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梅江區推動全區婦女兒童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效:巾幗動能澎湃湧 攜手共築“新”未來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10-29 11:21:37  瀏覽:-
字號:

梅江區婦女就業創業專場沙龍活動在閣公嶺村“美麗庭院”示範戶中舉行。(受訪者供圖)


黃雲光堅持做好誌願服務,讓“家風之美”轉化為“社區之暖”。(受訪者供圖)


“愛心媽媽”攜結對兒童以及20多組“親子”家庭參加團康活動。(受訪者供圖)


位於周溪村的美麗庭院——諸所,常態化開展非遺體驗活動。(受訪者供圖)


  在梅江大地上,有這樣一股“她力量”始終溫暖相伴 。五年來,在梅江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婦聯的堅強領導下,全區各級婦聯組織牢記代表和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麵發展的基本職能,忠實履行職責,強化引領聯係服務,通過深耕家庭文明建設、扮靚美麗庭院、彙聚“愛心媽媽”力量、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等舉措,有效激發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全區婦女兒童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效。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家風家訓

  一到周末,梅江區三角鎮美景社區居民黃雲光便和兒子忙碌起來,為即將開展的關愛婦女兒童誌願服務活動準備著。這樣的公益節奏,黃雲光已堅持了20多年。

  “一家人互敬互愛,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更多人。”談及堅持公益的初心,黃雲光坦言,這源於家庭傳承的良好家風。在他的影響下,兒子正直善良、主動參與公益,兒媳自強上進、全力支持誌願服務,一家人用行動詮釋著“愛”的意義。2023年,黃雲光獲評“廣東省最美誌願者”,2024年,黃雲光家庭獲評梅州市“最美家庭”。

  “我始終把‘奉獻愛心、傳遞溫暖’作為我們家的家風底色,自己先做,再帶著家人做,慢慢帶動更多人一起做。”黃雲光笑著說。自2018年深度參與社區服務以來,他牽頭與美景社區共建“涯愛在社區”誌願服務創新項目,聯合梅江區婦聯等有關部門開展關愛婦女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等活動,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誌願者加入愛心團隊,讓“家風之美”轉化為“社區之暖”。

  黃雲光家庭的故事,正是梅江區深耕家風家教建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區累計建設市級家庭家教家風實踐基地3個,區級家庭家教家風實踐基地10個;培育34戶省、市、區“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2名“自強不息好少年”“孝老敬親好媳婦”,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廣大家庭見賢思齊。此外,通過成立梅江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招募家庭教育宣講團成員38人次,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各級婦聯共開展“書香飄萬家”“益家學堂”等主題活動1000餘場、“嘉言懿行 家訓回家”“家風潤萬家 忠誠立家風”等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100多場。“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優良家風從‘一戶人家’延伸到‘一片社區’。”梅江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陳曙表示,為擴大先進典型影響力,將通過媒體宣傳、故事分享會等形式,推動形成愛國愛家、孝老愛親、互敬互愛、和諧友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扮靚美麗庭院 打造美好“院”景

  走進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錯落分布的“美麗庭院”勾勒出鄉村宜居新圖景。其中,由村民老宅改造而成的“眠咖啡”格外吸睛——極簡風格的建築隱於稻田之間,成為不少遊客駐足打卡的“網紅點”。

  “選擇閣公嶺村,正是看中這裏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原生態風光。”“眠咖啡”負責人肖璟嶽向記者介紹,庭院打造過程中,既保留了客家傳統民居的特色元素,又以綠植點綴增添生機。自今年5月開業以來,門店客流穩步增長,接下來還將以“美麗庭院”為紐帶,帶動周邊農戶扮靚自家庭院,創造更多消費體驗。

  在梅江區,這樣跳出“居住空間”單一屬性,化身文化展示、產業融合、遊客體驗的立體場域的小庭院,並非個例。位於周溪村的另一處特色庭院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燕堅守傳統手藝打造的“非遺體驗+咖啡館”的融合空間。方寸庭院內,匠心隨處可見,由傳統紅曲製作的“紅曲咖啡”、植物土法染布等特色產品,更是成為打響品牌的“金字招牌”。“我們用心設計每一個細節,希望小小庭院不僅要好看,更能讓遊客在休閑放鬆的同時,親身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李海燕說。

  梅江區堅持引導人人參與、戶戶受益、家家美麗,將一方方庭院打造成為幸福的小天地,同時以“庭院+文化”“庭院+經濟”為路徑,拓展“美麗庭院+”建設內涵,實現庭院“一時美”到“持續美”,讓“庭院”成為“百千萬工程”的幸福密碼。截至目前,全區建設“美麗庭院”共856戶,積極開展“美麗庭院”係列活動30多場次,約2600人參與。

  一係列亮眼成績隨之而來:全區獲評省級“美麗庭院”稱號10戶、省級“美麗庭院”村1個、省級“美麗庭院”特色村1個,以及市級“美麗庭院”20戶、區級“美麗庭院”35戶。如今,“美麗庭院”不僅成為市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小天地”,更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為該區繪就宜居宜業的鄉村新圖景注入動力。

  彙聚“媽媽”力量 愛心嗬護成長

  青團製作課堂上,孩子們專注揉捏麵團,感受傳統美食的魅力;書法課堂上,他們認真學習握筆姿勢,勾勒漢字韻味;中國舞與形體舞課堂上,稚嫩的身姿伴著旋律翩翩起舞,盡顯靈動與朝氣……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源自梅江區婦聯與梅州諸所有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星光守護計劃”公益活動。活動依托“愛心媽媽”擔任授課老師,為留守、困境兒童搭建起學習與成長的平台。

  “課程不僅覆蓋周末常態體驗,更巧妙融入傳統節日與非遺元素,包含植物拓染、竹編扇製作等特色課程,讓孩子們親手觸摸非遺技藝,助力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諸所“愛心媽媽”代表黃麗玲表示,希望通過“愛心媽媽”項目,彙聚社會各界愛心力量,為孩子們營造溫暖的成長環境。

  據了解,梅江區婦聯與民政部門對接,動員村(社區)婦聯主席與“雙百”社工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進行全麵摸底排查,摸清需結對幫扶底數。再向社會發布招募信息,號召各級婦聯、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社會各界人士加入“愛心媽媽”行列,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提供愛心守護。五年來,全區已招募“愛心媽媽”585人,與686名留守、困境兒童完成“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開展探訪慰問、童居煥新、團康團輔、暑期研學及家庭教育等項目;建設“愛心媽媽”驛站1個,開展“葉劍英基金”“把愛帶回家”“點亮星星 愛不孤單”“星光守護”等品牌活動,累計籌集資金45.3萬元、資助525名困難學生,同時走訪慰問困難家庭178戶、開展兒童關愛活動943場。

  在維權屏障築牢方麵,梅江區婦聯權益部積極發揮作用,提供法律谘詢服務91人次、綜合調處疑難個案91宗,開展青少年兒童防性侵及心理健康係列關愛服務活動40場、組織法治宣傳活動390多場。依托“舒心驛站”,累計提供專業心理谘詢65人次,同時創新探索建成村級家事調處室7個,並與區人民檢察院試行“護童觀察員”工作合作機製,推動婚姻家庭矛盾、未成年人成長風險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

  培訓提升技能 拓寬就業渠道

  “以前總覺得家政就是洗洗刷刷,沒想到裏麵全是學問。”“我會認真學習,希望能夠持證上崗。”近日,在梅江區婦聯聯合“客家阿姨”舉辦的家政技能培訓現場,參訓婦女難掩激動之情。

  客家阿姨負責人朱輝楊介紹,培訓聚焦家政服務高頻需求,課程涵蓋母嬰育兒、養老護理、居家收納、家庭保潔等職業技能,采用“理論講解+實操演練”模式,邀請行業資深講師手把手傳授技巧,從保潔到嬰幼兒日常照料規範,從空間收納規劃到老年照護應急處理,全方位覆蓋上崗所需技能。“我們為參訓學員搭建了定向就業平台,培訓考核合格的學員可直接進入服務團隊,享受標準化派單和持續職業發展支持。”朱輝楊說。

  放眼近五年的工作軌跡,梅江區始終將促進婦女創業就業作為服務大局、服務婦女的重中之重,尤其作為實施廣東省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示範區,圍繞婦女就業創業開展了係統、持續且深入的工作。在就業政策宣傳與崗位對接方麵,各鎮(街)、村(社區)婦聯廣泛傳遞政策信息,聯合人社部門發布企業用工需求;2021至2025年期間,累計舉辦“春風行動”招聘服務活動24場,提供近1.4萬個就業崗位,幫助3001人簽訂就業協議。在創業支持與平台建設上,區婦聯成功培育省、市兩級巾幗創業就業基地共3個。同時用好、用活婦女創業創新扶持政策,2020至2025年,積極爭取省級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專項貼息資金40萬元,累計發放婦女創業貸款550萬元,該項目直接惠及婦女49人,間接受益婦女488人,群眾滿意度達100%。

  五年的深耕厚植,為該區婦女創業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打開了嶄新局麵。陳曙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鏈接相關資源,為轄區有需求的婦女提供更多的公益培訓,幫助更多婦女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自我價值,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巾幗力量。(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陳綺冰 陳鴻  通訊員 王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