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振興資訊
“把羅氏沼蝦打造成‘拳頭’產品”
五華“產業村長”李素偌發展“稻蝦共作”產業項目帶動村民增收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5-21 09:42:35  瀏覽:-
字號:

  鄉村振興離不開有思路、有闖勁的產業“領頭羊”。為挖掘鄉村發展“領頭羊”,今年4月,五華縣在我市率先推行“產業村長”製度,聘請首批21名“產業村長”深耕農村,打造產業社區,持續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廣東省憫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素偌便是其中一員。返鄉創業發展“稻蝦共作”產業項目兩年來,他從10畝試驗田開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共帶動全縣發展“稻蝦共作”產業項目2200畝,讓越來越多村民實現產業增收。

葉湖村稻蝦孵化基地。(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高訊 攝)

  發展“稻蝦共作”

  帶動村民增收

  每天天微亮,李素偌便來到位於橫陂鎮葉湖村的稻蝦孵化基地,認真記錄蝦苗的長勢情況,並按需供給各鎮各基地發展“稻蝦共作”產業,幹勁特別足。“耕田我是認真的,從我回到村裏起,就下決心做一個真正的五華‘蝦叔’,讓‘稻蝦共作’成為一個能帶動村民增收的大產業。”談到返鄉經曆,李素偌難掩激動。

  時光倒回兩年前,在外拚搏了近30年的李素偌不忍看到家鄉田地撂荒,在廣州市番禺區派駐五華縣駐鎮幫扶工作組的牽線搭橋下,毅然回到家鄉,成立廣東省憫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導發展“稻蝦共作”產業項目,開啟了全新的鄉村振興助農事業。

  “五華氣候溫和、土壤富硒,適合‘稻蝦共作’種養模式發展。”李素偌表示,以複耕複種“稻蝦共作”為主要模式實現水稻和羅氏沼蝦立體化綜合種養,能夠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麵積經濟效益,實現“一田雙收”。兩年時間,“稻蝦共作”模式在各方努力下,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麵,全縣已建有30個基地、麵積共計2200畝,其中推動撂荒地複耕複種麵積1300多畝,帶動就業300多人。

  據介紹,廣東省憫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的“稻蝦共作”產業項目有效利用山區的山坑田地,一年可種植2季水稻、養殖2批羅氏沼蝦,每畝每年可增收近6000元,也帶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長。在帶動方式方麵,該公司目前有公司自營、公司和農戶合作、農戶借助技術單幹等多種方式。

  當好“產業村長”

  做出更大貢獻

  由於項目帶動效果好,李素偌在去年被評為五華縣“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並於今年4月被聘請為五華縣首批“產業村長”。“接下來,我將認真當好‘產業村長’角色,打響五華‘稻蝦共作’品牌,把羅氏沼蝦打造成為五華縣水產界的‘拳頭’產品,帶動五華更多農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為五華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李素偌說。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廣東省憫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豐富帶動形式,擴寬產品銷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公司計劃再用三年時間,在五華縣把‘稻蝦共作’項目麵積擴展到5000畝。”李素偌說。

  據介紹,五華“產業村長”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特色專職職務,由具備一定實力和奉獻精神的“愛農村、懂農業、熟市場、會經營”的產業發展“開路人”擔任,不屬於村“兩委”實職幹部。他們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列席產業發展的相關會議、研究產業發展相關問題,提出產業發展有關意見建議,並精心謀劃“打糧食”項目,為鄉村發展開拓新思路,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形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按計劃,至5月底前,五華將完成全縣各村“產業村長”聘任全覆蓋。(記者 賴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