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嘉應學院學生開展多元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7-28 11:18:01  瀏覽:-
字號:

文化潤童心


美育進社區


  暑假生活開啟,嘉應學院多支大學生實踐團隊奔赴我市各地,結合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開展文化下鄉、暑期課堂、影像助村、政策惠民等主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用知識服務“百千萬工程”,用雙手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潤童心

  文學院“詩墨流光·智鏈非遺”社會實踐誌願服務隊走進豐順縣潭江中心小學,為六年級學生精心設計特色文化課程。“聲動詩心 唱出詩意”古詩課引導學生吟唱經典、創作新歌,感受詩歌韻律;“探秘豐順非遺”課堂圖文並茂展示埔寨火龍、留隍雲片糕等各級非遺項目,聚焦省級非遺埔寨紙花,講述其自清乾隆以來的傳承故事,並指導學生動手體驗製作技法;書法課堂帶領學生追溯漢字演變,體驗文房四寶特性,在臨摹與創作中感悟漢字文化底蘊。誌願者們以詩詞、非遺、書法為橋,在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美育進社區

  嘉應學院小太陽美育築夢團啟動為期10天的“藝啟童心·共繪成長”暑假美育公益課程,深入我市梅江區、梅縣區、豐順縣、蕉嶺縣的17個社區,麵向4至12歲兒童開展“分齡分層”教學。針對4至8歲兒童,誌願者們以馬克筆、剪紙拚貼等媒介,通過“客家釀豆腐”“奶奶的圍裙”“彩虹冰淇淋”等生活主題課程引導他們感知生活、抒發童真;針對9至12歲青少年,則開設素描基礎和書法入門課程,從幾何形體寫生、漢字臨摹入手,傳授線條運用技巧,體會筆墨韻味。課程堅持“零代筆、重感受”理念,將觀察力訓練、情感表達與認知拓展融為一體,實現了藝術技巧傳授與文化、生活教育的有機融合,構建“認知—表達—傳承”美育閉環。

  影像助發展

  數學學院“知行合一”實踐團赴五華縣棉洋鎮開展“綠美棉洋”主題鄉村風貌影像采集活動。團隊經座談深入調研該鎮特色農業與產業模式,創新提出“三維聚焦”拍攝方案,即聚焦農產品種植加工全鏈條、記錄產業帶頭人故事、捕捉綠美鄉村生態畫卷。實踐團緊扣“文化傳承+產業振興+生態保護”主線,深入水稻基地、桃駁李種植基地和生態茶園,采集涵蓋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全產業鏈的優質影像素材,為後續製作專題宣傳片、推廣區域公共品牌奠定基礎,用鏡頭語言助力棉洋“農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方言惠民生

  文學院“潭小助·江心圓夢隊”社會實踐隊前往豐順縣潭江鎮鳳坪村、官下村,依托嘉應學院“雙百行動”校地合作網絡,通過多元形式開展廣東省2025年“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下鄉行”活動,推進教育惠民政策直達基層。針對少數民族聚居區語言溝通難點,實踐隊打造客家話、佘客話方言宣傳矩陣,創新製作《政策三分鍾》雙語視頻,並設計原創IP形象“潭小助”手冊輔助講解。隊員們在廣場擺攤宣講、發放手冊,並進村入戶走訪,通過問卷調查和方言交流精準了解村民需求,重點為升學家庭解析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用“細賬”消除“還貸難”顧慮。

  嘉應學院學子以知行合一之姿,將青春熱血融入鄉村熱土。文化傳承、美育浸潤、產業賦能、政策惠民等生動實踐,既深化了校地協同育人內涵,更在服務“百千萬工程”的廣闊舞台上,彰顯了新時代青年投身社會發展的責任和智慧,為梅州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記者 李盈子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