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速度”:蕉嶺縣書寫蘇區融灣綜合示範窗口新答卷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11-04 11:02:46  瀏覽:-
字號:

①梅州萬烽箱包有限公司的廠房正在進行室內裝修。


②三圳圩鎮道路兩邊的店鋪整潔有序。


③三圳鎮大力推進圩鎮店招規範化改造、繪製本土主題彩繪。


④國企設置專門崗位,扶持受災群眾就業創業。圖為國企物業管家郭小金拜訪業主。


⑤廣福園區內一棟棟嶄新的標準廠房林立。


三圳鎮遵循“節點出彩、串點成線”理念,持續提升鄉村風貌。


  石窟河畔竹藝流光,稻田深處藝術生長。作為省界融灣門戶,蕉嶺縣近年來以“融灣入海、幾何中心、規劃先行、改革創新、產業振興、環境提升、藝塑鄉村”工作思路為牽引,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這個省際邊界小城也接連斬獲佳績:2023年省“百千萬工程”考核“優秀”,2024年獲評省實績突出縣和市綜合考核“優秀”,“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工作進展情況通過省級驗收,被評為表現較好的縣。

  從廣福園區的產業集聚到大地藝術季的文旅升溫,從廣州小鎮的居民安居樂業到三圳圩鎮的日新月異,蕉嶺縣正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加速度”,書寫著蘇區融灣綜合示範窗口的新答卷。

  產業集聚提速 軟硬件雙管齊下優服務

  驅車駛入廣福園區,隻見一棟棟嶄新的廠房林立,工人們正在廠區周圍種植綠化喬木,工程車輛來往密集。其中,A5棟廠房是梅州萬烽箱包有限公司的廠房,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我們預計今年12月份試投產,一期計劃上14條生產線,需要300名工人,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招工順利的話,第二期建設可再加10條生產線。”梅州萬烽箱包有限公司負責人江林鋒說。

  梅州萬烽箱包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箱包製造、皮革製品生產及進出口業務,今年7月,該公司與廣福園區完成入駐簽約,成為廣福園區首批簽約入駐企業之一。

  為盡快幫助企業完成入駐投產,廣福園區不斷加快廠房建設和配套設施完善。“園區二期建設預計今年11月底可基本完成,A3、A5兩棟廠房已驗收完成;C1綜合樓外裝飾裝修已完成,室內裝飾裝修完成95%,預計今年11月10日前全部完成。”廣福園區二期項目負責人李惠華說。

  蕉嶺縣全麵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近三年投入超過前十年累計投資總和,廣福園區主幹道全線通車、其餘路網全麵鋪開,3棟標準廠房基本達到竣工驗收標準、4棟標準廠房及綜合服務大樓主體封頂,300畝標準地“五通一平”全麵完成,控製性隧道工程順利推進;蕉華園區標準廠房二期3棟全部封頂,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萬兆光網園區試點。

  此外,園區在做好硬件建設的同時,持續優化招工對接、手續代辦等軟件服務,全方位保障企業順利投產。“目前,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已經對接了企業的用工需求,我們這邊負責幫企業代辦各種手續,讓企業發展無後顧之憂。”蕉嶺縣廣福產業園事務中心負責人鍾敏毅說。

  近年來,蕉嶺縣依托資源稟賦,堅持產業為要、產城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綠色生態園區,深化園區管理體製機製改革,與縣屬國企共建投融資一體化機製,成功爭取了蕉嶺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建設用地批文、梅州最大一筆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項目基金,成功納入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省級主平台、省特色產業園,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獲評“優秀”等次。

  城鄉風貌煥新 宜居“新畫卷”鋪展全域

  “我在這裏住了30多年,如今這裏越來越漂亮了,外牆由政府幫我們粉刷一新,還畫上了漂亮的牆畫,街道變得更幹淨整潔了。我有2間店麵,一間自己使用,一間剛剛租出去,老板說做生意都會更紅火!”三圳鎮居民楊萍珍感歎著三圳圩鎮的變化。

  行走在三圳圩鎮,隻見道路兩旁的店鋪整潔有序,特色格柵彰顯出“魚米之鄉”韻味,荷花元素的牆繪栩栩如生。夜晚,路燈和建築的燈帶亮起,不僅照亮了圩鎮的主幹道,更把老店鋪的招牌、新修的休閑廣場勾勒得格外清晰,讓整個圩鎮既保留老味道、又增添新活力。

  “我們遵循‘節點出彩、串點成線’理念,以晉元大道沿線及其周邊典型村為核心,持續深化九嶺村至圩鎮片區建設。外立麵改造采用黑白灰主調,優選本地綠色建材,鐵皮瓦整治換用鋁鎂錳瓦,加裝特色格柵彰顯‘魚米之鄉’韻味,同步推進圩鎮店招規範化改造、繪製本土主題彩繪。”三圳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誌雄說。

  2023年至今,三圳鎮的風貌悄悄變了樣。從農房到街道,從步道到小公園,處處都透著新鮮勁兒,群眾住著也更舒心了。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全鎮已完成956戶農房風貌提升、100多家店鋪招牌更新;新建成4公裏透水步道,配套168盞LED路燈、219棵鄉土樹,完成圩鎮及周邊道路瀝青改造;優化提升九嶺村延陵橋景觀、十裏荷塘打卡點、芳心村口袋公園等節點。

  三圳鎮的變化,隻是蕉嶺縣全麵提升城鄉風貌的一個縮影。該縣以第一批、第二批典型鎮培育建設為引領,示範帶動全域鄉鎮按照典型鎮標準建設,對標典型鎮“1+4+7+9+N”建設工作要求,重點抓好鄉鎮入口通道、示範主街、房屋外立麵提升、圩鎮客廳、美麗河道、綠美生態小公園和農貿市場等建設,所有鄉鎮均完成“七個一”建設任務,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9項公共基礎設施全麵提質。

  以G25長深高速公路、國省道和石窟河沿線為重要戰場,蕉嶺縣集中力量打造總長度約120公裏的示範路段。按照“先做點,點連線,線成麵”的思路,串聯4個展現農文旅融合的產業示範明星鄉村,全力打造亮點突出、特色分明的石窟河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帶。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省城規院的專業優勢和建築業央企助力鎮村建設的技術優勢,蕉嶺縣推進省際交界“亮化、美化、潔化、序化”四大行動,突出廣東特色、嶺南風貌、客家元素、曆史文化,以“尋福之旅”為主題,串聯廣福省門、“福”元素網紅打卡點,高標準打造省際美麗廊道,成功承辦2024年梅州市省際交界處建設工作推進會。

  民生服務暖心 安置群眾就業率超八成

  “我想要找一份文員的工作”“我是學大數據的,想找一份做數據分析的工作”……今年10月22日,蕉嶺廣州小鎮物業辦公室裏,求職群眾與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在熱絡地聊著。這是蕉嶺縣積極實施“五大行動”助力安置群眾就業創業的其中一項行動——“送崗上門”行動。

  在快速建成廣州小鎮安居工程、妥善安置去年“6·16”特大暴雨災害受災群眾後,蕉嶺縣始終把解決安置群眾的就業問題作為重點民生工作來抓,積極實施“五大行動”助力安置群眾就業創業。截至今年9月底,入住廣州小鎮、有就業需求的勞動力共有148人,已實現就業125人,就業率達到84.45%。“我們首先全麵摸清群眾就業需求,建立實名製就業需求和幫扶台賬,聯動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州市番禺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專項舉辦招聘會2場,現場招聘專門設置幫扶受災群眾就業專區,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同時,我們還建設番禺(蕉嶺)創業就業服務工作站,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49場次。”蕉嶺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

  人社部門高頻對接企業,建立企業用工缺工定期摸查機製,及時收集適合安置群眾就業的崗位,以微信群、電話、走訪、張貼海報等形式,向安置群眾精準開展宣傳和崗位推薦服務。廣州小鎮住戶郭楓從小區物業群看到“送崗上門”行動的消息後,便帶著簡曆過來了。

  除了“送崗上門”,蕉嶺縣有關部門還“送技入戶”,圍繞“提升技能促就業”,根據安置群眾的就業方向和培訓意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服務、農村電商、特色種養、養老護理等實用技能培訓,今年以來已開展21場次。

  對部分就業困難的群眾,蕉嶺縣屬國企設置了園林綠化、保潔、保安等扶持性、公益性崗位,確保每戶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郭小金就是其中一個,她如今是蕉嶺廣州小鎮的物業管家,今年8月到崗上班,在家門口就業讓她可以更好地照顧年邁的奶奶。目前,物業公司已招聘8名廣州小鎮群眾入職。“我們發揮番禺蕉嶺對口幫扶協作機製作用,成立安居創業就業扶持基金並籌集資金200萬元,專門扶持受災群眾就業創業,對創業的一次性資助補貼1萬元;給予創業租金補貼(每年最高不超過6000元),最長可享受3年;對吸納就業補貼5000元/人;扶持性崗位安置補貼每月3000元/人。同時,籌集並拿出部分物業落實‘免費梅州’政策,實實在在幫助群眾就業創業。”蕉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記者 楊喬穎  特約記者 廖靜宜 丘林強  本版圖片均為丘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