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春入黃沙千重翠 產業活水潤山鄉
平遠縣八尺鎮黃沙村以“產業村長”引領農旅融合新實踐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4-08 09:12:46  瀏覽:-
字號:

李展輝在查看桑葚果的長勢。(葉嘉瑤 攝)


  春天,行走在平遠縣八尺鎮黃沙村,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隨處可見,整潔寬闊的村道蜿蜒曲折,恬靜秀美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近年來,黃沙村以“產業村長”為引擎,探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產業興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培育特色農業、打造全產業鏈、引進“四上”企業,黃沙村不僅破解了傳統農業“小散弱”的難題,更讓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實現雙提升,2024年村集體總收入69.11萬元,營業性收入24.11萬元,成為“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生動樣本。

  在黃沙村委會旁的叁陸陸電商農業產業生態園裏,桑葚喜獲豐收,進入采摘期。“今年桑葚種植麵積20多畝,預計總產量8萬斤,產值10萬元。”黃沙村“產業村長”李展輝輕撫沉甸甸的果枝,眼含笑意地說。另一邊的百香果園裏,不少村民正在栽種百香果苗。這些曾經撂荒的土地,如今正生長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黃沙村的蝶變,離不開李展輝的付出。他曾在外從事電商行業,年銷售額超億元。2018年,他帶著資源與經驗回到家鄉,成立梅州市叁陸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300多畝土地,引種無花果、桑葚、西瓜等特色作物,並搭建起集種植、加工、電商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

  產業振興的最終落腳點是富民強村。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務工薪金+訂單種植收益”三重保障,黃沙村建立起緊密的聯農機製,村民既可獲得土地租金,還能通過務工與訂單農業實現增收。目前,村內60至70歲留守老人日均用工量達10人,年均務工收入超4萬元。“每月2000多元收入,既減輕了子女負擔,又見證家鄉變美,日子特別有奔頭。”正在種百香果苗的村民陳友福笑著說。

  作為平遠縣“一村一品”梅菜產業的核心基地,叁陸陸公司采取“訂單農業”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四鎮農戶,免費提供種子、種植技術、保底價收購,最高峰時年銷售梅菜70萬斤。村集體則通過入股“產業社區”,每年可獲20%利潤分紅。

  為突破傳統農業“看天吃飯”的瓶頸,黃沙村創新構建“種植+加工+文旅”的三產融合模式。一產端,種植四季水果;二產端,企業自建加工車間對鮮果進行精深加工;三產端則依托2024年新建的3000平方米“產業社區”,發展觀光小火車、摸魚樂園、農特產品展銷中心等業態。李展輝透露,僅今年春節試運營期間,“產業社區”單月銷售額就突破60萬元。

  “區位、土壤、生態是我們的製勝法寶。”李展輝細數發展優勢:黃沙村地處贛粵交界的交通要衝,G358線、濟廣高速貫穿全境;富硒土壤孕育優質農產品;鎮政府同步完善“一河兩岸”景觀,增設觀光小火車等設施,為農旅融合注入新動能。李展輝表示,隨著“產業社區”今年正式運營,企業將重點發展電商平台,全年銷售目標鎖定500萬元。

  站在桑果飄香的產業園裏,李展輝望向遠處的“產業社區”展廳說:“我們要讓每寸土地都產出效益,讓客家山村的振興故事傳得更遠。”如今,這個曾經的偏遠村落,正沿著三產融合的康莊大道,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記者 葉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