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寧市蓮億農業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新圩鎮新豐村的湖洋田裏進行湘蓮春種作業。(連誌城 攝)
春回大地,萬象“耕”新。近日,位於興寧市新圩鎮的湘蓮種植基地開啟播種作業,近2000畝湖洋田變身蓮子池。
記者在新圩鎮新豐村看到,一摞摞湘蓮種苗被運送到田頭,農戶們腳踩長長的防水靴,將一節節藕種插到田中。“這片田地都是湖洋田,兩邊都是山,種地收益低,此前已經撂荒多年。”新豐村黨支部書記彭忠權說道。
據彭忠權介紹,新豐村湖洋田有300多畝,多是撂荒地。2022年,為落實省、市關於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部署,新豐村黨員幹部帶頭示範,複耕一部分撂荒的湖洋田。“當年畝產才三四百斤水稻,效益低,沒辦法吸引農戶和企業耕作。”
湖洋田“沒人管、沒人理、管不了”的問題,新豐村有,新圩鎮其他村同樣也有。為破解這一難題,新圩鎮黨委、政府、駐興寧市新圩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興寧市供銷聯社密切溝通對接,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改革,引進湖南省湘潭縣花石鎮的種植大戶,在新圩鎮虎洞、藍布、官峰、寨塘、新豐等村集約流轉約2000畝土地進行連片化、規模化、專業化湘蓮種植,不僅破解了湖洋田耕種難的問題,還修複了生態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湖洋田適合發展蓮子種植,聽說新圩鎮有不少這樣的湖洋田,我們經過充分考察後決定在這裏種植湘蓮。”興寧市蓮億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恩德說,2024年12月,他在當地注冊成立公司,著手開展湘蓮種植等事宜。
由村兩委與農戶對接,集中流轉撂荒耕地;種植戶對土地情況不了解,鎮村幹部陪同踩點;機耕路不夠寬,車子難以到田頭,鎮村幹部主動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出讓一部分土地……為搶抓農時及時播種湘蓮種苗,新圩鎮黨委、政府強化靠前服務,幫助蓮億公司協調解決春耕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關懷和貼心服務,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保障了今年春天的播種進程。”胡恩德告訴記者,他的家鄉花石鎮是全國最大的湘蓮生產基地和蓮子貿易集散中心,他從事湘蓮種植已有十多年,有成熟的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因此對新圩鎮湘蓮種植基地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們3月份種下的兩個品種分別是太空蓮36號、建選35號,產出的蓮子品質高、產量大,今年6月中旬就可以陸續采收蓮子,采摘期3個月左右,而且種植一茬可以收成3到5年,年畝產值可達3000到4000元。”胡恩德說,接下來,公司將配套建設蓮子加工廠,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
鄉村要發展,就要向土地要效益。近年來,新圩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積極探索農用地整理新模式、新路徑,成功引進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種植大戶、農業企業前來投資,推動7000多畝土地規模化連片種植,發展蓮子、蓮藕、西瓜、絲苗米等特色農業產業,盤活“沉睡資源”,轄區內的19個村集體收入均超10萬元。(記者 李豔良 羅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