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瓷新材料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1.14億元。

恒優製冷(梅州)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相互配合,保障生產線高效運轉。

大埔順康護理院內,貼心的服務讓老者找到了生活樂趣。

大埔順康護理院內,康複訓練設備覆蓋多維度康複需求。

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為大埔縣工業經濟注入強勁動能,也推動縣域康養服務體係邁入智能化、專業化的新階段。
近期,大埔縣2025年三季度重點產業項目開竣工活動在大埔縣科技創新產業園恒優製冷(梅州)有限公司舉行。此次集中開竣工的11個重點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38.3783億元,涵蓋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醫療機構、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關鍵領域。這批項目的落地與投產,不僅為大埔縣工業經濟注入強勁動能,也推動縣域康養服務體係邁入智能化、專業化的新階段,成為大埔縣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工業為基 激活製造業發展新引擎
在恒優製冷(梅州)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嶄新的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機械臂精準完成零部件組裝,工人們身著統一工裝在工位上忙碌,機器轟鳴聲與物料傳輸的節奏聲交織在一起,一幅朝氣蓬勃的工業生產圖景正緩緩展開。作為此次開竣工活動的舉辦地,該企業自2025年8月正式投產後便迅速進入高效運轉狀態,成為大埔縣近年來重點引進的製造業標杆項目。
“從項目洽談、開工建設到投產運營,僅用了一年多時間,這離不開大埔縣委、縣政府的貼心服務。”恒優製冷負責人丘創優感慨道。早在2018年,丘創優便在惠州博羅創辦廣東恒優製冷設備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冷凝器、蒸發器等製冷設備領域,累計拿下十餘項發明專利,2024年更獲評高新技術企業。“前兩年聽說家鄉大力推動實體經濟、聚焦製造業發展,招商團隊多次上門推介政策,讓我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丘創優回憶,從項目選址到手續辦理,各級領導多次親臨現場協調解決用地、水電等問題,“這種‘保姆式’服務讓我們能安心紮根,專注搞生產、拓市場。”
據了解,恒優製冷項目占地約22畝,計劃總投資2億元。企業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6500萬元,年稅收350萬元。目前,企業訂單已覆蓋華南地區食品加工、空調主機、醫藥、冷鏈物流等領域,同時輻射部分海外市場。“我們計劃用3至5年時間,成長為梅州製造業專精特新標杆企業,始終緊扣‘技術立企、服務本地、輻射全國’主線。”丘創優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家鄉引薦更多優質企業與項目,助力大埔製造業集群發展。
同樣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還有入駐廣州海珠(大埔)產業轉移工業園的中瓷(廣東)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產品展示區,總經理賴萬明捧起一個黝黑細膩的電飯鍋,向記者展示其獨特優勢:“這是我們用新型陶瓷材料製成的內膽,煮飯能煮出柴火香味,還具備防刮、不黏的特性,目前已接到多個家電企業的合作意向。”這款看似普通的內膽,背後是企業在新材料領域的深耕——作為公司自研產品的“冰山一角”,其核心技術源自與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邱文豐的合作。
“我們與邱教授的合作,始於一次偶然的家鄉之旅。”賴萬明講述道,2024年他邀請邱文豐到大埔旅遊,沒想到這次行程不僅喚醒了邱教授的“鄉愁”(其祖輩為梅州人),更讓邱教授對大埔的黃泥產生了科研興趣。“他說大埔的黃泥成分獨特,很適合用於新型陶瓷材料研發。”在共同的鄉土情懷與技術共鳴下,兩人迅速達成合作意向,決定將炭/碳化矽(C/SiC)功能複合材料、紅外輻射新型陶瓷等技術落地大埔。在大埔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支持下,中瓷新材料迅速完成項目落地,2025年6月開啟試產,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1.14億元,年稅收750萬元。
恒優製冷與中瓷新材料的快速發展,是大埔縣以“工業為基”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大埔縣圍繞“招大引強、培優育強”目標,一方麵通過“賢達回歸”工程吸引在外企業家返鄉創業,另一方麵依托產業轉移工業園搭建科技創新平台,推動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化發展。此次三季度重點產業項目的集中開竣工,讓大埔的工業“心髒”跳動得越發有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康養融合 構建高品質養老服務體係
作為此次竣工投產的重點民生項目之一,大埔順康護理院的正式運營,標誌著大埔縣養老服務體係邁入“醫養深度融合+智慧化服務”的新階段。
該院坐落於湖寮鎮西堤路,采用“公建民營”模式,與大埔縣中醫醫院構建緊密醫聯體,以“醫養深度融合”破解養老難題,讓轄區長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專業、便捷的養老服務。
走進大埔順康護理院,柔和的暖光灑滿走廊,防滑地麵搭配無障礙扶手,每個房間都配備圓角防撞家具,細節之處盡顯適老化設計的貼心。作為大埔縣規模領先的醫養結合型機構,順康護理院總占地麵積1.4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8萬平方米,規劃床位416張(含醫療床位98張)。院內全麵落實適老化設計,無障礙通道、24小時智能呼叫係統覆蓋全院,單人間、雙人間等多元房型搭配圓角防撞家具,從硬件上保障長者居住安全;內科診室、康複大廳、書法室等功能區同步投用,滿足長者醫療、文娛等多方麵需求。
“不僅要讓老人住得安心,更要住得有品質、有尊嚴。”據該院院長鄭清水介紹,護理院突破傳統養老單一照護模式,構建“評估-幹預-跟蹤”全周期服務體係。入住前,多學科專家團隊將依據國家與廣東省標準量表,為長者定製“一人一檔”健康檔案;入住後按“自理、半失能、全失能、認知症”四類照護等級,匹配個性化服務——自理長者可參與20餘項興趣課程,半失能長者享受“生活助理+康複訓練”雙軌服務,失能失智長者則由持照護理員提供“認知症友好照護”,搭配音樂療法、記憶小鎮場景複原等非藥物幹預,助力長者維持社會功能。
醫療保障是該院核心優勢之一。大埔順康護理院依托“醫聯體+互聯網”模式,省、市、縣中醫醫院專家每周駐點坐診,開展艾灸、拔罐、耳穴壓豆等特色理療;急危重症患者可通過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直達大埔縣中醫醫院,真正實現“預防-治療-康複-養老”閉環服務。107名專業員工組成的服務團隊(含8名住院醫生、35名護士、38名持證護理員)24小時值守,為長者築牢健康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引入華為鴻蒙智能毫米波雷達監測係統,成為區域智慧養老的先行者。每間客房配備的AI超感傳感器,能在0.3秒內捕捉跌倒、墜床等突發狀況,同步向護理站與家屬手機推送預警;夜間睡眠監測功能可精準識別起夜次數與離床時長,智能調節夜燈亮0度,兼顧安全與隱私。“華為鴻蒙全屋智能”樣板間更實現語音控製全覆蓋,讓行動不便的長者輕鬆掌控生活設備。
“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醫、養、康、護、娛’五位一體模式。”鄭清水表示,順康護理院將聯合高校培養養老護理人才,推動梅州養老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用科技與服務的溫度,為長者鋪就“有尊嚴、有品質、有希望”的幸福晚年之路。
從工業項目的“強基固本”到康養項目的“惠民暖心”,此次大埔縣三季度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既聚焦經濟發展“硬實力”,也兼顧民生服務“軟實力”。未來,大埔縣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更多重點項目落地見效,以項目建設的“加速度”,譜寫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 圖片均由大埔縣委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