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振興資訊
“產業村長”上崗 增收致富有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7-26 11:10:31  瀏覽:-
字號:

  為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貫徹落實梅州市《關於探索設立“產業村長”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精神,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強村、經濟強村,以鄉村產業興旺助推鄉村全麵振興,7月,平遠縣聘請的13名“產業村長”正式上崗。日前,記者采訪了黃新良、黃益斌、謝文生三名產業村長,聆聽他們深耕農村,科學謀劃鄉村產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力的故事。


  大柘鎮產業村長黃新良:

  轉型新農人 做強平遠稻

  “這裏500多畝早稻,都是我們引進的富硒絲苗米優質稻,大約四五天就能完成收割。”21日,黃新良領著記者漫步在大柘鎮超竹村優質絲苗米基地的田埂邊,望著金黃色的稻田裏隆隆穿梭著的大型收割機,興致勃勃地介紹說。近日,平遠縣首批“產業村長”正式上崗,其中就有來自大柘鎮超竹村的產業村長、廣東恒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新良。



  


黃新良(右一)與農業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察看水稻生長情況。(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輝燕  攝)


  這是黃新良自2019年返鄉創業成為新農人以來,迎來的第四個豐收年。這些年,他深耕水稻產業,推動這一傳統產業實現規模化、技術化,逐漸鋪開興村富民道路。短短幾年時間,他創立的廣東恒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水稻種植麵積迅速從500畝發展到3500畝,成為目前全縣種糧麵積最大的公司。

  在此之前,黃新良一直從事家具製造行業。談及轉行原因,黃新良笑著說:“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我也算是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糧食產業出一份力。”他在2020年正式注冊成立廣東恒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穀物、蔬菜等的種植、加工和銷售,還陸續建起加工、包裝和倉儲基地。

  水稻是超竹村的傳統產業,過去,水稻種植散碎、傳統稻種售價低、抗自然災害弱成為產業發展的堵點。為此,廣東恒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市農科院農林科學院糧油研究所、嘉應學院等單位,引育適宜當地的良種。“目前主要引進19香、南晶香占等多個品種,銷售價格超5元一斤,比傳統稻翻了一番。”

  同時,黃新良還通過對接各大超市、線上線下平台等多個渠道,積極幫助平遠水稻拓寬銷路。特別是在大柘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助力下,公司成功對接廣東東西優選網、中國郵政全國消費網、中國農行消費網等平台,幫廣大農民打開銷路。通過建立“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公司在大柘鎮鏈接600多戶農戶,帶動超竹村集體經濟年增收約12萬元。

  黃新良說,作為一名產業村長,接下來他還將通過努力提高種植技術和抗風險能力,繼續擴大高品質糧食作物種植麵積,助力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建設水稻富硒基地、綠色食品基地,打造一條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水稻全產業鏈,把平遠稻產業做大做強。(傅思林)


  長田鎮產業村長黃益斌:

  一顆油茶籽 打開錢袋子

  在長田鎮官仁村青蔥山林間、拆舊複墾的土地裏,處處能見油茶樹,村民增收致富路上也少不了油茶樹。黃益斌所在的廣東新大地公司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利用林業土地資源發展油茶種植等林業經濟,變綠色資源為綠色財源。

  走進長田鎮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茶種植基地,隻見漫山油茶林青翠,垂在枝頭的油茶果綠中透紅,個個飽滿油亮。作為公司總經理的黃益斌正帶著工作人員查看油茶樹的掛果情況,“我們引進廣西、湖南的油茶品種,比傳統油茶果果實更大,出油率更高。”他介紹道,“我們每年都會對老化以及低改林進行改造,發展和補充,確保整個油茶產業良性循環。”

  原來,官仁村是油茶產業為主導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村裏種植油茶曆史悠久,但長期以來,由於不少農戶對油茶認識不足,習慣使用傳統、落後的粗放管理模式,導致產量普遍偏低、效益不高。

  2004年,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官仁村成立,投資建設曼佗山莊,發展油茶標準化種植與精深加工,推廣科學管理、標準化種植。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林農種植油茶5萬多畝,年產值4000多萬元,實現戶年均增收4000元,為周邊鄉村提供了300個就業崗位。“除了季節性上山采茶,平時還在基地裏種花卉,每月能領上2000多元工資。”在該公司務工的村民姚利霞笑著說。

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油灌裝車間。(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同時,新大地公司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中山大學合作成立產學研基地、種質資源圃及校外實訓基地等,依托高專院校的研發能力,開發出育苗、種植和林業係列產品深加工等技術,創新生產工藝,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已形成了年產精煉茶籽食用油係列產品1000噸、山茶籽洗滌係列產品300噸的生產能力。

  “我們希望‘一產’奠定基礎,‘二產’推動發展,‘三產’帶動升級。”2015年,在深圳做銷售的黃益斌回到家鄉,決定扭轉經營思路,依托原有的萬畝油茶產業園建設曼佗山莊,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方向,打造集觀賞、種植、體驗於一體的觀光農業。“曼佗山莊自開園以來,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20萬人次,實現自有農產品及周邊優質農產品銷售近億元,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經濟保障。”黃益斌說,“我們還開展了研學活動,學生們過來可以科普互動。”下一步,該公司將會創新方式,進一步探索具有新大地特色的“研學路徑”,傾力打造研學標杆。“這也可以帶動更多農戶融入企業經營,包括民宿、農家樂等,依托遊客經濟,助推農村經濟增收。”


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二三產融合,帶動了周邊不少農戶就業。(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大型商超、自有電商平台,以及近30家第三方合作電商平台,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市場推廣策略和全國性的銷售覆蓋範圍,推動油茶精深加工產品實現快速的市場擴展。

  此外,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逐漸發展為農業龍頭企業後,每年都為村民帶來產量翻番、價格優惠的茶種,還開通了種植培訓課堂、茶籽收購渠道。“現在日常務工的農戶有近百人,通過以工代訓的形式,村民可以過來學習種苗、種花。”黃益斌說。“通過技術指導和贈苗形式,充分利用四旁地種植油茶,借此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袁誌鵬)


  上舉鎮產業村長謝文生:

  林下“小靈芝” 富民“大產業”

  炎炎夏日,在平遠縣上舉鎮八社村鬱鬱蔥蔥的林木下,一朵朵成熟的靈芝個頭飽滿,如撐開的褐色小傘,周圍散落著噴發的孢子粉;從樹葉間隙灑下來的陽光一照,猶如“玉如意”一般散發著珠光寶氣。村民們穿梭在林間忙著采摘、裝筐、運送,這不僅是賞心悅目的美景,更是上舉鎮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成功範例。

  “像今天這樣的好天氣,采摘好的靈芝不需要烘幹,直接運到晾曬場,曬個三四天就可以。”平遠縣興勝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八社村“產業村長”謝文生表示,他是土生土長的八社村人,也是林下靈芝種植領頭人。早期在做木材生意時,因緣際會與福建靈芝種植戶有交流,八社村遠離縣城,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樹林下濕潤涼爽,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靈芝生長,便開始了仿野生靈芝種植。據了解,在謝文生的帶領下,八社村的靈芝種植麵積已超5000畝。


謝文生在林下靈芝種植基地查看靈芝的生長成熟度。(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袁誌鵬  攝)


  “靈芝在3月種植,一年收成兩批,7月開始采摘第一批,9月采摘第二批。”謝文生告訴記者,靈芝是名貴藥材,曬幹的成品每公斤市場價為400元,深加工產品價格更高。林下種植靈芝,效益可觀,種植一次可采收3-4年,每年采收兩季,椴木腐爛後還可滋養森林土壤,使其更加肥沃。村民們現在采摘的是第一批成熟的靈芝,待9月第二批采摘完之後,就要開始準備第二年的菌種培植工作。

  “我自己也種了一些靈芝,忙完自己的就在這裏打工了。”在基地務工的本村村民肖女士笑著說,在種植基地幹活,足不出村就有收入,還能掌握靈芝種植技術,真是一舉兩得。經過謝文生的不斷摸索,他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除了公司種植外,由公司負責提供菌棒、種植技術指導等服務,農戶負責日常管理、種植、采摘、加工等,輻射帶動全村90多家農戶和周邊上百戶村民參與種植。

  因為把靈芝種成了好產業,7月,謝文生被平遠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聘任為八社村的“產業村長”。受聘為“產業村長”後,謝文生覺得自己的擔子更重了:“不能光想著自己做大做強,還要想著怎麼幫全村搞好產業。要不斷探索,找出產業發展好路子,才能促進農戶增收致富。”與仿野生靈芝種植打了多年交道的謝文生,雖然對這個產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做到全村致富,還是得下足功夫。“以目前的銷售方式來看,其實靈芝還沒達到它的最大產值。”謝文生說,現階段八社村主要的銷售方式是菌棒、靈芝切片、靈芝茶和幹靈芝,要搞就要搞全產業鏈,八社村的靈芝產業才更有“錢”景。

  怎樣才能更好地壯大靈芝產業?這是謝文生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他認為要逐漸形成集培育、種植、深加工、創意銷售等於一體的靈芝產業鏈,並且持續延伸產業鏈條,向中醫藥、保健品等領域邁進,不斷提升靈芝產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及品牌效應,才能讓靈芝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下一步,將持續謀劃好、培育好、發展好靈芝全鏈條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把自己全部“家底”都帶到村裏來的謝文生表示,作為“產業村長”,將帶領著村民積極探索林下靈芝種植新模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壯大靈芝產業,讓“小靈芝”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大產業”。(吳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