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華縣委常委會到岐嶺、轉水鎮調研並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認真落實省市縣推進“百千萬工程”現場會和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按照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關於開展“百千萬工程”建設工作現場會的工作安排,通過深入一線、現場辦公的形式,進一步統一思想,明晰優勢短板,明確工作重點,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五華縣委書記鍾秀堂主持會議並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丘煬,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鍾光振,縣政協主席詹慶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宋學希,縣委副書記鍾遠軍參加會議。
會前,鍾秀堂一行深入鎮村一線,來到岐嶺鎮、轉水鎮等地,實地考察“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情況,與會人員通過實地考察,邊走邊看,認真學習“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等方麵的好經驗、好辦法,進一步營造競標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調研結束後,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通報全縣農房風貌提升和全縣綠美五華生態建設謀劃情況;聽取岐嶺鎮、轉水鎮“百千萬工程”工作情況彙報,與會人員作交流發言並提出意見建議。
會議強調,岐嶺鎮要充分挖掘和用好鎮域的曆史文化、特色產業基礎,支持長樂燒酒廠等企業發展,探索“酒產業+”發展模式,做活酒文章,加快打造精品線路和美麗鄉村建設。轉水鎮要增強鎮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立足“山水泥”豐富資源,探索“旅遊+”產業發展,用好“積分製”等基層治理模式,實現“無信訪村(社區)”目標。同時,岐嶺、轉水要對照文化旅遊類指標抓緊補短板,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文化旅遊特色鎮。
會議強調,要把產業發展擺在頭等位置,結合產業基礎和特色資源,做大縣域經濟“盤子”,重點培育智能製造、新型儲能等主導產業,寫好五華魚生、五華菩米產業鏈文章,大力發展“足球+”“文旅+”“高鐵+”等產業,加大項目謀劃力度,各鎮村要借助“以工代賑”政策契機持續查漏補缺、謀劃項目,持續增強鄉鎮“造血”能力,激活鎮域經濟動能,發揮“產業村長”“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和強鎮富村公司作用,促進富民增收。要把典型打造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縣鎮村一體發力,以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為抓手,緊扣“1+4+7+9+N”“雙十條”要求,明晰任務清單,集中資源加緊推進,重點推進“1+2+2”示範打造,積極爭取與中鐵廣投等央企、建築企業合作,做出亮點、見到成效,形成示範帶動全縣的效應。要把風貌提升擺在關鍵位置,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采取“躲、藏、繞”及落地等方式做好“三線”整治工作,繼續把“六邊”作為農房風貌提升和綠化美化的重點,精心設計、精細施工,實現“幹幹淨淨、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目標,確保以點連線、擴麵連片整體提升。要把改革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糧食安全、城鄉融合等工作結合起來,破解土地空間不足和利用效能不高等問題;要耐心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動員、政策宣傳,堅持先急後緩、分類分期推進“一村一戶”避險搬遷。要把綠美生態擺在重要位置,搶抓春季植樹造林黃金時節,抓好環城、環鎮、環村“第一重山”植綠補綠和“四旁”“五邊”綠化,廣泛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後種植經果林,探索形成“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綠美效果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要按照“綠量最多、綠質最好、效果最佳”的要求,高標準打造華城、安流、轉水3條示範帶;要加大宣傳動員,廣泛發動企業、鄉親、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群眾等力量,通過捐資捐樹、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綠美五華生態建設。
會議強調,要對照省委巡視和省領導調研反饋的問題,加強督促整改。要跟緊年度考核工作,緊密結合實際,認真對照具體要求、完成時限,及早謀劃推進,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要對照年度目標細化分解的任務,統籌抓好助企紓困、重點項目、招商引資、消費促進、春耕備耕和就業促進等工作,紮實做好安全生產、防汛備汛、防災減災、森林防滅火等工作,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全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
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有關領導同誌,各鎮黨委主要負責人,縣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誌等參加調研或列席會議。(記者 楊林灃 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