持客家預製菜企業,加快客家預製菜研發,持續打響梅州客家預製菜品牌。主動申報創建省級預製菜產業園,努力把梅州打造成為預製菜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培育二十多家規模化客家預製菜企業 ,2022年上半年銷售額達2.34億元。
推動發展客家菜預製菜產業,是梅州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梅州圍繞“產業興旺”目標,完善“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係,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先進生產線,打造“互聯網+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多措並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我市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紮實推進農產品“12221”市場體係建設,著力打響“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興寧鴿”等“梅字號”農業品牌。目前,已初步建成柚果、茶葉、稻米、蔬菜、南藥、油茶等六大支柱農業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內主導產業總產值170多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左右。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
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省級試點和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正著力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工作,積極創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據統計,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100%完成登記賦碼發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已100%完成身份確認,有27624個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股份合作製改革,改革時點量化資產20.59億元,以戶為單位發放股權證72.77萬本。全市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集體數量全麵清零,1777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占比86.3%。集體經濟組織換屆選舉任務全麵完成,2051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
興寧市徑南鎮新洲村村貌。
我市為加快推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省級),編製實施《梅州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落實改革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製,完善配套措施,指導全市各地製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具體改革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有效路徑。同時,啟動實施興寧市第二輪承包地到期後再延長30年省級試點。
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我市全麵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村莊清潔,推進廁所革命、加強鎮村生活汙水治理和供水提質增效、推進“四好農村公路”提升改造,全域實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專項行動,在村頭巷尾、房前屋後因地製宜打造“四小園”小生態板塊。全市11331個自然村基本建成幹淨整潔村,其中建成美麗宜居村6154個、特色精品村414個,我市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考核獲評“優秀”等級。
平遠縣上舉鎮佘腦村外立麵改造。
據了解,我市深入推進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以13個美麗圩鎮示範鎮建設為突破口,並著力在全市推廣打造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的鄉村新貌,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近年來,蕉嶺縣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平遠縣“五片示範·百村整治”風貌提升工作獲評全省典型。全市有3村4線1風貌帶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
【數說】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
2021年
◎糧食麵積275.14萬畝,總產113.69萬噸
◎園林水果種植麵積123.28萬畝,總產155.48萬噸
◎茶葉麵積32.73萬畝,總產2.56萬噸
◎蔬菜麵積107.54萬畝,總產245.49萬噸
◎生豬出欄191.94萬頭,肉類總產27.04萬噸
◎水產養殖麵積16萬畝,總產10.5萬噸
經營主體穩實壯大
◎現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7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48家,省級數量居全省第一
◎市級以上合作社示範社235家,錄入全國家庭農場係統管理的規模農業經營戶6636家
鄉村產業穩步提升
◎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25個(全省第一)
◎現有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7個,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26個、專業村234個(全省第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及加工企業104個
農業品牌穩進創建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沙田柚生產基地、全國第二大柚類生產基地,柚子種植麵積65萬畝、總產95萬噸
◎2018年,梅州柚以227.5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粵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榜首
◎現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19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8個,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1個,“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產品21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