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庭院錯落有致、鄉村道路寬闊潔淨、產業發展欣欣向榮……近日,記者走進豐順縣留隍鎮大坪村,近距離感受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的蝶變。
近年來,大坪村科學謀劃發展思路,聚焦產業發展、風貌提升、民生項目等領域,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真正讓生態增值與村民增收同頻共振,助力鄉村振興。
人居環境改善
鄉村實現美麗蝶變
走進大坪村,放眼望去,青山綠水之間,風格各異的民居錯落有致,紅花綠植、美麗牆繪點綴其中,廣場、健身設施一應俱全……這都是大坪村改善人居環境帶來的成效。
“美麗鄉村建設,讓大坪村變化很大。”大坪村黨支部書記林深成告訴記者,大坪村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著力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通過培植現代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創新社會治理等多種方式,實現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華麗蝶變。
“村裏的‘顏值’真是越來越高,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裝扮得既幹淨又漂亮,大家都說想不到農村能變得這麼美。”說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張新東讚不絕口。
茶葉成“茶業”
鋪就鄉村振興路
翁建民是大坪村茅坪的外出鄉親,2006年他回鄉開山種茶,成立大坪順興源茅豐頂合作社,並注冊“茅豐”商標,將荒山打造成標準化生態茶園。
“這裏的土壤富含有機質,高海拔的雲霧環境,使得茶葉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明前茶,芽葉肥壯,清香爽口。”翁建民說。近年來,翁建民帶領村民致力於提升種茶製茶水平,讓村裏出產的茶葉得到眾多顧客的青睞。如今,大坪村茶園麵積比原來增加了2000畝。
沿著蜿蜒的山道行駛,記者來到順興源茶園,隻見漫山遍野的茶樹在春日暖陽下茁壯生長。在清晨的薄霧中,來自大坪村的翁大姐弓著腰,指尖在茶壟間輕快跳躍,芽葉的嫩尖轉眼落入竹簍。“采茶一天能掙150元,還在家門口,特別好。”她擦了擦汗,笑得樸實。
在大坪順興源茅豐頂合作社基地,數十名像翁大姐一樣的村民正忙碌著,他們指尖與茶芽的觸碰,悄然叩開鄉村振興的大門。與此同時,在該合作社茶葉加工廠,現代化的製茶設備正高速運轉,工人們忙著將新鮮采摘的茶青進行攤晾、殺青、揉撚、烘幹。
翁建民介紹,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他們采取統一供苗、統一指導、統一回購的訂單模式,建成1200平方米現代化生產車間。“目前,基地茶園麵積500多畝,年產量8000斤,帶動周邊200多名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2000多元。”翁建民說。
接下來,大坪村計劃打造“茶研學基地”,種植櫻花,讓遊客春賞櫻、夏避暑、秋製茶、冬品茗,一年四季皆可體驗生態之美。同時建設茶博館,聯合周邊村鎮形成“茶櫻產業帶”,深化“茶文旅+康養”模式,提升茶產業綜合經濟效益,讓更多的鄉親共享綠色紅利。
近年來,留隍鎮通過引進茶企、培育經營主體,組織技術培訓、提供管護指導等方式,提高茶農的種植管理水平。同時,建立聯農帶農機製,幫助廣大茶農在茶葉種植、采摘、加工、銷售等環節都能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
“全鎮茶葉種植規模近萬畝,預計產量達50萬斤、年產值5000萬元。”留隍鎮黨委書記許能洪表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茶葉產業已成為大坪村支柱產業,為鄉村振興和全域旅遊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記者 王銳 通訊員 張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