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蕉嶺縣南磜鎮金山村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讓“山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綠水青山間的“激流淘金”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9-01 11:17:59  瀏覽:-
字號:

遊客在金山極限漂流景區內體驗漂流。(徐誌寶 攝)

  “抓緊!要衝下去了……”伴隨著一聲聲尖叫,一艘艘橡皮艇從蕉嶺縣南磜鎮金山村的金山極限漂流景區內劃過。遊客時而隨波漂蕩,時而從落差處疾馳俯衝,冰涼水花撲麵而來,驚叫聲和歡笑聲在峽穀間回蕩。

  為讓“山水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金山村積極探索“黨建+旅遊”發展模式,彙聚各級幫扶力量,通過“企業+村集體”運營,構建“清涼+”多元消費場景,打造沉浸式、互動性旅遊產品,讓綠水青山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今年,金山漂流景區預計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旅遊總收入100多萬元。

  金山極限漂流景區地處粵閩贛三省中心地帶,依托金山村天然峽穀溪流打造,是當地稀缺的生態冒險旅遊資源。景區此前累計投資3300多萬元,將5公裏長的河道打造成總落差超300米的河道。1.5小時的漂流過程中,皮筏艇時而衝下陡坡,時而穿越淺灘,被遊客稱為“礦泉水中的過山車”。

  這座被譽為“粵閩贛第一漂”的網紅景區在“涅槃重生”後,不僅重現“水上過山車”的刺激魅力,更吸引越來越多人在炎炎夏日前來體驗“風生水起”。“水質肉眼可見的清澈,夏天泡在裏麵特別涼爽,而且安全措施到位,帶孩子來玩很放心。”來自汕頭的遊客陳女士剛結束漂流,便忙著向朋友推薦。

  景區“活”起來,村民“富”起來。金山漂流的運營,為周邊村民打開了“家門口就業”的大門。“以前要去外地打工,如今在景區當河道工,每月能拿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比在外奔波強多了。”金山村村民王竹添一邊檢查河道安全繩,一邊笑著說。

  據介紹,景區常年聘請當地村民負責河道維護、遊客引導、安保保潔等工作,旺季人手緊張時,還會吸引福建武平、上杭等地的村民前來兼職,形成“粵閩村民共就業”的場景。更讓村民振奮的是,景區運營收益中,15%直接用於金山村集體經濟分紅。“分紅的錢既能補充村裏的公益開支,也能給大家辦點實事,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金山村黨支部書記王發勝說。

  旅遊熱度的攀升,還帶動當地“吃住行購”全鏈條旺起來。如今的金山村,3家農家樂陸續開門迎客,每家可接待30人左右,客家釀豆腐、清蒸土豬肉、山坑魚等農家菜成了“爆款”。“開農家樂前,我家種的蔬菜、養的土雞隻能自己吃或低價售賣,現在遊客多了,食材根本不夠賣。”農家樂老板王煥給記者算起增收賬,遊客人均消費30元至50元,旺季一天能接待10桌客人,每月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真沒想到,漂流能讓我們村的農產品‘火’起來,致富有了實實在在的路子。”王煥高興地說。

  眼下,金山漂流的發展藍圖正不斷拓展。“不能隻做‘漂流’,還要走農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我們將彙聚各級幫扶力量,在產業幫扶、安全護航、旅遊推介等方麵借勢借力,全力打響‘到金山玩水去’夏季旅遊品牌。”景區負責人表示,金山村將在漂流核心項目基礎上,開發親子互動、峽穀徒步等體驗項目,配套建設住宿設施,同時依托當地生態優勢,種植百香果、高山茶葉,打造“漂流+采摘”特色線路,讓遊客“來了能玩、住下能品、走時能帶”,延長旅遊產業鏈。

  站在蕉嶺第一高峰金山筆下,望著集高端民宿、綠色美食、文化體驗、度假養生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一條依托山水卻不困於山水、敬畏自然更善用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在金山村清晰可見。

  “小漂流”轉動“大經濟”,這綠水青山間的“激流淘金”,正為蕉嶺的廣袤鄉村提供著充滿希望的“文旅樣本”。(記者 楊喬穎 特約記者 徐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