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我市基層黨組織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廣大黨員幹部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作風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
深化學習
汲取奮進力量
梅州是廣東省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紅色資源豐富。近期以來,我市精心謀劃紅色資源開發保護項目,加強地方黨史研究利用,結合主題黨日、紅色教育及研學活動,創新“紅色+”培訓模式,組織黨員幹部到我市“紅色村”、革命遺址、黨員教育基地等開展現場教學,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蘇區精神,黨員幹部思想淬煉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紅色黃沙”標識引領下,記者驅車駛入省定“紅色村”——平遠縣大柘鎮黃沙村。一路走來,梅平武工隊展示館、革命烈士故居陳列館、紅色廣場、紅色棧道和黨群服務中心等映入眼簾,紅色元素與鄉村風貌有機相融,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在“紅色村”平遠縣大柘鎮黃沙村,紅色元素與鄉村風貌有機相融。(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連日來,位於黃沙村的大柘革命曆史陳列館,迎來一個又一個開展主題黨日的黨組織。“黃沙村是原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站,近期,我們依托‘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打造的‘兩館一場一棧道一中心’項目,帶領黨員幹部、村務監督委員、群眾等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黃沙村黨支部書記何瓊英說。
大埔縣三河鎮彙東村,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這裏擁有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朱德指揮部舊址、彙東書院等紅色資源,近期以來,場館專職講解員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黨員幹部和群眾講好黨史故事,這裏已成為幹群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陣地。”彙東村黨總支部書記鄧振先說,現在“紅色村”的底色越來越足、效應越來越大。
凝心聚力
築牢戰鬥堡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嚴密的組織體係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我市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蘇區融灣、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大任務,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深入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組織引導黨員更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凝聚起蘇區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
瑞梅鐵路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日前,瑞梅鐵路平遠段全麵開工建設,平遠站場設在大柘鎮黃沙村,項目建成後將結束平遠無鐵路、無火車站的曆史。在“領頭雁”何瓊英的團結帶領下,黃沙村黨員幹部全身心投入到重點項目用地征拆工作中。“征拆工作涉及黃沙村90多戶村民,我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員幹部帶頭深入征拆一線,啃下‘硬骨頭’。同時充分發揮6個黨群理事會的作用,有效化解征遷矛盾。”何瓊英說。
姚偉尹是黃沙村新屋小組黨群理事會理事長,也是一名黨員。“走村入戶時,我們努力把征地政策講透徹,多次和村民們強調‘建鐵路是一件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最終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姚偉尹說,作為一名黨員,他將繼續當好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維護鄉村文明和諧。
得益於“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彙東村近年來的年平均遊客接待量達到一萬多人次,為今後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奠定了基礎。“我們將繼續用好用足紅色資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旅遊品牌,積極引導外出鄉賢返鄉創業,引進社會資本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既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又全麵力促鄉村振興發展。”鄧振先說。(記者江嬋 通訊員梅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