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五華縣華城鎮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老縣城蝶變煥發新活力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6-27 11:49:20  瀏覽:-
字號:

華城鎮利用鎮政府門前的荒雜地建設狀元文化公園,讓荒地變身群眾休閑場所。(連誌城 攝)


華城鎮狀元文化公園建設前的舊貌。(華城鎮政府提供)


  在五華縣華城鎮街頭,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的門麵招牌與繁華的商業氛圍相得益彰,展現出千年古邑的現代氣息;在華城鎮鄉村田野,曾經的撂荒地經過“小田變大田”的創新整治,呈現出美麗鄉村的勃勃生機;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讓群眾生活更加便利,從華城圩鎮步行10分鍾即可抵達高鐵五華站……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美好的變化正在華城鎮發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生活體驗和發展機遇。

  作為五華的老縣城,華城鎮近年來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的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讓老縣城實現“美麗蝶變”,煥發出新活力。

  老縣城煥新顏

  聚人氣添活力

  臨近中午時分,天氣異常炎熱,華城鎮美麗示範主街依然人來人往,各商鋪生意紅火。“以前街道比較雜亂,人流量沒那麼大。但去年底升級改造後,人氣開始旺了起來,多了許多從外地來的遊客。”在示範主街經營商鋪20多年的黃育恩道破其中的“玄機”。

  華城鎮美麗示範主街主要位於環城街。這條街道人流量、車流量大,是華城鎮的中心街區。往年汛期,這條街道時常會發生內澇,群眾戲稱之為“環城河”。去年,華城鎮把該街道列為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的美麗示範主街進行打造。

  “我們結合華城獅雄山秦漢遺址、長樂學宮、武狀元李威光等本地文化特色,統一設計街區外立麵風格,有力提升了圩鎮品質和城市形象。”華城鎮政府有關負責同誌告訴記者,除了打造美麗示範主街,華城鎮還利用鎮政府門口的荒雜地建設了狀元文化公園,讓荒地變身群眾休閑場所。同時對照小城市標準進一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讓老縣城煥發新麵貌,進一步聚人氣添活力,打造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精致小城市。

  去年9月,位於華城鎮的高鐵五華站正式開通運營。華城鎮搶抓高鐵通車機遇“走出去,引進來”,用好“百千萬工程”和蘇區融灣政策,進一步做優平台和服務,利用高鐵平台做好招商引資、產業融合等工作,變“高鐵流量”為“發展增量”。統計數據顯示,高鐵通車後,華城鎮外出招商6次,企業到華城鎮考察18次,其中兩家企業成功落戶。

  強壯產業筋骨

  深化創新實踐

  位於華城鎮工業區的梅州市神牛攝影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攝影器材生產製造企業,也是該鎮“四上”企業代表,正走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走進神牛公司,一派火熱的生產和出貨場景映入眼簾。

  隨著“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與神牛公司一樣的“四上”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在華城鎮不斷冒尖。

  “當地政府十分關心支持企業發展,把最好的政策和服務送上門,幫助我們做大做強。”神牛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小珊說,在各級支持下,該公司持續跑出發展“加速度”。今年1月至5月,該公司實現銷售額1.32億元,擁有的產品專利也達到33項。

  “我們把培育‘四上’企業作為壯大鎮域經濟的重要抓手,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發展,目前全鎮共有‘四上’企業16家。”華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愷平介紹說,該鎮還充分發揮強鎮富村公司作用,帶動菩米米粉、新橋腐竹、“魚生懿口酒”等產品銷售和產業發展。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華城鎮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探索實踐,讓閑置資源變為增收高地。長期以來,華城鎮興中村的農田多為小塊田,這種碎片化的土地格局束縛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田地逐漸被撂荒棄耕。針對這一狀況,華城鎮在興中村探索“小塊田變大塊田”撂荒地整治新模式,集約1000畝撂荒地,完善耕作條件,統一承包給梅州市智農科技有限公司種植毛豆等糧食作物。如今,該毛豆種植基地畝產值4500元,村民每年能拿到每畝500元的土地租金,還能在種植基地務工,村集體每年也有每畝50元的收入。撂荒地長出“金果子”,實現多方受益。

  打造典型示範

  帶動各村發展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前來華城鎮黃埔村遊玩的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往日平靜的小村子熱鬧非凡。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以來,黃埔村充分利用“狀元故裏”等文化資源優勢,抓黨建促振興,齊助力謀發展,有力有序推進典型村示範建設,讓村莊迎來美麗“蝶變”。

  李威光是梅州唯一的武狀元、廣東曆代以來5名武狀元之一。在黃埔村李威光故居,華城鎮和黃埔村通過修繕故居、修整道路,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將李威光故居打造成了特色旅遊景點。同時,華城鎮和黃埔村深入挖掘狀元文化內涵,打造了遊客中心、狀元文化長廊、村史館、鄉村文化大舞台、鄉村電商中心等,以狀元文化振興推動文旅產業加速發展。

  “我們村以前就是很普通的村,現在變成了大家都來參觀遊玩的美麗鄉村,自己心裏也十分自豪。”黃埔村村民李炎華說,看到村裏的一係列美麗變化,村民們不僅心情變好了,大家共建美麗家園的凝聚力更強了,鄰裏關係也更親近了。如今,黃埔村還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等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共同參與製定村規民約,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

  “產業發展方麵,我們還大力發展茶樹菇種植產業,年產值達240多萬元。今年還通過‘小塊田變大塊田’整治,成功集約土地550畝,用來發展農業種植業,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黃埔村黨總支書記葉麗青介紹說,該村將持續發力做大做強產業,真正讓村民端穩“致富碗”。

  如今,黃埔村通過典型村打造,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而黃埔村“美麗蝶變”的經驗做法,也引得周邊鎮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借鑒,以便更好地推動“百千萬工程”在各地落地見效。(記者 賴鋒 羅誠浩  通訊員 陳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