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順各界團結一心、迎難而上,推動現代化建設展現新氣象。
2月2日至4日,政協第十一屆豐順縣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豐順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豐順縣城勝利召開。來自全縣社會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商發展大計,共謀振興大業,共繪豐順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3年工作,分析麵臨形勢,部署2024年工作,動員全縣上下,增強緊迫感,以“再造一個新豐順”的意誌和勁頭,堅定信心、向上攀登,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最好結果。
回眸2023
現代化建設展現新氣象
2023年,豐順縣堅決貫徹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梅調研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豐順縣委工作安排,團結一心、迎難而上、苦幹實幹,推動豐順現代化建設展現新氣象。
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四,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3%、全市排名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4%、全市排名第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3%,比預期目標高出7.3個百分點。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23年,豐順縣產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技改投資增長23.8%,淨增規上企業10家,電聲產業集群入選2023年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豐順電聲產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獲評廣東省典型案例。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23年,豐順縣落實惠企減負超1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13%,1943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兩個100%”,在全市率先實現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線上線下雙融合,海珠234項、豐順160項事項清單實現“跨域通辦”。
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2023年,全縣完成糧食種植麵積32.88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0.75萬畝,選聘65名“產業村長”帶動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建成“供銷農場”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21家,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增長5.6%。
人居環境不斷提升。2023年,豐順縣老城區“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成為全省示範,鄉賢捐建10億元的紫琳學院一期、鄉賢全額捐建8億元的堅真文體中心基本建成,榕江北河綜合整治、235國道綜合提升成效明顯。留隍鎮和橫東村、大羅村、三山村、鄭屋村、官下村、黃花村入選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村,全部行政村達到幹淨整潔村標準、75%以上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累計創建美麗自然村200個。
綠美豐順生態建設統籌推進。2023年,豐順縣高質量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9.1萬畝,種植各類闊葉樹種102.6萬株;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3%,榕江北河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數達到優秀。
兜實兜牢民生底線。2023年豐順十件民生實事全麵完成。全年醫療救助困難群眾21529人,資助17305名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5493名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全市率先達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標準,4家縣級醫療機構與灣區三甲醫院組建16個專科聯盟。
擘畫2024
藍圖啟新程 實幹開新局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新征程上,豐順縣將深刻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深刻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拿出擔責履職的“鐵肩膀”,挺起敢戰能勝的“硬脊梁”,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勇挑重擔、勇於攻堅、勇克難關,在“消薄縣”發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為了實現2024年的目標任務,豐順縣緊扣一個“實”字,今年重點幹好“堅守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建設”“聚焦有效需求,推進經濟運行”“增強內生動力,推進改革創新”“堅持建管並重,推進城鄉融合”“回應群眾關切,推進民生改善”“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六個關鍵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關鍵詞1
堅守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建設
壯大工業經濟。實施“豐聲計劃”,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豐味品牌”,推動農副食品加工製造企業擴能增產;大力做好強鏈文章,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做好延鏈文章,開辟先進製造業新賽道;推進鋼鐵行業整合,推動鋼鐵產業產能置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等梯隊培育機製,力爭新增“四上”企業50家。
精準招大引強。持續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瞄準灣區經濟圈中投資大、層次高、帶動強的重點企業靶向發力,唱響鄉賢 “同心曲”, 吸引華僑回鄉投資興業。
建設現代園區。大力實施園區提檔升級行動,統籌推進產業平台建設,紮實推進電子電聲智慧產業聚集園建設,推進“畝均效益資源配置”改革,以空間再造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做強特色文旅。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大力支持旅遊區建設,推動景區景點硬件更新、服務改進,探索縣域公共品牌推廣機製,大力支持酒店高標準升級、高品質建設,努力成為豐順文旅新載體、新名片。
關鍵詞2
聚焦有效需求,推進經濟運行
全力激活消費潛力。深入組織發票抽獎、汽車家電下鄉、發放消費券等係列活動;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模式,打造更多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景;大力發展沉浸式文旅農旅體驗,吸引更多人到豐順打卡消費,把“客流量”變成“消費力”。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力爭取大豐高速盡快動工,積極爭取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站延長至豐順東站,立項建設國道206線豐順縣蘇姑山至揭陽市交界段改建工程;快速推進汕梅高速改擴建、教堂水庫、國道235線砂田豐埔橋至三合段公路改建等續建項目,開工建設國道235線縣城至揭西交界段路麵改造等新建項目。
全力積蓄發展勢能。堅持適度超前布局,加強項目策劃包裝,係統提升項目謀劃的前瞻性、科學性、精準性;瞄準產業、城建、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重點領域,爭取更多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和地方專項債券支持項目;抓實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確保資金到位即可落地實施。
關鍵詞3
增強內生動力,推進改革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鞏固深化“兩個100%”改革成果,推動更多亚博网址链接 事項“一網通辦”“跨域通辦”;全麵實施“首問負責製”,確保便民服務“擲地有聲”;持續深化“千名幹部掛千企”服務機製,用好“3+5”服務企業矩陣,做到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分批分期兌現獎補承諾,助力企業擴大產能、提升效益,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經濟體製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招商引資改革、鄉鎮體製機製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持續增強縣鎮村發展活力;紮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力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用地,騰挪更大的發展空間;穩妥推進全省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大膽先行先試,為全省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豐順經驗”。
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骨幹企業開展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建好豐順(海珠)科創發展中心,促進灣區蘇區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落實“1+N”人才政策,大力引進一批鼓勵類產業企業、高端緊缺人才;全力健全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嘉應學院“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製,為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工業設計提供智力支撐。
關鍵詞4
堅持建管並重,推進城鄉融合
深度提升城區品質。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空間規劃管理,提高縣城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鄉村能力;紮實推進獅山片區等30個老舊小區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動堅真文體中心竣工交付;聚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衛生縣城,下足繡花功夫,著力解決環境髒亂差、群眾停車難等問題。
突出典型鎮村引領。推進典型鎮村建設,點線麵協同推進風貌整治提升;開展汕昆高速豐順出口至園區、大羅村、新樓村、橫東村重點區域建設攻堅,確保上半年重點區域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強化農房風貌管控提升,深入推進 “三大革命”,加快農村供水“三同五化”、電氣化改造、“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入開展自然村“人人都參與、村村潔淨美”行動,以自然村的環境變美帶動行政村整村變美、全鎮域變美。
推動現代農業增效。全麵推行田長製,抓好撂荒耕地複耕複種,確保糧食播種麵積和產量“雙增長”;堅持科技興農,做好“土特產”文章,實現產業化、工業化、規模化發展;深化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試點建設,發揮“產業村長”引領作用,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打造綠美生態環境。深入實施綠美豐順生態建設“八大工程”,抓實做優林分優化、林相改善、森林撫育、示範點建設,精準提升8.75萬畝森林質量任務;深化機關聯基層共建共管綠美機製,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拆違還綠;加強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保護,建設一批古樹公園、村莊公園;推深做實林長製,堅決遏製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深挖特色林業資源,建設國家儲備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拓展生態“變現路”;全麵落實河長製,狠抓榕江北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以點帶麵打造綠美豐順生態集群。
關鍵詞5
回應群眾關切,推進民生改善
強化優質服務供給。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滾動實施一批教育建設提升項目,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聚焦樹德育人,抓實教學質量提升、思政課教育、校園安全管理,促進豐順教育發展向好更優;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成使用縣人民醫院綜合內科樓及傳染科大樓、縣中醫院康複大樓、砂田衛生院,加快三級水平醫院創建步伐;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和利用力度,推進豐順體育公園和一批鎮村體育公園建設。
夯實社會保障基石。突出就業優先導向,高質量推進“三項工程”,力爭新增就業2200人以上;完善門診共濟保障機製,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落實生育支持政策,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健全社會救助對象定期核查、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製,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紮實推進“雙百社工+誌願服務”,打通服務弱勢群體“最後一米”,讓兜底民生服務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提高安全治理水平。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真查真改真見效,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壓實縣鎮村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完成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創建驗收;持續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攻堅戰,加大隱患治理、道路管理,切實降低交通事故數和傷亡人數;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用好“祠堂說事”“豐調語順”調解等新方法,走出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鄉村善治新路;嚴厲打擊詐騙、涉黑涉惡涉毒等違法犯罪,加強治安巡邏防控,提高見警率、降低發案率;加強三防工作,強化消防綜合救援、森林防滅火等基礎能力建設,抓實應急演練,大幅提升應急處突救援能力。
關鍵詞6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化政治建設。加強政府係統黨的建設,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為黨盡忠、為國盡職、為民盡責。
站穩人民立場。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狠抓法治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各方麵監督,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抓實作風建設。精文簡會、少說多幹,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做有創造力的執行者。
強化廉政建設。把嚴的基調貫穿始終,常態長效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控一般性支出,加強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樹立幹部清正、政府清廉良好形象。(撰文 王銳 鄭坤 卜優芬 葉思琪 攝影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