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肥料“種”在稻田裏!
蕉嶺縣種植3000畝紫雲英為春耕備足“營養”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3-10 09:21:54  瀏覽:-
字號:

農技專家到田間查看紫雲英長勢。(徐誌寶 攝)


  “最近氣溫低,紫雲英生長慢,等天氣暖和後一下子就躥上來了。”初春的蕉嶺縣新鋪鎮尖坑村下著蒙蒙細雨,900畝紫雲英長勢良好,陸續進入花期。連日來,農技專家來到田間地頭,為當地農戶講解紫雲英等綠肥的種植技術。

  綠肥是指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或部分綠色體,直接或間接翻壓到土地中作肥料,是一種有機肥。“紫雲英作為一種重要的綠肥作物,廣泛應用於水稻、果樹、蔬菜等作物的輪作或間作體係中,其主要通過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氨態氮,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梅州市供銷梅禾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蕉嶺縣負責人羅敏榆告訴記者,種植紫雲英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從而減少化學氮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如今正值春耕備耕期,蕉嶺縣利用稻田收割後至水稻播種前的“空檔期”,通過在稻田裏種植紫雲英等綠肥植物,從而增強土壤肥力,讓春耕備耕高效又環保。“根據《廣東省供銷社紫雲英綠肥種植社會化服務省級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作為蕉嶺縣供銷社下屬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我們從2024年10月27日開始,在蕉嶺全縣選點種植紫雲英3000畝,其中新鋪鎮尖坑村種植900畝、矮車村種植100畝;長潭鎮塹垣村種植500畝、白馬村和新泉村連片種植1500畝。”羅敏榆說。

  據羅敏榆介紹,紫雲英翻壓還田,可替代下茬作物10%至30%的氮肥,減少次年早稻施用複合肥10斤至20斤/畝,可促進稻穀增產80斤/畝左右,增產幅度平均可達10%。種植過綠肥(紫雲英)的地塊再種植水稻或其他作物,可減少20%至40%的化肥用量。

  為切實保障紫雲英的種植效果,蕉嶺縣專門成立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和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灌溉、排水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積極推動紫雲英連片種植,深入挖掘創新種植新模式,全力探索“綠肥+”的多元發展路徑。

  “我社積極發揮服務網絡優勢,將種植紫雲英作為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項‘重頭戲’,依托下屬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選定新鋪和長潭2個鎮的5個村作為種植地。”蕉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郭玉華介紹說,通過積極探索紫雲英綠肥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並為紫雲英種植提供全流程生產托管服務,能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推動蕉嶺縣農業綠色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為全縣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楊喬穎  特約記者 徐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