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做大做強“茶罐子”經濟
興寧市加快打造產業集群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4-26 11:45:23  瀏覽:-
字號:

興寧徑南鎮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茶農們正在茶園采春茶。(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吳騰江攝)



徑南鎮組織黨員幹部開展“采茶助農促振興”主題黨日誌願活動。(受訪者供圖)


位於濁水村產業社區的興寧單叢茶集散中心。


興寧力量農業公司茶農在晾曬采摘的茶青。(受訪者供圖)


濁水村村民正在製茶。


  近期以來,在興寧市各地茶廠,均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隻見他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對采摘好的茶葉進行加工處理。隨著各地茶園采收工作接近尾聲,興寧市大大小小的茶廠內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製茶工作也隨之忙碌而有序地展開,處處茶香四溢。

  近年來,興寧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全麵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全力打造茶產業集群,提升興寧單叢茶品牌價值,不斷擦亮“中國單叢茶之鄉”金字招牌,做大做強“茶罐子”經濟。2023年,“興寧單叢茶”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興寧7家茶企(合作社)的10個茶葉品牌入選2023年度“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名單。

  依托資源稟賦 突出區域特色

  “我們這裏的土壤富含礦物質,特別是硒元素含量豐富,所以產出的茶葉口感更加甘醇爽滑。”合水鎮是興寧的茶葉主產區,興寧力量農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合水鎮羅英村“產業村長”劉彬一大早便在茶廠開啟了一天的勞作。

  力量農業公司所在的鐵山茶場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至今仍保存有宋、明、清時期栽種的老茶樹,是廣東省連片茶葉種植麵積最大的茶園之一。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把原來眾多以家庭為單位的“散小弱”茶葉生產轉換為公司集約管理,並引進現代化製茶設備,推動當地茶葉生產規模化標準化。

  興寧種茶曆史悠久,自古以來盛產茶葉,有良好的茶產業發展基礎。這裏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20.4℃,日照充足,土壤多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生長。“興寧全市目前有茶園總麵積4萬多畝,年生產成品茶可達6000多噸,實現毛茶產值超10億元。其中,興寧單叢茶產量約占80%,為興寧茶業貢獻75%的產值。”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茶產業的發展,興寧目前擁有茶葉類合作社50多家,茶葉主營類家庭農場100多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省級示範合作社4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

  依托優越的資源稟賦,興寧茶產業不斷擴張升級,其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也持續提升。在興寧市農業農村局、興寧市市場監管局和眾多茶企共同努力下,興寧市成功申報“興寧單叢茶”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全麵提高了興寧單叢茶的知名度,高效突顯興寧區域特色。與此同時,興寧市還積極起草製定了“興寧單叢茶”地理標誌產品的行業標準、質量標準,引導茶農和茶企用規範化標準推動興寧單叢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擦亮品牌名片 擴大產品影響

  采茶時節,在興寧市徑南鎮官亭村的晨露茶葉種植基地,幾十名茶農熟練地采摘著春茶。“我們在官亭村、黃坑村等地建立了茶葉種植基地,引進高香型茶葉新品種,采用無公害標準化種植,並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區域茶農。”廣東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新秋告訴記者,該公司去年春茶幹茶產量超過7萬斤,今年又有部分茶樹進入豐產期,預計春茶幹茶產量可超過10萬斤。

  “為進一步擦亮‘生態’品牌名片,我們已指導廣東晨露成功申報創建生態茶園。接下來將會持續引導茶農對茶樹實行有機種植,示範帶動興寧茶葉品質的整體提升。”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一直以來堅持品牌引領賦能產業發展戰略,全方麵推動興寧茶葉品牌建設。興寧市已連續多年舉辦茶文化旅遊節,並在徑南鎮打造了梅州市生態(茶葉)旅遊特色村、黃蜂窩茶山、廣東晨露養生穀等一批以茶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區和興寧單叢茶文化館等,推動茶產業與文旅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為持續擦亮“品質”品牌名片,興寧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茶葉品牌的認證工作,通過權威平台進行嚴格認證,塑造興寧茶葉高品質形象。至目前,興寧市共成功組織申報10個茶葉“粵字號”農業品牌、2個茶葉“粵字號”農業品牌示範基地、3個茶葉廣東省名特優新產品、4個茶葉廣東省“菜籃子”基地。

  建設產業社區 帶動產業升級

  在徑南鎮濁水村,位於205國道旁的興寧單叢茶集散中心、興寧單叢茶文化館等已建設完工。這個有著300多年種茶史的村莊,正在發生著因茶而興的蝶變。

  興寧市發揮濁水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和“興寧單叢茶”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品牌效應,在濁水村集中連片銷售茶葉,形成了大型茶葉流通交易中心。濁水村昔日茶葉銷售較為散亂的情況得到徹底改變,提升了興寧茶葉的品牌和知名度,吸引了眾多外地客戶前來采購。

  “采茶是個技術活,采的時候要用食指和拇指捏緊再折,千萬不能用指甲掐,要不然茶葉就變黑了。”茶園裏,徑南鎮機關黨支部的黨員幹部在茶農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采摘要領。層層梯田般的茶山上,黨員幹部活學活用,化身為“茶農”,穿梭於茶樹之間認真采摘新芽,一抹抹“紅色”身影成為綠色茶山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是徑南鎮開展的“采茶助農促振興”主題黨日誌願活動。在產業社區打造過程中,徑南鎮除了發動黨員幹部積極參與,還邀請相關專家到濁水村與各茶企開展座談交流,並實地調研指導改進種植、采摘技術。同時定期組織各村茶葉種植大戶、茶葉加工企業負責人舉行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座談會,探討交流種植、采摘經驗,形成科學、成熟的統一標準。

  “我市統籌推進徑南鎮濁水村茶酒鄉村產業社區建設,並緊抓產業社區建設契機,多措並舉加快打造茶產業集群,帶動茶產業升級。”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通過在濁水村建造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帶動提升茶葉精深加工水平,實現茶產業“接二連三”,延長產業鏈。同時融入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創新培訓交流、茶文化、茶藝學習培訓中心等功能,加速推動興寧單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