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徑南鎮幹部在茶園跟茶農探討新洲村茶產業發展情況。(陳思傑 攝)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興寧市徑南鎮新洲村以產業發展為核心,通過盤活資源、延伸鏈條、深化合作,探索出一條“特色農業築基、現代加工提效、多元聯動共贏”的鄉村振興路徑。作為“百千萬工程”第二批省典型村培育對象,如今的新洲村,產業種類豐富多樣,集體收入連年攀升,村民腰包鼓起來,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新圖景躍然眼前。
深耕特色農業
激活鄉村產業“一池春水”
在新洲村,茶農何苑珍每天伴著朝陽,在有機茶山裏開啟一天的勞作。“我們村有比較悠久的種茶、製茶曆史。每年3月初至4月中旬是春茶的采摘旺季,大家又準備忙碌起來了。”何苑珍說。
這些年,從廣州務工到返鄉開荒,何苑珍和丈夫戴勇平在新洲村的創業致富路上越走越穩。他們成立集四季水果、茶葉種植加工等於一體的興寧市農豐水果專業合作社後,與農戶簽訂協議保價收購,解決村民們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要想讓新洲茶走進更大市場,品牌化是關鍵一步。”新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村近年來注冊“何樹排”“大錫坑”等9個農產品商標,推出“新洲富硒大米”“新洲綠茶”“興寧單樅王”等特色產品,農產品銷售額每年達120多萬元,帶動全村產業發展。
在新洲村生態種植基地,新洲村產業村長鄧穎君正忙著查看紅鬆茸的生長情況,手中的籃子裝滿剛采摘的新鮮紅鬆茸。黑木耳、千禧聖女果、草莓番茄、豌豆、甜玉米等多種特色作物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2023年以來,徑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聯同村經聯社、農業企業等,打造新洲村生態種植基地。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競爭力,也為農民提供了新的致富路徑。
“我們整合30餘畝冬收後的閑置土地,依托當地富硒土壤資源和生態優勢,推動特色種植業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並打造采摘體驗園,助力培育產業集群。”徑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賴其興說。
延伸產業鏈條
鍛造集體經濟“硬核實力”
為破解農產品“增產不增收”難題,新洲村以深加工為突破口,推動產業從“田間地頭”向“車間市場”延伸。
新洲村瞄準腐竹加工行業的廣闊前景,投資80萬元建設標準化腐竹加工廠。“腐竹作為客家傳統美食,市場需求量大。目前,腐竹加工廠的土地平整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我們將加緊推進項目建設。”徑南鎮黨委副書記賴海桂表示,腐竹加工廠占地約600平方米,將配備自動化生產設備和執行嚴格的質量檢測體係,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我們將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線上聯合電商平台打造品牌,線下與火鍋店、連鎖超市等合作,並策劃‘腐竹文化節’等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徑南鎮鎮長李滿紅告訴記者,除了腐竹加工廠,該鎮還將進一步推動新洲村完善米酒廠、茶葉加工廠等。同時將進一步堅持“以消促產、以消提質”的組團式消費幫扶模式,整合優化農產品資源,盤活農產品消費市場,提升農產品規模品質,增加就業崗位與村民收入,實現鎮村產業高效協同發展,以產業幫扶壯大鎮村經濟收益,賦能鄉村振興。
凝聚多方合力
繪就鄉村振興“幸福藍圖”
絲苗米、蜜柚果脯、葛根粉……在客都優選·鄉村振興館(新洲館),梅州市各地農特產品、老字號產品、非遺產品、地標產品,以及興寧市、徑南鎮的初級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可滿足當地群眾和遊客的消費需求。
這是由客都文旅、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新洲村村委會合作建設的農特食品優選平台,它以“線上+線下”消費幫扶的合作模式,全麵拓寬銷售渠道。客都優選·鄉村振興館(新洲館)以消費幫扶為牽引,在梅州首創“省直幫扶單位+地方國有企業+重點幫扶鄉村+村民合作社+特色優質產業”模式的新型消費幫扶合作機製。
“通過對當地碎片化、分散化農產品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可以進一步盤活當地農產品消費市場,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賴其興表示,他們還發動省戒毒管理局等幫扶單位,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模式,推動年銷售農特產品超200萬元,村集體收入年增收4.8萬元以上,所得利潤用於當地各項民生工程建設,以及推動產業發展壯大,促進產業聯農帶農和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切實幫助廣大農戶增收。
如今的新洲村,正以“百千萬工程”為筆,以產業振興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答卷上書寫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陳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