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梅縣區加力提速建設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
產業賦能促發展 鎮村和美繪“典型”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1-26 11:19:48  瀏覽:-
字號:

鬆口鎮橫東村一棟棟修葺一新的客家風格民居為村莊提升“顏值”。(吳騰江 攝)


慶達科技智能家電配套產業(梅州)基地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吳麗伶 攝)

由百年曆史的舊港務所改建而成的鬆口印象酒店11月開業。(吳騰江 攝)


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內,工作人員在修剪枝葉。(高訊 攝)


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提升等工作,雁洋鎮繪就了美麗鄉村“新風貌”。(高訊 攝)


  今年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一年。梅縣區堅持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區委統籌抓總,突出三級書記抓“百千萬工程”,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發揮好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舉全區之力攻堅“百千萬工程”,著力做大縣域、做強產業、做特鎮村、做美鄉村、做活文旅、做優生態、做實作風,係統推進強縣促鎮帶村,加力提速建設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

  堅持產業為要 增添發展動能

  走進位於梅縣區城東鎮的慶達科技智能家電配套產業(梅州)基地一期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數台機械設備開足馬力、高速運轉,近百名工人爭分奪秒、揮汗奮戰,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著,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基地占地麵積約46畝,計劃投資2.3億元,分兩期建設,預計年底完成首期廠房建設,屆時將滿足智能家電電機、智能電控板、智能馬桶翻蓋器電機等係列產品研發、生產的需要,2025年初投產後預計新增年產智能家電電機可達500萬台。”慶達科技副總經理廖竣告訴記者,項目的順利建設離不開梅縣區良好營商環境的支撐,相關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也更加堅定了慶達科技紮根梅州、深耕製造業的信心。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智能家電產業,推動聚企成鏈、聚鏈成群,梅縣產業園區以“園中園”的方式謀劃建設智能家電產業園,首期規劃麵積553畝,於2023年9月正式開園,以補鏈建鏈強鏈為目標,重點打造空調、冰箱、洗衣機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以及個人護理小家電整機組裝的產業鏈條。其中,已落戶梅縣區智能家電產業園的慶達科技項目,投產後預計新增產值3.5億元,帶動就業500餘人。

  近年來,梅縣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樹牢“產出思維”,加快構建縣域產業集群,推動縣域強起來、富起來、旺起來。在培育主導產業方麵,梅縣區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鞏固提升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謀劃布局低空經濟、新能源等新業態,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百億產業集群,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同時,梅縣區建強產業平台,堅持“築巢引鳳”,謀劃推進總投資34.8億元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和產業競爭力。梅縣產業園獲省批複納入省產業園管理,梅州綜保區實現全域封關運營,國際陸港開通7條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區港聯動、海鐵聯運,讓企業享受“港口就在家門口”的便利。

  此外,梅縣區狠抓招商引資,堅持“一把手”招商,深入實施千名鄉親投資興業共建家鄉行動,搶抓梅龍高鐵開通契機,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發展、聚能成勢。今年1月至10月,梅縣區共引進項目47個,計劃總投資約130.24億元,實際投入17.18億元。梅縣區連續五年獲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

  堅持典型引路 聚焦重點突破

  走進鬆口鎮橫東村,一棟棟煥然一新的客家民居映入眼簾,村中隨處可見的綠樹、花草將古色古香的亭子、頗具客家韻味的院落點綴得更加詩意盎然。據介紹,作為梅縣區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的延伸和鬆口鎮“百千萬工程”示範路段的門戶,2023年以來鬆口鎮對橫東村進行了整體提升。“在開展村莊建設行動中,做到整體協調、點上出彩,形成了農田、池塘、果園、民居、林帶、山體層疊、錯落有致的生產、生活、生態界麵,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鬆口鎮駐橫東村工作組組長羅益說。

  橫東村的蝶變是鬆口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梅縣區以鬆口鎮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為契機,圍繞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高標準推進鬆口古鎮保護開發,區“四套班子”包片包村包段推進,開展村莊建設、美麗圩鎮建設、古鎮核心區複原“三大行動”,分步實施14項總投資11.43億元的項目。目前,鬆口印象酒店建成開業,千年古鎮正煥發新的發展活力。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中,梅縣區注重多鎮多村聯動,串聯丙村、雁洋2鎮13個行政村和1個圩鎮長23公裏區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提升等工作,丙雁“三色同輝、三產融合、三線同美”鄉村振興示範帶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帶,雁洋長教村獲評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同時,注重串珠成鏈、集中連片,大力培育3鎮26村入選全省第二批典型鎮村,帶動各鎮各展所長、各美其美。

  近年來,梅縣區聚焦點上突破、麵上發力、線上拓展,係統推進縣域發展、城鎮提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首先是注重規劃引領,在全省率先聘任典型區規劃建設總師,整合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中鐵廣投等力量,按照從山到路、從村到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的思路優化規劃,提升區鎮村規劃建設水平。

  不管是縣城、圩鎮還是鄉村,梅縣區都努力建設美好家園,繪就美麗圖景。近年來,梅縣區紮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一中心四片區”城市發展格局,全力辦好學校、建強醫院、完善“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同時,對標“七個一”建設要求,抓好“六亂”整治,以“小切口”推動圩鎮“大提質”,所有圩鎮均達到宜居圩鎮標準;建好和美鄉村,美麗宜居村達92%,久久為功打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客韻新村。

  堅持改革賦能 激發內生動力

  在位於雁洋鎮對坑村的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記者看到溫室大棚裏種著番茄、彩椒、小青瓜、水稻……工作人員正忙著修剪枝葉、查看果蔬的生長情況。據介紹,該基地采用華發現代農業首創G-Lab係統平台,實現農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致力於打造“百千萬工程”現代農業發展樣板,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140名村民就業。

  在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項目建設中,市、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雁洋鎮和相關職能部門專門派出專班,一對一精準服務,全力解決項目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麵的問題,創造了一周敲定選址、兩周簽約進場、三周土地平整全麵開工的“梅州新速度”,並在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產運營,成為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率超95%、全環境要素智能控製的現代設施農業基地。

  該基地的落地投產是梅縣區以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引進珠海華發集團投資4.6億元,建設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山地現代化設施農業項目,年產值超7000萬元,土地利用率由16%提升至73%,為山區探索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了新路徑。據了解,梅縣區近年來突出改革破冰、帶動發展突圍,謀深做實20項“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梅縣區堅持樹牢用戶思維,打造“速辦·能辦”亚博网址链接 品牌,擴麵推廣“容缺受理+並聯審批+以函代證”,在全市率先成立區審批代辦中心,設置“企業開辦專區”,企業開辦全流程由3個工作日壓減到0.5個工作日內,以一對一、點對點服務保障企業發展。今年10月,創芯人智能智造產業項目在梅縣區實現“當天考察、當天選址、次日簽約”,刷新“梅州速度”。

  近年來,梅縣區還連片整體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試點建設,形成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民和村集體得收益的多方共贏格局,2023年以來光伏累計發電量4.71億度、產值超2.6億元。同時深入開展“三線”整治,統籌南方電網梅州供電局等管線部門資源力量,投入1.6億元開展“強弱分離+四網融合”建設行動,明確“去除廢線、歸並散線、簷下走線、合理入地、管線成景”治理原則,健全長效監管機製,美化鄉村“天際線”。

  在深化基層治理方麵,梅縣區積極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黨建+全科網格”,探索出丙村鎮蘆陵村村規民約積分製、鬆口鎮南下村“313”治理模式等一批先進模式,丙村鎮程江村等7個村入選2023年省鄉村治理示範村,蘆陵村、南下村先後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此外,梅縣區基層治理機構人員編製管理改革案例入選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馮森達 吳碧芬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