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遠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為弘揚鄉村文明新風的主陣地。(鍾小豐 攝)

東石鎮涼庭村美麗鄉村一角。 (袁誌鵬 攝)

童謠《月光照客都》傳承客家文化抒發愛黨愛國情。(平遠融媒供圖)

上舉鎮佘腦村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莊麵貌煥然一新。(鍾小豐 攝)
2024年以來,平遠縣積極響應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緊密圍繞“百千萬工程”戰略核心,製定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將五大行動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促進鄉村全麵振興的關鍵舉措,旨在切實解決農村地區在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改善、文化生活豐富、文旅產業發展及移風易俗等方麵的迫切問題。
自“五大行動”啟動以來,各牽頭單位與各鎮政府高度重視,細化任務分工,明確工作責任,確保了各項措施紮實、細致、高效推進。這一係列努力之下,平遠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豐富活動 推動城鄉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2024年12月13日晚,中行鎮文化廣場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場別開生麵的文明實踐活動——“文明鄉風·你我共建”主題展演在這裏熱鬧舉行。這場由縣委宣傳部指導,縣文聯、縣文廣旅體局等多個部門聯合主辦的晚會,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場視聽上的盛宴,更以藝術為媒介,將文明新風悄然吹進了群眾的心田。
活動現場,隨著一曲歌伴舞《客家迎客來》的開場,現場氣氛瞬間被點燃。而五句板《“百千萬工程”披霞光》則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展現了平遠縣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中的成效。此外,小品《助農直播》巧妙地將直播帶貨、網絡助農等現代元素融入其中,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一首節奏輕快、朗朗上口的《移風易俗新事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讓群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覺樹立了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的意識。現場群眾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舉辦得很好,既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又讓他們在欣賞節目的過程中受到了文明教育。他們希望以後能夠多舉辦類似的活動,讓文明新風在鄉村大地蔚然成風。
據悉,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平遠縣啟動“文明鄉風·你我共建”文明實踐展演暨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主題活動,旨在彙聚向上向善力量,涵養剛健樸實文化,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服務“百千萬工程”。活動以“彙聚文明新風 助力‘百千萬工程’”為主題,將在中行鎮中行村、縣工業園區、縣文體中心廣場等地舉辦3場文藝演出,展示各鎮各單位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大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成果,生動講述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五大行動、文明實踐的故事,充分展示平遠鄉風文明建設新成果、鄉村新氣象、村民新風貌,以及園區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成效。
多措並舉 以“環境美”驅動“鄉村興”
近日,記者走進東石鎮涼庭村的清拆現場,隻見挖掘機轟鳴,危舊的土磚瓦房在機器的巨臂下迅速化為土塊瓦礫。村民林姨感慨地說:“這些房子破舊不堪,還存在安全隱患。政府推出這麼好的政策,我們當然全力支持,拆除後村子肯定會變得更好。”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涼庭村緊抓被選為典型村的機遇,按照省市部署,針對自身短板弱項,掀起了一場“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行動熱潮。該村多措並舉,提升鄉村整體形象,以“環境美”為引擎,推動“鄉村興”的快速發展。
為了推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順利進行,鎮村幹部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細致地宣傳政策,講解未來規劃,激發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涼庭村村幹部林苑表示:“我們鎮村幹部下鄉入戶,和群眾一起探討如何打造更美麗的涼庭村。群眾非常支持,同意拆除危舊房屋。”
東石鎮黨委副書記王耀表示,為了全力抓好典型村培育工作,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17個工作小組,深入各村民小組進行動員宣傳、製定實施方案、建立長效管理機製。這些措施推動了鄉村風貌的進一步提升,為“百千萬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以來,平遠縣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切入點,出台“以獎代補”政策,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目前,該縣共完成“三清理”4080處、“三拆除”麵積7.21萬平方米、“三整治”734處。其中,7個典型村和9個第二批擬培育典型村共完成存量農房風貌改造412棟、危舊房屋等拆除2.69萬平方米、綠化3.1萬株、“三線”整治37.89公裏、鄉村道路改造提升41.5公裏。這些舉措確保了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效,讓村莊麵貌煥然一新。
創作童謠 傳承客家文化抒發愛黨愛國情
近日,“童聲裏的中國”梅州市第八屆客家童謠傳唱活動獲獎作品名單揭曉,平遠縣在此次比賽中表現出色,喜獲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展現了平遠縣少年兒童對客家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排排坐,食果果;從河洛,傳薪火……”在平遠縣城南小學的教室裏,隨著老師輕快的節拍,孩子們以稚嫩而甜美的嗓音,齊聲唱響了榮獲三等獎的童謠《月光照客都》。據了解,童謠《月光照客都》由平遠縣文廣旅遊局姚利梅作詞,平遠縣城南小學鄧舒老師負責編排和教學演唱,是一首體現客家傳統文化的作品。
鄧舒老師表示,此次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客家人的精神風貌。她希望通過童謠這一形式,展現客家人從河洛遷徙、曆經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輝煌曆程,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努力拚搏的精神。因此,她將客家遷徙的足跡、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先賢程旼的德化之功、元帥故裏的榮耀以及將軍之鄉的曆史等代表性元素巧妙地融入童謠之中,以泛指的手法,站在梅州全域的廣闊視野上,彰顯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希望通過這首童謠,讓我們世世代代的客家人更加了解客家曆史,傳承和弘揚客家精神。如果孩子們能夠通過這首朗朗上口的童謠記住我們客家的一些人和事,那我覺得我的創作就是成功的。”鄧舒老師說。
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平遠縣在客家童謠創作方麵的一次肯定,更是對平遠縣傳承和弘揚客家文化工作的一次鼓舞。近年來,平遠縣文明辦把童謠征集傳唱活動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充分調動資源,精心策劃部署,著力擴大活動的參與麵和影響力,打造體現平遠縣新時代少年兒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和健康陽光、品質過硬的優秀作品,著力營造少年兒童熱愛黨和祖國、爭當時代新人的濃厚氛圍。(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