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振興資訊
高校團隊下基層 助力鄉村謀振興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8-16 14:09:42  瀏覽:-
字號:

WechatIMG7472.jpeg

廣東財經大學“攻堅助農隊”成員下田間地頭了解農戶水稻種植情況

WechatIMG7473.jpeg

團梅江區委與廣東財經大學“攻堅助農隊”進行座談交流

WechatIMG7475.jpeg

廣東財經大學“茶言巧語”實踐團隊成員化身主播推介茶葉

WechatIMG7476.jpeg

廣東工業大學“潮梅隊”在西陽鎮筀竹村開展調研活動

WechatIMG7474.jpeg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社會實踐誌願服務隊在劍英公園開展調研


  共青團梅江區委積極圍繞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以下稱“三鄉行動”)的部署,發揮組織優勢,動員各鎮(街)團(工)委精準對接高校團隊實踐項目,聚焦嶺南特色農業、特色製造業、文化創意、休閑旅遊等領域,推動廣東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助力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今年暑期,來自廣東省各大高校的多支隊伍到梅江區開展實踐活動,深入基層,用心觀察、深入思考,用理想與奉獻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深入田間地頭 助力農戶增收

  “青年學子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深切地感受社會前進的脈搏。”日前,由廣東財經大學盧宗亮老師帶領張小冰等10名學生組成的“攻堅助農隊”,以“丘陵山區農地種植結構調查與優化規劃”為題開展“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

  在為期10天的時間裏,團隊通過實地勘探、村委訪談、農戶走訪的方式,到西陽鎮、長沙鎮的12個村進行農戶種植結構調整規律的社會調查。他們深入了解各村的發展特點、農戶的種植情況和難點、痛點,並向農戶普及了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方麵的利好政策,鼓勵農戶安心種糧,用心種好糧。

  “調研前期,我們通過多途徑收集和整理與調研相關的資料,充分準備調研問卷、耕地踏勘表和訪談提綱,並將團隊成員進行分組,明確每一組成員行走的路線、踏勘田塊的數量等。”隊員張小冰告訴記者,在團區委的幫助下,團隊順利地對接了各村組,每一位成員都到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村莊發展、耕地利用情況以及農戶種糧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訴求。“我們經常受邀到農戶家中做客,有不少農戶還會講述農業耕作的經驗,與我們分享自家種植的龍眼、火龍果、花生等農產品。”張小冰說。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廣東財經大學“攻堅助農隊”組織撰寫了《梅江區農戶種植結構的調整規律及其對耕地利用管理的啟示》的調研報告,通過分析農戶的需求、測算農戶的種植組合風險、探索農戶種植結構調整的規律等,研究對策措施,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舉措。

  腳踏鄉間阡陌、感受泥土芬芳、體驗熱情好客後,隊員們都深有感觸。“當我們看到農村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農戶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更加堅定了我們想要投身於廣闊的鄉村天地中,幹一件件實實在在事情的想法。”張小冰表示,接下來,團隊將繼續深入鄉村,力爭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案,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助力農戶增收。

  拍攝“微視頻”  賦能文旅融合

  “梅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集地,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深深地吸引我們來梅。”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我在梅州很想你”突擊隊以促進城市文旅產業升級為目標,通過創新拍攝剪輯微視頻的方式,深挖梅州旅遊資源特色,結合客家文化內涵,推進梅州文旅深度融合,將豐厚的文化資源接入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尋味梅食|品味梅州味道》的視頻中,展示了糍粑、魚散粉、三及第湯、鹽焗雞、釀豆腐、釀苦瓜、客家醃麵、藠粄、捆粄、筍粄、白切糕等近20種梅州特色美食,讓客家味道“香飄四海”。記者了解到,團隊還到泮坑風景區、鬆口古鎮、中國客家博物館、雁南飛以及老街小食店,拍攝了《以茶傳情》《寫滿歲月悠長》等7組視頻。

  “拍攝視頻雖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這個過程是充實且收獲滿滿的。”突擊隊隊員黃冠棋告訴記者,團隊不僅用腳步丈量了客都地標風貌,風味獨特的客家傳統美食也讓他們大飽眼福和口福。“希望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鏡頭,能夠傳承保護文化,讓更多人進一步領略文化魅力,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黃冠棋說。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社會實踐誌願服務隊同樣通過拍攝視頻方式,對劍英公園等地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理研究,深挖紅色文化與人文底蘊,傳承紅色基因。

  化身主播推廣 拓寬銷售渠道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直播間,今天推薦的產品有綠茶、紅茶……”8月9日下午,廣東財經大學“茶言巧語”實踐團隊成員化身主播,在梅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以“茶葉背後的創新故事”為主題的直播,詳細介紹了兩家茶企背後對茶葉工藝的創新和對茶文化的傳承,通過互聯網平台擴大茶葉宣傳範圍,推動梅江區茶葉“走出去”。

  直播推薦產品是廣東財經大學“茶言巧語”實踐團隊深入梅江區西陽鎮、長沙鎮開展實地調研內容之一。前期,“茶言巧語”實踐團隊首先與區農業局、團梅江區委以及各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研討,為製定整體調研計劃奠定了基礎。“通過交流,了解到企業急需解決茶葉銷售的難題,從而使我們找準了調研方向並與企業負責人共同作出設計。”隊員李愛婷說。

  調研期間,團隊分別訪問了小密茶業、蘇記祥茶業、榮發茶場、苑興茶場以及源自然茶業5家茶企,實地了解茶葉的種植、采摘過程,深入研究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融合,並結合實地調研結果為各企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其中包括:繼續開發推廣新中式茶飲,將傳統的茶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創造出年輕人喜愛的茶飲口味和品牌形象;打造獨特的客家潮流茶文化,通過故事性的品牌推廣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年輕人對客家文化和茶文化感興趣;借助互聯網直播平台,定期舉辦茶葉品鑒、製作茶飲的直播活動,擴大嘉應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等。

  “大學生有知識,有創新精神,他們的參與對於推動茶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源自然公司總經理陳海珠對大學生的積極參與表示讚許並給予支持。接下來,“茶言巧語”團隊將繼續與梅江區茶葉企業緊密協作,從產品推廣、產品結構優化、產品創新、線上營銷等多維度幫助企業擴寬茶葉銷售渠道。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在社會實踐中積極行動起來的還有廣東工業大學“潮梅隊”、嘉應學院“永承一隊”等,他們分別對西陽鎮筀竹村農產品現狀進行分析、到西郊街道開展紅色文化活化調研。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開展實踐活動,為梅江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展示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記者 張瑩娜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