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文明引領提質 典型帶動蝶變:蕉嶺縣文福鎮長隆村以實幹擔當書寫“三年初見成效”答卷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7-24 13:06:35  瀏覽:-
字號:

行走在蕉嶺縣文福鎮長隆村的倉海詩廊,賞田園風光、品名家書法、讀人文方誌,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人文氣息。(鍾小豐 攝)


數年前,倉海詩廊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廢的沼澤地。(受訪者供圖)


  走進蕉嶺縣文福鎮長隆村,幹淨整潔的柏油路蜿蜒伸展,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各類牆繪色彩鮮豔,古色古香的廊道盡顯傳統韻味,生動展現著新時代鄉村的美好生活場景。

  作為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近三年來,長隆村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聚焦多元業態特色融合、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增顏提質,全力打造“村莊美、村風好、村民樂”的和美鄉村。日前,長隆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沼澤地成網紅打卡點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開滿荷花的葫蘆形小公園、掛著書法碑刻的長廊、新建的遊客服務中心、幹淨整潔的柏油村道……行走在長隆村的倉海詩廊,賞田園風光、品名家書法、讀人文方誌,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人文氣息。

  倉海詩廊之名,源自蕉嶺籍晚清誌士丘逢甲的別號“倉海”。數年前,倉海詩廊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廢的沼澤地。“打造倉海詩廊,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長隆村黨總支書記丘柏鬆介紹說,倉海詩廊經過數年規劃建設,如今不僅成為了長隆村的一處人文景觀,更吸引了全國各地文藝界人士和遊客前來參觀,昔日沼澤地變成了網紅打卡點。

  “這裏環境優美,此時盛夏荷花開得正豔。倉海詩廊內嵌刻著近300幅書法碑刻,收錄有200多位梅州著名詩人的詩詞,先後被命名為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倉海詩廊創建人、省地方誌辦副主任丘洪鬆說。

  如今,倉海詩廊被納入國家3A級旅遊景區——蕉嶺縣丘成桐祖居文化旅遊區範圍,長隆村也入選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統計數據顯示,自建成以來,已有超過5萬人次到倉海詩廊參觀遊玩或開展研學活動。

  人居環境增顏提質

  繪就鄉村靚麗底色

  驅車沿著205國道駛入長隆村,兩旁民房錯落有致,村道寬敞整潔,遠處青山翠影與藍天相接,仿佛步入一幅山清水秀的鄉村畫卷。

  “這幾年長隆村變化相當大,村裏不僅清理了房前屋後的衛生死角、拆除了危舊房屋和老舊線杆,而且還全麵提升了農房風貌,整個村莊的麵貌煥然一新,人住著也非常舒服。”長隆村村民丘仕銀坦言,看著村裏建設得越來越好,村民們發自內心感到欣喜。

  自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以來,長隆村累計拆除危舊房屋16處、麵積845平方米,並整治“三線”亂搭亂接問題28處。與此同時,該村堅持以點帶麵,推動全村深入開展農房風貌提升工作,累計提升農房52棟。

  在完成“硬件”清拆整治的同時,長隆村還在“軟件”上發力,同步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近年來,該村持續提升山邊、水邊、路邊、村莊邊沿、景區邊沿“五邊”綠化美化品質,實現鄉村舊貌換新顏。在推進綠美生態建設中,長隆村積極發動黨員群眾、企業單位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認捐、認種,共種植各類苗木1.3萬株,打造村裏的綠化“精品路線”。“我們發動社會力量共籌資約36萬元,通過增植、補種、添彩等方式‘增綠增色’,種植鳳凰木、風鈴木、樹葡萄等苗木,達到人均一株以上。”丘柏鬆告訴記者,村裏充分發揮黨員、青年誌願者、婦女等群體的優勢和作用,廣泛調動村民熱心公益、回饋家鄉的積極性,彙聚社會各界多方資源力量共同打造了“黨員先鋒林”“青年林”“法治林”等6個綠美“主題林”。

  閑置老屋變長者飯堂

  打造家門口幸福餐桌

  美味可口的飯菜、溫馨舒適的就餐環境……正午時分,走進長隆村的和平人家長者飯堂,好幾位耄耋長者正圍坐在飯桌旁,一邊吃著熱騰騰的午飯,一邊聊家常,臉上洋溢著笑容。

  “在這裏吃飯非常方便!走路過來不到5分鍾”“一頓飯6塊錢,飯堂每天都葷素搭配,每頓都能吃到熱乎的”……正在用餐的老人們紛紛表示,長者飯堂環境好、吃得好、服務好,用餐後還可以聊聊天、嘮家常,盡享愜意的餐後時光。

  和平人家長者飯堂所在地原來是一座閑置老屋,經合理布置後,搖身變成如今的長者飯堂。該飯堂聚焦村裏老年人就餐實際困難,以普惠性、多樣化發展路徑推進實施。“我們通過‘政府補一點、村裏籌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為本地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讓他們切實享受到關懷和便利。”丘柏鬆告訴記者,村裏還積極謀劃、協同推進硬件建設和服務優化,在硬件上完成Y108線和平村至長隆段2.7公裏長的“四好農村路”建設,並持續優化長者飯堂運營模式,切實提升鄉村承載力和村民幸福感。(記者 楊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