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華茶葉種植麵積7.42萬畝,扮靚山頭,鼓起茶農錢袋子。

連日來,五華各大茶園陸續開摘茶葉,帶動務工增收。

茶農搶抓有利時機,將采摘的茶葉進行曬青等工作。

五華客家擂茶的傳承興起,讓更多人了解五華茶文化和產業發展。(賴鋒 攝)
春意正濃,茶園飄香。連日來,五華縣7萬多畝茶葉已陸續開采,各地茶園熱潮湧動,漫山遍野的茶樹隨著山勢起伏,吐出絲絲新綠,茶農們正搶抓有利時節采摘春茶,供應市場。據了解,今年五華縣春茶產量3800噸以上,一片小茶葉撬動起一個富民興村的大產業。
采茶製茶忙 茶香氤氳引客來
“自春茶開始采摘以來,我家每天的銷售額就有20萬元,可以想象全村乃至全鎮的春茶銷售有多火爆。”在遠近聞名的茶葉種植專業村——五華縣棉洋鎮新光村,梅州市萬福春高山雲霧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德營一邊忙碌地接待顧客,一邊說著近期村裏春茶銷售的火爆情況。
連日來,新光村一片熱鬧,山上茶農忙著采茶製茶,整個村子茶香氤氳。從山腳一直蜿蜒而上,前來新光村買茶的顧客絡繹不絕。來自惠州的“回頭客”鄧老板早早來到村裏購買茶葉,多年前他偶然品嚐到新光村出產的茶葉,念念不忘,多方尋找,終於在2023年找到這裏,今年再次來到新光村采購成品茶,同時還學習製茶手藝。
茶香引來越來越多客戶的背後,是當地良好種植生態和匠心製茶的結果。近年來,萬福春高山雲霧茶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力於提升種茶製茶水平,發揮生態優勢,以品質取勝,讓村裏出產的茶葉得到顧客的青睞。“現在做出的成品茶根本等不到第二天就銷售完了。”劉德營介紹說,新光村家家戶戶都種茶,茶樹可謂是村裏的“搖錢樹”。目前全村種茶麵積超6000畝,戶均年收入超10萬元。此外,該村還與廣東天池茶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補齊茶葉製作短板,使村裏茶葉生產逐步走上標準化道路,大幅提升了茶葉質量。
茶葉產業的逐漸興旺也有力帶動當地不少村民務工增收。走進同樣位於棉洋鎮的七佘徑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一株株茶樹間,工人正忙著采摘茶葉。廖弼英是棉洋鎮綠水村村民,每逢采茶時節,她都前來茶園務工,每天有200多元的采茶收入。據茶園負責人李等祥介紹,茶園每年都需要600人采茶製茶,帶動效應明顯。
3月底以來,五華各地茶園與新光村、七佘徑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一樣,陸續迎來春茶采摘高峰,茶農采茶製茶銷售繁忙,小小的茶葉鼓起了茶農和村民的錢袋子。在此過程中,五華縣不斷強化茶葉產業的聯農帶農效應,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茶葉產業逐步由分散化作坊式向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多渠道發力 促進茶葉銷售旺
茶山上采茶製茶忙,茶山下銷售推介火熱。近日,在中超梅州客家對陣山東泰山的主場賽事期間,五華縣組織多家本地茶企在線上線下聯合推出係列優惠活動,積極回饋廣大球迷和消費者,將茶香與足球的熱情完美融合,為助力本土茶企茶葉銷售增收開辟了又一條路子。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與讓利活動的茶企眾多,涵蓋了五華當地知名的茶葉品牌,如梅州市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有限公司、梅州市萬福春高山雲霧茶專業合作社、五華登雲嶂雲霧茶葉有限公司、五華縣楓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1家茶葉企業,並有效將當地農特產品、民宿等有機結合起來,釋放“中超+茶葉”消費新活力。如梅州市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有限公司在比賽當日推出“購買茶葉8折”優惠,受到眾多消費者熱捧。
五華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五華縣持續在助力本土茶企品牌建設、茶產品銷售推介等方麵發力,多措並舉助力茶葉產業做大做強。該縣通過支持茶葉經營主體開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展示展銷、參加大型展銷展示會活動,幫助茶企打響品牌,助力茶葉銷售;積極組織茶企參加茶葉質量評比,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此外,五華縣還通過組織茶企與電商企業對接,推動五華茶葉產品上架銷售,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多形式開展品牌宣傳推介和茶產品營銷推廣;充分利用好五華茶博彙等平台,不定時舉辦專題營銷推廣活動,同時引導嘉應茶經營主體在重點城市開展品牌專營店,鼓勵企業依托各大電商平台開啟“網紅帶貨”銷售新模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持續宣傳推介嘉應茶之五華綠茶等係列茶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五華客家擂茶的良好傳承興起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五華茶產品和茶文化,助力進一步帶旺茶葉及相關產品銷售市場。如五華九方生態公司一直致力於客家擂茶的傳承推廣,目前該公司在梅州地區陸續開了多間線下門店,讓擂茶愛好者可以更加便捷體驗擂茶製作樂趣,品嚐美味擂茶。
種植擴規模 量質齊升效益顯
五華地處粵東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水豐沛,土地肥沃,高山常年雲霧繚繞,擁有適合茶葉生長的優良環境。資料記載,五華種茶、製茶曆史悠久,“天柱山綠茶”“鳥舌茶”“單叢茶”“園唇茶”“梅占茶”等本地茶久負盛名,但苦於規模不大,一直是“小打小鬧”狀態。
改變始於2013年。當年,五華縣積極製定耕山致富相關政策,鼓勵農民積極發展果茶產業。五華縣在原有棉洋七佘徑茶場、天柱山茶場、新光村茶場、龍村大梧村鳥舌茶場等基礎上,開始大力發展茶葉規模化種植,僅用3年時間便增種茶葉麵積約1萬畝。
2016年,政策的春風再次吹向茶山茶農。五華縣提出將茶葉產業作為該縣發展現代農業的特色主導產業之一,並先後製定了茶葉產業係列扶持政策。從2016年起,該縣堅持每年拿出400萬元資金進行獎補,支持茶葉企業在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宣傳推介、品牌創建等方麵發力。
有了政策、資金的扶持,五華茶葉產業步入加速發展時期。截至去年底,五華全縣共有7.42萬畝優質茶區,產量6800多噸,以棉洋、龍村、雙華為優勢產區,種植品種包括白葉單叢、梅占、金萱、翠玉、水仙等20多個。其中,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茶葉基地54個,連片種植1000畝以上茶葉基地10個,建有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並通過SC認證的企業共計33家;棉洋鎮、龍村鎮被評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茶葉),龍村鎮雲溪村等14個村被評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茶葉)。
五華生產加工的茶葉品質好,企業選送的茶葉參加各類評茶比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統計數據顯示,五華縣近年來共獲得全國性和省市評茶比賽金獎11項、銀獎30多項,在全市位居前列,茶葉產業效益日益顯現。接下來,該縣將集中資源力量,多措並舉進一步助推茶葉產業發展壯大。(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周揚 曾文敏 本版攝影除署名外均為曾文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