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振興資訊
豐順縣留隍鎮凝聚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涓涓細流彙成大愛江海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2-12 10:23:18  瀏覽:-
字號:

  鳳凰山下,韓江一水似帶穿留隍鎮而過。豐順縣留隍鎮地處梅州與潮州、揭陽交界之處,扼韓江、潮梅的水陸要衝,鍾靈毓秀,物阜民豐。近年來,留隍鎮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和人文資源優勢,加強組織領導,持續打好“鄉賢牌”,積極引導鄉賢反哺桑梓振興鄉村,發揮好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補齊短板惠民生

  聚力共繪同心圓

  “留隍鎮東留片區常住人口多,由於連續幾年天氣幹旱,無法滿足用戶正常使用供水,大多數村民常年靠打井取水。”回憶起幾年前群眾日常生活場景,東留集中供水工程項目副總經理朱楚雄感慨道。“外出鄉賢得知家鄉情況後,先後捐資1300萬元在大坪、仙豐等村建設集中供水工程,解決了東留片區約3萬人用水高峰期水量不足的情況。”朱楚雄說。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在鄉賢和村民的努力下,留隍鎮口鋪村村容村貌煥發新顏。(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騰江 攝)

  “每年春節外出鄉賢回鄉,最關心的就是這一年村裏的發展情況。得知鄉村振興項目遇到困難,熱心鄉賢紛紛慷慨解囊,提供資金並獻計獻策,在鄉賢的帶動下做出示範亮點,再整村全麵鋪開。”留隍鎮口鋪村黨支部書記葉聯歡告訴記者,目前村裏正在建設的鄰裏中心就是由鄉賢全額捐建,計劃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後將為村裏議事、人才培訓提供場地。

  日前,留隍鎮騎樓古街修繕一期工程全麵完工。其中,一期工程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由豐順鄉賢、廣東省紫琳慈善基金會全額捐建。行走在留隍鎮萬江社區的騎樓古街上,800多米長的“兩街三橫巷”內,沿街排列的潮客特色騎樓統一穿上“新裝”,內街兩側商鋪林立,人來人往,滿是生活煙火氣。

  留隍鎮東留農貿市場、新建街市場升級改造項目、棋盤公園、潮客小鎮中醫藥文化穀……近兩年來,在熱心鄉賢的助力下,留隍鎮逐步補齊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升了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豐順縣委常委、留隍鎮黨委書記張曉山表示,當前,留隍鎮堅持規劃引領,以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特色小城鎮為目標,優化“一核一帶三區”發展新思路,通過完善城鄉整體發展規劃,積極開展“訪鄉賢,謀發展”鄉賢走訪行動,同時發揮同鄉會、促進會等社會團體的橋梁作用,打好“親情牌”,不斷增強鄉賢回歸投資建設的信心。

  農文旅融合發展

  帶動老鄉奔康莊

  “我們圍繞長約5公裏的老鳳凰溪,依托底蘊深厚的潮客文化,及原生態自然肌理,以水為介,以文化旅遊為紐帶,打造集文旅休閑、田園度假、健康養生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站在鄉賢投資的留隍文旅特色小鎮“十裏鳳凰”項目規劃圖前,聽著施工方實地介紹,看著春日裏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一幅鳳凰山水畫卷逐步從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去年,廣東珠光集團還攜手廣東省農科院在留隍鎮打造原鄉智慧農業小鎮社會公益實踐項目。記者了解到,原鄉智慧農業小鎮將以科技賦能農田為突破口,為傳統農業鄉村提供整套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農產品管理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創建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和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

  新年伊始,位於留隍鎮口鋪村的鄉村產業社區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中。留隍鎮政府副鎮長譚英立告訴記者,鄉村產業社區項目圍繞“鄉村產業興旺、人才回歸聚集、配套服務完善”的發展目標,將立足當地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特色資源稟賦,推動產業融合,結合周邊廣東鹿湖溫泉度假村、原鄉智慧農業小鎮、石斛基地以及中醫藥文化穀等產業,形成鄉村社區產業聯動,輻射帶動周邊企業發展,促進群眾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許應裘先生捐資1200萬元打造站口蔬菜基地,讓雜草叢生的撂荒地變成綠油油的豐收田;鄉賢朱寶麗投資豐順縣勝泰農林科技公司,打造東留石斛種植基地,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機會;90後大學生廖嘉臣回鄉創業,其公司廣東裕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留隍橄欖協會會長單位,成功注冊“留隍橄欖”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時探索橄欖深加工和農業金融產品服務新道路,推動提升留隍橄欖產業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留隍鄉賢對家鄉的“反哺”,從鋪路搭橋,到引進資金和項目,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人才產業興鎮的格局。

  獎教助學情意長

  立德樹人久為功

  “留隍有一座球山,山上有個中學,名字叫球中。她建於一九二七年,她挺立在抗日戰爭中,有著光榮的曆史,為留隍子民培育出了無數精英……”一首《球山中學之歌》唱出了留隍鎮球山中學的光榮史。有著90多年光輝曆程的球山中學,培育了成千上萬名文化精英和各界優秀人才。他們依靠知識走出大山,又心係桑梓,反哺家鄉教育事業。

  走進球山中學,由著名鄉賢、校友捐建的孟達樓、堅真樓、芳榮樓、國成樓、聯誼樓、羅子述紀念圖書館、堅真科學館、芳榮園等建築樓鱗次櫛比。在球山中學88周年校慶之際,校友鄉賢共捐款2300多萬元,成立了“球山中學教育基金”,基金利息分紅用於獎勵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學生。據統計,至目前,廣大鄉賢、校友為球山中學捐資辦學達4000萬元,獎教獎學助學的受惠師生近5000人次。

  豐順縣東留中學紮根山區四十九載,累計培養山區學子上萬名。1974年,東留中學建校時僅6間小平房,由村民自發籌建。1998年,東留中學由廣東省紫琳基金會捐資全麵重建,現已是一所廣東省美麗校園、廣東省綠色學校、梅州市一級學校。“我們學校每年的獎教獎學金達300多萬,多年來,廣東省紫琳基金會捐巨資興教助學、獎教獎學、扶貧濟困,讓我們師生更懂感恩,砥礪前行。”東留中學校長林傳生告訴記者。

  2015年春季,豐順縣留隍實驗幼兒園開園,由傑出鄉賢杜炯明、譚偉龍先生捐資2400萬元建設的兩棟教學樓正式投用,一改當地學前教育無公立幼兒園的曆史,為韓江兩岸適齡兒童提供優質舒適的學習環境。

  留隍鎮熱心鄉賢在教育事業的善舉不止於此。當前,位於留隍鎮環市村中心地帶的軍塘湖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記者了解到,軍塘湖的規劃建設是留隍鎮“一核一帶三區”發展新思路中“一核”的重要一環,包括市民服務中心和市民廣場、韓江學校、南方學院留隍分院等子項目。其中,由鄉賢捐資建設的留隍韓江學校目前已完成規劃建設和土地調規等前期工作,項目初步預計投資約4億元。軍塘湖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留隍鎮重要的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記者 林玉瑩 特約記者 鄭 坤 卜優芬 葉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