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題 > 鄉村振興 > 鎮村發展
做足“茶文章” 壯大“茶經濟”
梅江區全力推動茶產業提質升級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4-10 11:14:20  瀏覽:-
字號:

梅江區各茶園生機勃勃,一壟壟茶樹新芽吐綠。


采茶工人置身茶叢之中,嫻熟地將枝頭葉芽采摘入簍。


西陽鎮清涼村茶園裏,茶農正忙著采摘春茶嫩葉。


梅州憶清涼農旅發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對春茶進行“曬青”。


梁海發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發揮“頭雁效應”。


  春和景明,萬物競發。隨著氣溫逐漸回升,梅江區各茶園裏,茶樹新芽迎著陽光、帶著雨露紛紛“探頭”,茶農們忙著采摘春茶嫩葉。

  茶產業是梅江區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近年來,梅江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地域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提質增效、品牌創建、茶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麵打出“組合拳”,全力推動茶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外向化、特色化發展,以茶帶農、以茶興村,一片片茶葉正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春茶飄香 搶鮮采摘忙

  走進梅江區西陽鎮桃坪村,連片高山茶園生機勃勃,一壟壟的茶樹層層疊疊,青翠欲滴的茶芽擠滿了茶樹梢頭。采茶工人置身茶叢之中,雙手飛舞,嫻熟地將枝頭葉芽采摘入簍,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這裏有350畝春茶,從3月18日開始采摘,采摘期持續一個月,目前已采茶青13000斤,品質較去年有所提升。”梅州市源自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海珠說。

  西陽鎮清涼村8000多畝茶山也陸續進入春茶采摘期。在德聚民茶葉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鎮聘“產業村長”梁海發正忙個不停。“我種植了300多畝茶葉,因為今年春茶品質較好,有綠茶、烏龍、單叢、紅茶等多個品種,在市場上不愁銷路,目前已經被預訂了2000多斤。這幾天我們聘請了不少工人搶抓時間采摘春茶。”梁海發說。

  作為當地種茶大戶,梁海發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發揮“頭雁效應”,向茶農傳授種茶、製茶技術,引導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改變單一的茶葉品種,帶動了一批當地村民就業增收。“過去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家的茶葉種好,如今要思考的是如何抱團發力,讓‘茶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梁海發表示,接下來將發揮自身力量,進一步補齊茶葉製作短板,尋求產業發展新思路,輻射帶動茶葉提質、村民增收。

  近年來,梅江區依托資源稟賦,強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大力發展茶葉規模化種植,為當地群眾增加就近就業機會,吸引越來越多人投身到茶產業中,使其成為茶農、茶企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規模發展 量質雙提升

  山上采茶忙,山下製茶香。在梅江區茶葉產業園清涼山服務平台生產車間裏,數台機器不停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製茶的各道工序,茶香溢滿了整個車間。“以前靠人工分離200斤茶葉需要4個小時,現在有了色選機器方便快捷多了,僅需半個小時即可完成。”在一台茶葉色選機前,梅江區蘇記祥茶業行負責人蘇勇平向記者介紹,如今隻需把茶葉放到色選機裏,機器就會根據提前設定好的參數,把梗和葉片分揀出來,並剔除一些雜質,從而提高茶葉品質。

  據清涼村黨支部書記侯保添介紹,清涼村位於平均海拔800米的清涼山上,常年雲霧繚繞,村民多以種茶為生,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曆史。雖然家家戶戶有茶田、世世代代會製茶,但卻麵臨種植管理不統一、製茶技藝參差不齊且較為傳統、口感單一等問題。為此,該村不斷優化茶產業發展布局。2023年,占地1152平方米的梅江區茶葉產業園清涼山服務平台投入使用,配備有綠茶自動加工機械、茶葉色選機、烤箱等設備,可為村內茶葉生產農戶提供加工服務。

  同時,該村還成立了由村經聯社控股,村集體占股67%,村民占股33%的強村公司——梅州憶清涼農旅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收購本地茶農茶青,聘請專業人員打造“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銷售”的經營模式,推動茶產業向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不斷提升當地茶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拓展茶葉銷售市場。“之前我們都是自己加工,耗時耗力。如今平台建成後,我把今年采摘的部分茶青共600多斤售給強村公司統一加工銷售,既能保證茶葉質量,又能打響清涼山茶的知名度。”種植茶葉已有30多年的茶農熊念祥表示,當地村民都很支持茶產業發展,希望能在強村公司的帶領下,讓清涼山上種的茶品質更好、品牌更亮。

  以茶促旅 茶園變遊園

  站在位於西陽鎮桃坪村的源自然農場,放眼遠眺,雲霧繚繞的銀窿頂山猶如仙境般動人,一批遊客正徜徉在茶園小道上,以漫山茶田為背景合影留念。

  “茶場自然環境優越,具備發展休閑旅遊業的天然優勢,我們便決定在茶場打造集露營觀光、采摘製茶體驗、特色茶飲於一體的經營模式,形成‘產、學、研、遊’一體發展的良好態勢。”源自然公司負責人陳海珠告訴記者,今年春茶采摘期間,已有好幾批親子家庭走進茶山,在領略茶山美景、品味茶香的同時,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蘊。“這裏的茶好喝,景也美,還能搭帳篷,體驗采茶樂趣,學習製茶技藝,孩子們都還想再來遊玩。”遊客彭女士笑著說。

  親手采摘新鮮茶葉、感受新出爐的茶葉溫度、“小茶人”才藝展示、DIY透明茶葉書簽……日前,慕山春“采茶紀”親子研學活動走進清涼山蘇記祥茶園研學基地,茶童們與家長一同親近自然,體驗采茶製茶的樂趣,了解茶道、茶藝等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茶山上飄蕩著歡聲笑語,別有一番動靜相宜之美。

  清涼村還計劃盤活村民拿出的20畝土地,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稟賦,打造露營基地,探索以露營基地為業態的茶旅融合發展模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清涼村茶產業致富路越來越寬,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村集體經濟從2022年的14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34萬元。”侯保添說。

  一片茶葉,綠了村莊,美了鄉村,富了百姓。近年來,梅江區充分依托良好茶山資源,讓茶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茶產業發展新路徑。一座山、一幅景、一葉茶,豐富了遊人的選擇,也留住了遊客的腳步。(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本版攝影 高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