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興寧市實施“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
“美好藍圖”漸次化作“幸福實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6-06 11:20:00  瀏覽:-
字號:

黃槐鎮逐步從“煤炭小鎮”向軍旅特色典型鎮蝶變。(劉海陽 攝)


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完成近七成。(高訊 攝)


興寧市打造“12221”營銷體係,讓興寧鴿從梅州山區“飛”向全國。圖為遊客試吃興寧鴿。(受訪者供圖)


新圩鎮搶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大機遇,推動“小田變大田”,近2000畝“湖洋田”變身“蓮子池”。(連誌城 攝)


興寧市產業園區內,一個個項目正在加速落地。(黃偉金 攝)


  從產業園區的機器轟鳴到鄉村綠道的歡聲笑語,從生態屏障的蔥蘢綠意到治理網格的精細服務……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百千萬工程”的戰略部署下,興寧市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省和梅州市關於“百千萬工程”的決策部署,全力推動縣域經濟、城鎮品質、鄉村活力、治理效能協同躍升,將“百千萬工程”的戰略藍圖逐步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發展實景。

  縣域經濟 產業升級與投資熱潮下的加速度

  清晨,在龍田鎮的一處鴿舍內,養殖戶羅秋芳正忙著給鴿子投喂飼料。“金綠公司的養殖基地會為我們提供技術、鴿苗、飼料,最關鍵的是鴿子養好了還會統一收購。從事肉鴿養殖後,我們一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羅秋芳的話語裏滿是自豪。

  興寧市去年來創新打造了“12221”營銷體係,讓興寧鴿從梅州山區“飛”向全國:廣州塔地標廣告閃耀大灣區,央媒專題報道提升品牌知名度,短視頻話題播放量突破1.2億次,百度搜索指數環比暴漲380%。2024年,興寧肉鴿出欄量達5800萬羽,產值高達29億元,“中國鴿業之都”的稱號愈發響亮。

  “我們構建了全產業鏈生態,從養殖、加工到銷售、文旅,每個環節都在賦能品牌。”興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國強介紹,興寧市通過與省供銷社合作開展“訂單農業+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保障了鴿源品質,而且還拓寬了銷售渠道。如今,興寧鴿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而且還通過電商平台走向世界,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名片”。

  在興寧市產業園區,總投資22.83億元的6個工業項目正在興寧加速落地。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潛力15強之一,興寧市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首次突破百家,總產值達102.61億元。興寧“興商回歸”行動成效顯著,引進項目40個,投資總額超93億元,位居梅州首位。2025年一季度興寧更是交出GDP增長8.1%的亮眼成績,並再添超10億元工業項目,產業集群效應加速顯現。

  “我們瞄準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著力培育龍頭企業。”興寧市科工商務局局長楊洪亮表示,2023年以來,興寧實現工業規上企業首超百家、產值首超百億的“雙百”目標,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2.61億元(比增9.77%),規上工業增加值23.98億元(比增14.9%)。興寧市產業園區獲評省“四星級服務園區”,爭得省主平台資金8100多萬元,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城鄉融合 文旅產業與綠美生態的交響共鳴

  沿省道225線來到黃槐鎮,行駛在已完成“白改黑”改造的道路上,路麵平整寬闊,青山綠水相間蜿蜒。進入小鎮,“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礪練精兵鑄軍魂、精忠報國獻忠誠”“發展經濟、鞏固國防”等標語,處處彰顯著黃槐鎮的軍旅特色。自2023年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以來,黃槐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投資23.8億元的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開工建設,13個配套工程協同推進,黃槐鎮逐步從“煤炭小鎮”向軍旅特色典型鎮蝶變。如今,黃槐鎮圍繞國防教育基地、綠美廣東生態示範點和軍旅特色鎮建設,構建“1+1+1”發展格局。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完成近70%,綠美生態示範點的國防林建設如火如荼,“一路一街一園三區”打造讓軍旅特色愈發濃厚……黃槐鎮黨委書記黃勇華介紹說,鎮裏從“煤炭小鎮”轉型,將依托高鐵經濟,推動文旅、生態產業發展,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興寧市加快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麵發力,63個老舊小區改造有序實施;梅龍高鐵正式通車;總投資5.79億元的石壁水庫與和山岩水庫水係連通工程開工建設;首批2個典型鎮、6個典型村示範帶動,第二批3個典型鎮、32個典型村加快培育,謀劃選樹第三批擬培育典型鎮村……興寧市城鄉融合水平顯著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再上新台階。

  2024年,興寧市植樹2.7萬株,獲評“綠美廣東競風華”梅州賽區第二名。2025年計劃植樹40萬株,已新植34.1萬株。投資2.2億元打造的四望嶂綠美廣東生態示範點,成為生態與產業融合的典範。“我們堅持‘生態+’理念,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興寧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專職副主任陳雲表示,綠美生態吸引了文旅項目落地,如徑南濁水村產業社區試點,遊客紛至遝來,“單叢茶”等農產品銷路拓寬,村民收入增加。“生態顏值”提升的同時,“經濟價值”也在彰顯,實現了生態與發展的雙贏。

  基層治理 平安建設與創新機製的深度實踐

  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黃陂鎮黃石村,鄉道旁房屋錯落有致,田野間的水稻鬱鬱蔥蔥,清澈的河流上不時有飛鳥掠過……沿著蜿蜒的黃陂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風景。“以前這裏是雜草叢生的竹林,現在你看這一江兩岸,有水車、六角亭、山歌對唱台、文化長廊等,已經成為不少村民每天休閑打卡點。”站在黃石村“雲水謠”廣場,黃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偉坤介紹說,村裏近年來建造的黃石版“雲水謠”,風景優美,是網紅打卡點。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過程中,黃陂鎮大抓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激活典型村培育建設新動能,推動黃石村“舊貌換新顏”。社會治理方麵,黃石村積極配合推進“1+6+N”基層治理工作體係建設,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鄉村基層治理工作體係,提升治理效能。該村以建設“無信訪村”為抓手,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及時處理群眾需求,2023年被評為“無信訪村”,維護了村莊的和諧穩定。

  “我們深化‘1+6+N’基層治理工作體係,‘零投訴機關’‘無信訪單位’‘無信訪村(社區)’聯動,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絡。”陳雲介紹,如該市寧中法庭調解案例入選廣東高院典型,法治與服務深度融合,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為縣域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此外,近年來興寧市在基層治理方麵成效顯著,如龍田鎮獲評“全省信訪工作示範鄉鎮”;興寧448個村(社區)實現“零信訪”;2023年榮獲省委平安辦授予的“平安鼎”(梅州唯一)。

  與此同時,興寧市223名“產業村長”活躍在鄉村,也成為了基層治理的“新力量”。該市“產業村長”機製將產業發展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村民富了,矛盾少了,鄉村治理更高效。

  改革創新 土地整治與集體經濟的突破之路

  近期,以“蓮動新圩·荷你同行”為主題的千畝荷花徒步活動,將在新圩鎮的湘蓮種植基地舉辦。

  新圩鎮近年來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搶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大機遇,推動“小田變大田”,因地製宜引入湘蓮種植大戶,實現了從“湖洋田”向“致富田”的蝶變。全鎮現有湘蓮種植麵積2000多畝,分布於新豐、官峰、寨塘、藍布、虎洞等村。徒步活動期間,千畝荷花競相綻放,將為大家展現“接天蓮葉映鄉村,荷香四溢促振興”的生動圖景。

  這是新圩鎮積極探索農用地整理新模式、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同時,新圩鎮還在茶星村等地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推動絲苗米、南藥等作物規模化、產業化種植,並且深挖土地潛力,根據撂荒泥土的特性種植西瓜等作物,形成了多元特色農業矩陣。借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優異戰績,新圩鎮在“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百千萬工程’比學打擂”中脫穎而出,成為梅州市唯一獲得表揚的鎮,為鄉村振興樹立了標杆。

  近年來,興寧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麵推進,製定政策19項,完成17個鎮國土空間規劃,集約土地7.2萬畝(耕地淨增925畝),為產業、生態項目落地提供了空間。“土地整治激活了‘沉睡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羅國強表示,結合全域土地整治成果,興寧下半年將開展農業產業招商活動,在延鏈強鏈上爭取新突破,推動土地資源向發展優勢轉化。

  “改革讓鄉村有了‘源頭活水’,集體經濟壯大後,鄉村振興更有後勁。”羅國強介紹說,興寧還將爭取上級“超長期國債+農業裝備”試點項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補改投”項目等資金支持,打造十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市將乘勢而上、接續奮鬥,以‘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進一步激發縣域發展潛能,繪就城鄉融合新畫卷,築牢基層善治根基,釋放改革創新活力,奮力譜寫興寧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陳雲說。(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