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豐順縣紮實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攻堅行動
為鄉村全麵振興繪就綠美生態底色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8-13 09:52:30  瀏覽:-
字號:

小椹村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點,通過物理沉澱、生物化學降解等方式對收集起來的汙水進行處理後再排放。(王銳 攝)


  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豐順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市關於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工作部署,聚焦“百千萬工程”,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關於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全覆蓋要求,堅持“規劃引領、因地製宜、建管並重”原則,加快構建“縣級統籌、部門聯動、鄉鎮落實”三級責任體係,通過完善治理模式、強化要素保障、創新建管機製等舉措,紮實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攻堅行動,為鄉村全麵振興繪就綠美生態底色。

  因地製宜規劃 科學推進汙水治理

  部分自然村地處山區,地形複雜,施工機械進場困難;部分村莊建築密集、巷道狹窄,施工難度大;項目涉及人口眾多,線長麵廣,時間緊、任務重……

  針對以上問題,豐順縣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全域摸底編製規劃,委托專業機構深入所有自然村,全麵摸清地形特征、常住人口分布、現有溝渠管網布局等基礎信息,編製專項規劃。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對居住分散的697個自然村推行庭院式尾水處理並用於農田灌溉,實現汙水趨零排放;對人口相對密集且遠離城鎮的81個自然村,采用“汙水處理設施(資源罐)”模式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對人口密集且近城鎮的238個自然村,將汙水接入縣或鎮級汙水處理廠。

  “全縣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分三期實施,計劃總投資8.48億元,覆蓋17個鎮(場)、263個行政村,合計1016個自然村,惠及群眾25.84萬人。目前,625個自然村已完成施工,391個自然村正在施工,任務開工率100%,全縣汙水治理率達到84.83%。”豐順縣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促進股工作人員劉釗告訴記者。

  豐順縣構築多級保障支撐,打造建管一體化鏈條。“我們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集中用於治理工作,目前已獲兩期省級專項補助共1.37億元,全部撥付到位。”劉釗說。與此同時,豐順縣創新銀企合作模式,探索“債+貸”聯合融資機製,發揮國企平台優勢,結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與項目收益融資,形成多元資金保障,目前已申報專項債3.93億元。此外,豐順縣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動村民捐資捐地,組織工匠投工投勞,參與建設、清淤和暗渠化改造,降低項目成本超15%。創建長效管護機製,開發物聯網係統平台實施智慧監管,落實分類分層管護機製,實現運維全覆蓋。統籌用好縣域“光伏+建築”省級試點收益,每年有約1500萬元用於後期運維管護。

  科學精準實施 實現汙水巧變肥水

  走進豐良鎮小椹村,正在菜園裏忙活的藍阿婆從搖水井裏取水澆菜。“以前澆菜的水要從家裏麵的化糞池裏挑出來,比較不衛生。現在汙水處理後引到菜園裏,澆菜用水方便多了。”藍阿婆開心地說。原來,村民家的生活汙水經過集約處理,根據村民需求再分散到各個果園、菜地,讓“汙水”變成“肥水”。

  一名村民指著河岸邊小花園裏的一塊綠地告訴記者,這片綠地原來是她家的菜地,得知村裏要建設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項目後,一家人毫不猶豫地就把菜地捐出來。

  “我們村建了7個汙水處理點,所有用地都是無償捐獻出來的,群眾非常支持。”小椹村黨支部書記楊濰尊表示,前兩年小椹水治理工程的實施,給村裏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礎。隨後,小椹村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開展綠美行動、外立麵整治和農汙收集處理等工作,村裏的水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河道兩岸經過治理,變得整齊美觀,加上清淤蓄水、日常保潔和汙水處理,河道更為順暢清潔。

  記者在小椹村看到,通過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不僅家家戶戶“肥水不流外人田”,富餘的生活汙水經過公園裏的地下汙水處理係統處理,再經過村道沿線的美人蕉綠化帶進行生物淨化,變成了清澈的河水。

  創新治理方式 降本增效美化環境

  以資源化利用為核心,豐順縣出台生活汙水運維管理技術指引,明確治理模式和步驟,確保治理工作經濟高效。

  “我們根據處理規模差異采用三種組合工藝:1—8噸/日的小型站點使用強化預處理罐;10—18噸/日的中型站點采用調節池+生態濾池;20噸/日以上的大型站點則配置調節池+資源罐係統。”廣州資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豐順項目部副經理劉繼福表示,這種分級設計能精準匹配不同村莊的需求。

  “農村征地協調難度大,我們堅持‘花小錢辦大事’原則,通過工藝優化壓縮占地規模。”劉繼福表示,此舉不僅能有效降低征地成本,工藝的更新也能提高治理效果。據介紹,截至8月初,全縣432個治理點已全麵開工,其中237個站點完工。施工高峰期投入1200名建設人員,目前仍有800多人奮戰在一線。

  在問及日常管護時,劉繼福表示,日常管護主要聚焦兩個關鍵點,“一是定期清洗殘渣防止管道堵塞,二是檢查水泵運行狀態。我們在每個站點都張貼了二維碼,村民發現問題後掃碼即可實時反饋至管理平台,形成‘發現問題—派單處理—驗收閉環’的高效機製。”

  在豐良鎮成西村汙水治理現場,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推進汙水管網路麵恢複工程。“豐良鎮主要是統籌推進農村改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黑臭水體治理。”豐良鎮黨委委員鄒運雄表示,該鎮主要配合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等單位,做好農村生活汙水管網建設前期勘查、設計以及項目工程推進過程中的協調工作。目前,豐良鎮轄區內77個自然村已完成治理72個,覆蓋率達93.5%。

  鄒運雄表示,豐良鎮將根據每個村莊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理模式並推廣綠色資源化技術,優先選擇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的生態友好方案,努力實現轄區內汙水治理全覆蓋。

  豐順縣將農村“三大革命”與生活汙水治理相結合,將糞汙等進行統一處理,把處理的黑水、灰水收集輸送至終端進行二次沉澱和厭氧發酵,成為滿足村民施肥、灌溉需求的“肥水”,就近引入周邊農田、菜園、果園,推動農業增產增收,目前已有24個汙水處理設施實現汙水利用,年節約灌溉用水超10萬噸。同時,該縣積極將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打造成為景觀公園,通過設置取水井及利用穿孔管分散排入受納體進行生態消納,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目前已有10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打造為小公園,實現“治水+造景”功能融合。

  接下來,豐順縣將錨定目標、久久為功,持續拓展治理成效,努力打造全市農村汙水治理新標杆,為“百千萬工程”注入綠色動能,為鄉村全麵振興提供堅實的生態支撐。(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