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陽鎮閣公嶺村被認定為省級“美麗庭院”村。(高訊 攝)

筀竹村村幹部吳雲珍規整了自家的菜地並進行裝點,種著各種時令蔬菜,綠化美化效果明顯。(高訊 攝)

梅江區婦女就業創業專場沙龍活動中,工作人員宣傳講解“美麗庭院”建設標準等。(梅江區婦聯提供)

長沙鎮澄灘村賴豔霞將自家庭院建成了美麗的生態小院,獲評全省“美麗庭院”稱號。(林翔 攝)

“美麗庭院”建設指導員陳金利用自己經營的茶室外的閑置小角落,種上花草,美化了周邊環境。(高訊 攝)
開窗看綠、推門聞香、一戶一景。當前,一個個綠色、幹淨、整潔的美麗小院正在梅江區遍地“開花”。
近年來,梅江區以“ 百千萬工程” 為統領,聚焦鎮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綠美生態建設集中攻堅和鄉村綠化“ 千村增綠先鋒行”行動,進一步轉變群眾思想觀念,倡導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家庭充分利用院落空間、房前屋後種植適宜的花草樹木,打造四時常綠、處處皆美的美麗家園,為把梅州打造成為展示廣東“ 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窗口貢獻梅江力量。
加大宣傳動員 激發參與熱情
在梅江區長沙鎮澄灘村,有一處院子分外引人注目,女主人賴豔霞通過“美麗庭院”建設,將自家庭院建成了生態小院。近日,記者走進院內,滿目芬芳,多種綠植造型別致,擺放錯落有致,每個季節都是綠意蔥蘢、花香四溢,營造了綠色宜居的環境氛圍,彰顯了鄉風文明新風尚。2023年,賴豔霞家庭獲評全省“美麗庭院”稱號。
“養綠植能讓院子裏生機盎然,看著很舒心。”談及打理好庭院的秘訣,賴豔霞表示就是源於熱愛,閑暇之時就會細心修剪枝丫,觀察綠植的生長狀態,裝點庭院已成為他們夫妻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鎮村幹部會不定期上門宣講‘美麗庭院’建設,這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賴豔霞說。
今年4月19日上午,梅江區婦女就業創業專場沙龍活動在西陽鎮閣公嶺村“美麗庭院”示範戶中舉行。活動通過對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美麗庭院”的建設標準等進行宣傳和講解,為婦女群眾用好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增強就業創業信心提供有力支持。婦女創業代表、“美麗庭院”戶主代表分別分享了自身創業經曆以及“美麗庭院”創建經驗,為在場婦女群眾提供了實用的參考借鑒思路。
今年以來,梅江區婦聯通過線上發倡議書、線下組建誌願隊開展“敲門行動”“我為家鄉種棵樹”活動、鄉村綠化“千村增綠先鋒行”行動以及舉辦宣傳講座等方式,廣泛發動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美麗庭院建設,帶動黨員群眾在房前屋後植綠、護綠、愛綠,自覺淨化、綠化、美化自家庭院。
據統計,截至8月底,梅江區區鎮村三級婦聯共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參與巾幗誌願服務的人數757人;將“美麗庭院”建設工作與婦聯特色工作相結合,開展20多場次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活動參與人數2000餘人,帶動群眾提高主人翁意識,自覺參與“美麗庭院”建設。
組建指導員隊伍 共繪美麗畫卷
近日,省婦聯、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關於認定廣東省“美麗庭院”戶、“美麗庭院”典型戶、“美麗庭院”村的通報》,梅州2個村被認定為省級“美麗庭院”村,梅江區西陽鎮閣公嶺村便是其中之一。
走進閣公嶺村,道路平坦,一座座幹淨整潔、美麗精致的農房映入眼簾,移步院內,隻見房前屋後、庭院周邊被精心“打扮”成了一方賞心悅目、生機勃勃的特色園地,精心布置的綠植與花卉交相輝映,讓人感到舒心愜意、心曠神怡。
閣公嶺村是中國現代美術先驅、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林風眠的故鄉。在“美麗庭院”建設中,梅江區注重融入林風眠藝術元素,注重連片打造、因戶施策,積極探索“美麗庭院+”建設模式,深挖庭院特色,群策群力打造“美麗庭院”。同時,為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宣傳動員指導工作,梅江區還吸納整合社會力量,組建梅江區“美麗庭院”建設指導員隊伍,通過招募園藝栽培能手、插花造型能手、庭院設計能手、舊物改造能手、收納整理能手、垃圾分類宣講能手等,引導指導員參與公益課堂、分享會,為群眾傳授花卉種植、庭院改造等技巧,賦能“美麗庭院”建設。目前,梅江區已招募20多名“美麗庭院”建設指導員,助力“美麗庭院”建設工作更加科學、高效開展。
陳金便是其中一位梅江區“美麗庭院”建設指導員,主要負責指導閣公嶺村的“美麗庭院”建設,在她的帶動下,閣公嶺村連片打造了12個“推門見綠、移步入園”的“美麗庭院”。
“建設過程中,大家都是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做好綠化美化工作,通過打造有特色、有示範作用的美麗庭院,人居環境靚起來了,實現了由‘一處美’帶動‘一片美’。”陳金告訴記者,她還租下林風眠紀念館對麵的一處民房,並將其精心打造成清幽雅致的茶室。同時,利用茶室外的閑置小角落,種上花草,代表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探索“庭院經濟+” 院景變好前景
走進西陽鎮筀竹村,隨處可見杏花樹、鷹嘴桃樹、柑橘樹、櫻花樹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能為慕名前來的市民遊客帶來舒適、愜意的遊玩體驗,一幅美麗宜居宜遊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很難想象,這個旅遊村在多年前還是省定貧困村。
為響應建設“美麗庭院”的號召,筀竹村“兩委”幹部吳雲珍學習庭院美化知識,在空地處擺放了不少盆栽,打造成精致的觀賞點。此外,還規整了自家的菜地,用紅磚、籬笆等進行裝點,種著各種時令蔬菜,綠意盎然的菜園讓人不禁駐足欣賞。吳雲珍的美麗庭院也引來遠方的“客人”。 2020年,吳雲珍決定把家裏閑置的5間房屋改造裝修成民宿並對外出租,並將民宿命名為“山屋民宿”。“作為一名村幹部,應該切實起到帶頭作用,同時打造民宿還可以獲得一筆租金收入。”吳雲珍告訴記者,自家民宿每逢節假日生意都還不錯,每年可以增加收入近2萬元。“隨著村子越來越美,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我的菜園剛好就在村道旁,也算是為村裏的綠化美化做了 一點貢獻。”吳雲珍說。
在瑞豐祥百果園民宿,柚子樹、桃樹、李樹等錯落有致栽種於庭院之中,滿眼是綠。“我看中了筀竹村的好生態,所以選擇在此發展民宿產業,我們準備在後山種植梅州當地的100種水果,豐富遊客的遊玩體驗。”瑞豐祥民宿負責人蔡偉昌介紹。
筀竹村積極探索“美麗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引導村民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庭院經濟”,通過引進優質民宿企業,發展“庭院+民宿”“庭院+農家樂”,鼓勵群眾種植火龍果等特色農業,培育鄉村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目前,該村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17.47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60.52萬元,生態“顏值”變經濟價值,生動詮釋了“兩山”理論。
庭院經濟為村民們帶來的不止於宜居,更在於宜業。通過建設,從“一處美”到“一片美”、由庭院“外在美”到鄉村“裏子美”,全麵繪就美麗“新畫卷”。
梅江區婦聯主席陳曙介紹,接下來,區婦聯將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美麗庭院”建設,常態化開展入戶宣傳、主題活動、技能培訓等,引導群眾在開展“美麗庭院”建設、鄉村綠化、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麵發揮巾幗力量。同時充分發揮“美麗庭院”建設指導員作用,深入各鎮村開展專場講座和日常指導,推動“美麗庭院”建設提質;充分發揮頭雁帶動示範作用,積極探索“美麗庭院+”模式,全力推進梅江區“美麗庭院”建設工作落地見效,結出美麗的碩果。(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 戈 鍾偉才 陳綺冰 卓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