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產業有“產值” 村貌有“顏值”:梅縣區佘江鎮太湖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10-09 09:47:40  瀏覽:-
字號:

撂荒耕地經改造提升後,太湖村原本貧瘠的“湖洋田”已成為高產良田。(連誌城 攝)


2023年春,太湖村開始將一塊塊“湖洋田”整改成初具備耕作條件的水田,但土壤肥力仍然低下。(連誌城 攝)


  鄉村產業有“產值”、村容村貌有“顏值”、生活提升有“品質”……近年來,梅縣區佘江鎮太湖村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為抓手,通過加快產業發展、改善鄉村環境、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綠美生態建設等,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的鄉村振興之路,讓昔日普普通通的村莊蝶變為如今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發展產業

  激發富民興村新活力

  走進太湖村絲苗米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晚稻綠浪翻湧、長勢喜人。“太湖村曾長期麵臨‘山多田少、耕地零碎分散’的發展瓶頸,尤其是難以耕作的‘湖洋田’,土壤肥力低下,傳統耕作方式下產量過低造成大量田地撂荒。”太湖村黨支部書記劉煥浩告訴記者,近年來,在佘江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太湖村積極改造撂荒耕地,清除原有田坎,填埋水溝,重新修築田間耕作道路、灌溉渠圳等配套設施,成功打造“千畝糧倉”。

  在耕作條件改善的基礎上,為實現耕地高產,太湖村通過聯合科研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成功將貧瘠的“湖洋田”改造為高產良田。經過連續3年的改造提升,太湖村耕地產量從2022年畝產255公斤提高到2024年的畝產570公斤,增長幅度超123%。同時,依托改造耕地打造出絲苗米品牌產品“佘穗航天有機富硒米”,顯著提升了農田的產出效益,為太湖村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太湖村通過引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對耕地進行連片開發集中利用,充分發揮土地集約優勢,將原有的670塊小田整並改造為48塊大田,總麵積超過1000畝,不僅讓撂荒地重煥生機,也帶動村集體增收,解決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難題,讓村民生活更有了盼頭。“以前為了掙錢,得外出打工,家裏老人孩子都顧不上。我現在在村裏的基地務工,不僅有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庭。”村民劉永清說。

  除了水稻種植以外,太湖村還大力發展甘薯、香芋等多樣化經濟作物,並推廣“稻+”種養模式,打造了“稻魚共生”“稻蝦共生”“稻鴨共生”等生態種養基地。同時,積極打造太湖航天育種基地等,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拓寬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提升環境

  繪就和美鄉村新風貌

  農房錯落有致,牆體被粉刷一新,柏油村道幹淨平坦,房前屋後花團錦簇,整潔的村容村貌令人賞心悅目……走進太湖村,一幅生動的和美鄉村畫卷躍然眼前。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太湖村以佘江鎮新化——太湖連線連片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建設為契機,全麵開展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等十大行動,累計提升改造民房風貌90處、拆除老舊危房、斷壁殘垣等超1萬平方米,實現村貌“大變化”、顏值“大提升”。

  對標群眾期盼和發展所需,太湖村近年來係統謀劃實施道路提升、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積極爭取各類資金完成進村主幹道2公裏的“白改黑”提升和太湖村光福廣場建設。“道路的‘白改黑’和光福廣場建設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安裝光福廣場的光伏板,我們將休閑娛樂、光伏建設、文化傳播與生態景觀巧妙融合,把光福廣場打造成村民心中的‘幸福地標’。”劉煥浩說。

  如今的太湖村,最熱鬧的地方要數光福廣場。每天晚飯過後,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或聊天或散步,享受悠然自得的休閑時光。“光福廣場有寬敞的活動場地和足球場,能夠滿足我們村民日常鍛煉的需求,還配有長椅、涼亭,為村民提供了休憩閑談的好去處,既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增進了鄰裏間的情感交流。”村民黃小燕說,村裏的道路擴寬和路燈亮化提升後,大家出行也更加安全了。

  在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同時,太湖村還在村莊綠化、美化等方麵下足功夫,利用閑置空地用心設計打造微景觀,在村道兩旁、村莊閑散地、房前屋後“見縫插綠”,村莊綠化覆蓋率顯著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快產業發展,加強鄉村環境治理,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滿意度,讓太湖村既有‘麵子’更有‘裏子’,為‘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劉煥浩表示。(記者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