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振興資訊
興寧市召開“兩會”動員全市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征程萬裏風正勁 重任千鈞再出發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4-12 11:12:49  瀏覽:-
字號:

興寧城鄉麵貌日新月異。(劉海陽 攝)


興寧打造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圖為興寧·天河創新產業園。(黃偉金 攝)


興寧首家大型商業綜合體興一廣場開業運營。(黃偉金 攝)


  4月10日,政協第十五屆興寧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4月11日,興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會議總結了2023年工作,分析麵臨的形勢,部署2024年工作,號召全市上下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善作善成,加快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興寧片區)建設,紮實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全力當好梅州“百千萬工程”主力軍,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興寧新篇章。

  回眸2023年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2023年,興寧市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縱深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麵加快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興寧片區)建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07億元、比增6.2%,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強化高位推動、凝聚合力,“頭號工程”見行見效。

  興寧市去年以來堅持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縣鎮兩級指揮部實現實體化運作,出台實施方案、考核辦法等,全麵落實重點任務清單,全市上下掀起強縣促鎮帶村建設熱潮。黃槐、葉塘2個省典型鎮和北塘、潭坑、坪見、新寨、濁水、水洋6個省典型村全麵啟動建設,全市淨增“四上”企業67家,無“四上”企業鎮全部清零。“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深入推進,3家企業入選省級幫扶典型案例,總投資6億元的大坪鎮紅色旅遊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建設。

  ●堅持承壓奮進、全麵發力,發展態勢向穩向好。

  興寧市去年完成工業投資2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90.28億元。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體育休閑等產業總產值均比增25%以上。省藥監局、梅州市和興寧共建的醫療器械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納入省級創新服務名單的醫療器械產業園,注冊企業22家。首家大型商業綜合體興一廣場開業運營,淨增限上商貿企業50家。玖崇湖山水親子樂園、廣東和山休閑農業旅遊產業園試運營,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旅遊總收入均翻一番。全年引進項目計劃投資總額92.67億元,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56億元。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園納入省級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新進園項目11個。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新增減稅降費、退稅等2.12億元。創新出台招商引資、產業發展、農業加工、外貿外資等4個專項扶持政策,培育“個轉企”80戶,新增市場主體7525家、“小升規”企業14家。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三大動力”越來越強。

  興寧市去年推動10個領域103項改革任務紮實推進,“一網通辦”“極簡審批”不斷深化,行政審批事項“兩個100%”成果持續鞏固,率先在梅州實行現房交易“先證後稅”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穩步推進,刁坊鎮河塘嶺村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省級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出台《興寧市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實施方案》,謀劃儲備9類117個融灣項目,爭取各類上級資金15.62億元。興寧市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掛牌成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梅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4家,培育引進各類人才1.3萬多人。

  ●推動城鄉協調、區域協同,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過去一年,興寧市推動高鐵幹線路網及站前綜合廣場和配套工程完成70%,省道226線婦幼保健院至興寧東出口段改建工程主體完工,省道226線羅浮至新陂段(先行段)、239線赤巷口至錦繡大橋段等改建項目動工建設。新建中低壓配電網321公裏。全市5G網絡綜合覆蓋率達90%。老城區供排水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完工,南部新城市政排水防澇工程(一期)動工建設,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2個,寧新安置區(C區)一期、福興安置區(三期)建成安置房2941套。城區建成區80%村(社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東方紅·紅蘇區”現代農業基地項目落地建設,興寧鴿預製菜加工基地(一期)建成投產,興寧單叢茶、興寧沃柑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新增菜籃子基地19個,實現農業總產值90.44億元。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加快建設,75%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建成高標準農田2.01萬畝,超額完成糧食生產任務。

  ●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建設有聲有色。

  興寧市去年完成林分優化3萬畝、森林撫育2.65萬畝、新造林撫育1.32萬畝,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永和鎮仁裏村示範點建設卓有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效果顯著,完成鐵山嶂廢棄礦區生態綜合治理修複等8個項目,四望嶂曆史遺留礦區生態治理修複穩步推進。10家持證在采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完成19個入河排汙口整治,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98.9%,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新造油茶林1萬畝,油茶、南藥等林下經濟持續壯大。

  ●全心為民辦事、優化服務,民生福祉提質提效。

  “三項工程”培訓3600多人次,城鎮新增就業4120人。新建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個、“長者飯堂”7家,完成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28戶。優化調整鄉村小規模學校34間,新增公辦學位2050個。率先在梅州完成公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改革。興寧市高級技工學校升格為技師學院,梅州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首期改擴建項目基本完成。新建興寧市人民醫院竣工驗收,新建福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石馬鎮成功創建梅州首個鎮級全國醫療保障基層服務示範點。興寧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新館建成啟用。創建“無信訪村(社區)”324個,寧新街道勞動人事調解中心獲評2023年度全國工作突出基層單位,徑南“陂蓬模式”獲評全國網信係統網絡普法優秀案例,新洲村成功創建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興寧市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被評為省縣級標杆。

  展望2024年 重點做好六個方麵工作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此次“兩會”上,興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興寧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進出口總額增長6.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

  2024年,興寧將持續以頭號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這一統領性、全局性工作,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等重點領域,全麵實施優勢塑造等四大工程,紮實抓好典型鎮村示範引領,加快重點區域建設攻堅,千方百計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效、在全省考評中走在前列。今年,興寧將重點做好六方麵工作:

  1 凝心聚力抓發展,以更高站位推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

  以科技創新促進工藝、紡織、釀酒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聚力“保規上、扶規上、育上規”,新增“小升規”企業10家以上。加快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推動意向企業早日落戶。高水平打造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引進10家以上企業入駐。引進項目計劃投資總額90億元以上,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9個。促進餐飲、文體、旅遊、家政等服務消費,爭取淨增限上企業14家。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完成利用外資1500萬元以上。

  2 持之以恒強基礎,以更高標準推動鄉村振興、協調發展。

  全麵完成高鐵幹線路網及站前綜合廣場和配套工程(一期)項目建設。持續謀劃推進G35濟廣高速興寧至尋烏段線位調整(複線)、水口抽水蓄能、石壁-和山岩水庫水係連通等工程,加快河惠莞高速羅浮連接線、省道226線羅浮(省界)至新陂段改建等項目建設,實施一批國省道升級改造和“四好農村路”項目。加快完善城鎮汙水管網、電網、天然氣、信息網絡、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新改造老舊小區63個,加快老城區供排水升級改造(三期)、南部新城市政排水防澇等項目建設。基本實現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實現農村供水規模化比例達79%、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以上。加快鄉村產業振興,做好“土特產”文章,做強興寧鴿、絲苗米、單叢茶、油茶、沃柑等優勢產業。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責任製,新增高標準農田4600畝,完成糧食播種麵積66.77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30.45萬噸以上。

  3 堅持不懈優生態,以更高品質打造綠色興寧、美麗興寧。

  實施林分優化提升4.5萬畝、新造林1.8萬畝、森林撫育4.2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以上。抓好古樹名木資源保護,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紮實推進鐵山嶂廢棄礦區、四望嶂曆史遺留礦區生態治理修複。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壯大牛大力、鐵皮石斛等南藥產業。加強工業源、移動源、大氣麵源等汙染防治,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達標。確保國省考斷麵年平均水質穩定達標、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提升工業等重點領域能效水平,支持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工作。推廣清潔能源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生產比重,保障能源安全。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公共機構屋頂光伏建設。

  4 堅定不移促改革,以更高能級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

  完成刁坊、新陂、龍田等3個鎮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國家試點工作。抓好農村“三塊地”、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房交易“先證後稅”、縣鎮管理體製等重點改革。穩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狠抓農用地規模化流轉、建設用地騰挪整理。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國企競爭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深化省直單位組團縱向幫扶、廣州天河對口幫扶協作、省藥監局合作共建,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等方麵取得更大成效。力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專精特新”企業5家、梅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以上,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以上。

  5 用情用力補短板,以更高水平持續改善民生、增進福祉。

  堅持社會保障增效為民,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強化低保兜底保障,啟動興寧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動“長者飯堂”擴麵增量。紮實開展“雙創”工作,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係,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630個。全麵啟用新建興寧市人民醫院,推進興寧市中醫醫院和興寧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興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提標擴能。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力爭創建省縣級文明城市。全麵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興寧、法治興寧。堅持把更多財力用於民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全心全意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事辦好辦實。

  6 鍥而不舍轉作風,以更高要求建設對黨忠誠、人民滿意政府。

  堅定忠誠為政之魂,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嚴守擔當實幹之本,旗幟鮮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始終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與時間賽跑,用結果說話,堅決當好高質量發展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幹家。築牢依法行政之基,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麵深化法治政府建設,推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繃緊清正廉潔之弦,堅持把全麵從嚴治黨要求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方麵。(記者 陳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