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農在采摘苦瓜。(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高訊 攝)
清涼山茶葉、客都草魚、絲苗米、白宮苦瓜、鹽焗雞……這些聲名遠揚的梅江“土特產”,其產業正在梅江大地激發無窮活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發展是梅江區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核心和關鍵。近年來,梅江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本土充分發揮優勢資源,以爭創“粵字號”農業品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和達標合格證製度”認證為重點,抓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活做好“土特產”大文章,推動更多梅江特色農產品變身商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至2023年3月,梅江區成功申報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分別打造了10個廣東省菜籃子工程基地、9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個“粵字號”農業品牌示範基地、3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8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擁有1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41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4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28個綠色食品認證產品、5個有機農產品。
拓寬銷售渠道 助推融灣入海
“歡迎來到直播間的夥伴,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有鹽焗雞、鹽焗雞翅、鹽焗雞爪,沒有多餘的油脂,可以放心拍……”近日,梅州市客係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播與網友頻繁互動,推薦鹽焗食品。
記者走進標準化生產廠房的打包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將香氣四溢的鹽焗產品裝袋打包,發往全國各地。梅州市客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農產品科研、食品加工生產以及電商銷售、培訓於一體的多元化高新技術農電商企業,通過電商直播與短視頻的推廣結合,銷售客家鹽焗食品和預製菜,2022年電商銷售額達700多萬元。
“相對於傳統的銷售模式,直播銷售模式能讓產品以更直觀的形式走進顧客視野,讓大家更加放心購買,目前各直播平台反響不錯,大多數產品銷售量可觀。”客係食品公司負責人藍峰表示,隨著電商的發展,他們采取時下流行的直播銷售方式,擴大客家鹽焗食品和預製菜的影響力,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更多消費者品嚐到客家傳統美食的同時,大力解決農戶銷售難的問題。
2023年3月3日至5日,首屆中國國際(佛山)預製菜產業大會暨第十二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在佛山順德舉行,梅江區有10家農業企業攜絲苗米、客家預製菜、嘉應茶等獨具特色的產品參展,受到市場青睞,銷售火熱。客係食品公司的鹽焗雞和金苑食品(廣東)有限公司的梅菜扣肉更是榮獲“農產品金獎”,客係食品公司還獲得“數字農業營銷標杆”稱號。
優質農特產密集亮相,加快了“融灣入海”的速度。近年來,梅江區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搞好品牌宣傳策劃,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各類農產品展會,借助新聞媒體和網絡平台,宣傳推介梅江優勢特色農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深挖多元價值 延伸產業鏈條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梅江區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效的重要舉措之一。
站在位於西陽鎮桃坪村的源自然農場,放眼遠眺,雲霧繚繞的山峰猶如仙境般動人。“在這裏,遊客不僅可以感受露營的樂趣,還能體驗茶葉采摘、製作的過程。”源自然公司負責人陳海珠表示,作為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茶文化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菜籃子”基地,源自然公司最初的目標僅僅是做優茶產業。但桃坪村優美的生態環境,讓源自然公司看到了桃坪村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方麵的巨大潛力。從2021年開始,源自然公司以生態茶園建設為基礎,結合鄉村旅遊,打造露營基地,在茶田上繪就三產融合發展的好“豐”景。
“今日宜喝茶”“無茶不歡”“不如吃茶去”……在源自然茶文化館,記者看到包裝簡約又新穎有趣的茶葉產品整齊擺在貨架上。“我們的產品包裝看似簡單,實則凝聚了我們設計團隊的心血和思考,符合當下審美,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陳海珠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嚐試用更接地氣的方式來品味茶文化。源自然公司接下來不僅要繼續在茶葉質量上下功夫,還將利用茅草屋打造茶文化空間,讓遊客沉浸式體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以冬季圍爐煮茶、夏季品冷泡茶的模式,讓茶文化被更多年輕人喜愛,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記者日前走進梅江區水產產業園綠色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區——清達實業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們正在拉網收魚,不一會兒,便捕撈了上百條肥美的草魚。一筐筐活蹦亂跳的“客都草魚”經過稱重、分揀後,以最快的速度被運往市場。
近年來,梅江區積極搶抓機遇,著力構建現代漁業體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孵化、養殖、銷售、休閑旅遊一體化的水產養殖業,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出一批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依托水產產業園推進水產全產業鏈發展。“梅江區水產產業園力爭建成以四大家魚和特種龜鱉為主導優勢產業,‘生產+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閑旅遊’全產業鏈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全區打造水產品高質量加工中心。”梅州市水產協會秘書長林偉強告訴記者,一條小小的草魚,也能帶動梅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繼續強化“客都草魚”品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梅州水產品轉型升級,梅江區水產產業園通過精深加工,製作出魚腸、風味魚幹、休閑小吃香脆草魚皮等多款產品。
發揮資源優勢
提高產品質量
清明至穀雨期間,梅江區西陽鎮清涼山的各個茶園裏,滿目新綠,茶香四溢,茶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茶產業是梅江區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近年來,梅江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以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梅江區清涼山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項目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茶葉產品精深加工,帶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外向化、特色化發展。據統計,目前梅江區茶葉種植麵積約2.5萬畝,年產量3000噸、總產值約8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2488戶農戶增收致富,越來越多茶企、茶農走上種茶致富路。
走進位於西陽鎮的強惠現代農業科技園太平基地,隻見27個大棚裏種滿了白宮苦瓜、絲瓜、豆角、尖椒、西紅柿、聖女果、西瓜等蔬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忙著管護。
據了解,強惠公司通過建設現代化的智慧農業蔬菜大棚,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做大做活做優大棚蔬菜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鄉村振興。該公司還專門聘請來自山東的具有20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大棚蔬菜專家白誌國提供技術指導。“發展現代化大棚蔬菜具有病蟲害較少、節省人力等優勢,種植出的蔬菜品質更優,產量更高。”白誌國告訴記者,該基地還采用了“椰糠+陶粒+吸水石”的無土栽培現代化農業新技術,既降低了成本,也為蔬菜提供了無菌和減少蟲源的環境。此外,該基地還配有智能化水肥一體機、二氧化碳變送器、蟲情測報燈。這些設備設施除了能準確掌握棚內的土壤、氣候、空氣等條件外,還能在手機上對大棚進行遠程操作管理,完成控溫、通風、澆水等工作,大大節省了人工,提高了管理效率。
依托鄉土、找準特色、科技賦能,是梅江區“土特產”不斷發展壯大的實踐路徑。近年來,梅江區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環境優勢,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因地製宜推動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智慧化發展。梅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鍾寧江表示,接下來,梅江區將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做優“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農業產業,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撰文 張瑩娜 鍾 戈 鍾偉才 陳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