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豐順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召開
答好“十三五”收官卷 擘畫“十四五”新藍圖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02-03 10:30:00  瀏覽:-
字號:

  b11d525794f8a807aab67036371868c4.jpeg

  豐順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的四宜城市。(胡金輝 攝)

  5004fc4df9e21507a7ae8b2c8ee5c83f.jpeg

  堅真文體中心主體建築順利封頂,刷新了“豐順速度”。 (吳騰江 攝)

  4969c631785ea22ba44ef2610e2a2398.jpeg

  美麗的豐順縣大羅村。(胡金輝 攝)

  506fad35a3b81c8e1edae1eb42d31361.jpeg

  投資3.1億元興建的豐順縣實驗中學校園美麗如畫。(胡金輝 攝)

  f898cba34aad97e290b4234c694cfa54.jpeg

  梅汕高鐵豐順東站連接線。(胡金輝 攝)

  41e7b1a2f45adf1dc810c20273bd5791.jpeg

  豐順縣城新貌。(羅曉帆 攝)

  (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近日,中共豐順縣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召開。會議總結豐順縣2020年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回顧“十三五”發展成果,謀劃“十四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會議指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新起點,豐順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全力實施有效投資和產業培育“十個百億”工程,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爭當生態發展區建設示範縣,建設“四宜”城市,奮力推動豐順蘇區高質量振興發展。

  奔康路上綠色發展 五年奮鬥碩果累累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7%,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9%;全縣5253戶14451名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100%脫貧,61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退出,在全市率先實現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電聲產業年產值在全市率先邁上百億元台階;470.6公裏“四好農村路”建設位居全市第二;韓江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縱觀“十三五”,豐順縣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優化、城鄉協調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奔康路上闊步前行。

  “十三五”特別是過去一年,麵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豐順縣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抓好“雙統籌”、奪取“雙勝利”,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麵小康,在全力克服特殊困難挑戰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據統計,去年豐順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增4.3%、5.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在“十三五”的奮鬥曆程中,豐順全縣黨員幹部群眾團結奮鬥、艱苦創業,戰勝一個個風險挑戰,辦成了一件件好事實事大事。其中,以“兩高雙十”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投資力度前所未有,梅汕客專順利開通,國省道改造、重點經濟線路、站場連接線、四好農村路多點開花,交通網絡全麵升級。該縣堅持城區、園區、景區聯動發展,推動縣城提質擴容、海珠園擴能增效、旅遊景區全域打造,發展承載力越來越強,助推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特色旅遊蓬勃發展。此外,市政、水利、能源、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民生無小事,件件連民心。豐順以紓民困築牢民生底線,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每年統籌八成以上財力,紮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過去5年,豐順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46萬人,基本建成覆蓋全縣人口的社會保障體係,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此外,該縣堅持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動員鄉賢捐資捐建,教育“創強”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前兩年實現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目標,在縣級率先規劃建設高職本科院校,高起點建設“六館六中心”。豐順還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建立實施防止返貧幫扶機製,讓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全麵小康成色更足。

  過去五年,豐順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豐順連續兩年獲評省旅遊創新發展“十強”縣,鄉村振興實現“三年取得重大進展”;豐順茶葉產業園入選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豐順高山茶獲評中國氣候生態優品,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國際茶葉魅力之鄉”;順利舉辦首屆中國梅州國際茶業精英峰會、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留隍)峰會、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喜德盛杯”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等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活動,展示了多彩豐順的魅力。

  “十三五”期間,豐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掌舵領航下,緊緊圍繞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立足生態發展區的定位,緊扣“1333”工作思路和“八個爭先”目標任務,大力實施“五大百億”投資工程,積極培育“五個百億”重點產業,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的和順之城,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鉚足幹勁接續發力 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新年伊始,豐順重點項目捷報頻傳。豐順縣堅真文體中心主體建築順利封頂,刷新了“豐順速度”,嘉應學院紫琳學院項目首棟建築樓封頂。記者日前在嘉應學院紫琳學院施工現場看到,塔吊高聳、鋼筋林立,施工機械緊張作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部積極搶抓施工黃金期,全力提速衝刺。紫琳學院項目工地火熱建設的場景是豐順縣“十四五”闊步向前邁進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為此,豐順縣委全會明確了“十四五”規劃藍圖,提出要繼續保持“十三五”時期的良好發展態勢,積極搶抓“十四五”時期的重大發展機遇,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立足豐順實際,奮力在實體經濟、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文化強縣、社會治理、安全發展、基層黨建、鄉賢回歸等八個方麵走在全市前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記者梳理全會報告發現,“十四五”時期,豐順將立足區域功能定位,開辟發展新路徑,暢通內外循環渠道,構建經濟新體係,服務融入“雙區”“雙城”,拓寬發展新空間。堅持製造業立縣不動搖,深入實施“六大工程”,加快培育發展“五個百億”重點產業,加快建設現代綠色產業體係。該縣依托國際聲穀小鎮和萬洋眾創城等創新創業平台,引進一批綠色、健康的先進製造業企業,推動智能製造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力爭五年左右時間實現智能製造產值超百億元;8家綠色飼料企業力爭今年內全部建成投產,五年內實現產值超百億元,打造全省規模最大最集聚的綠色飼料生產基地;加快電聲電子產業轉型升級、集聚發展,扶持培英、泰昌、萬聖、雙十科技等龍頭企業早日邁上10億元行列,加快打造“中國電聲之都”。該縣加強“以商招商、提智促質”,謀劃推動紫琳學院高端產業配套區智慧生態康養小鎮建設,進一步吸引高新產業、科技和人才入駐。

  與此同時,豐順將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加快打造留隍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八鄉山五星級旅遊名鎮,推動文旅、農旅、養旅、體旅深度融合,力爭三年內全縣旅遊人次超千萬、旅遊收入上百億元。

  站在新起點,豐順接續發力,圍繞雙區建設“五大效應”,高水平實施“三進一出”工程,持續打造“雙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和後方大農場。報告指出,豐順以交通對接為先導,全力配合推進大豐華高速、梅潮高速規劃建設和梅汕高速擴寬改造,謀劃實施環城、湯留快速幹線等重大交通項目,加快構建快速通達大灣區的交通格局。同時,豐順以產業承接為重點,拓展海珠豐順產業對口幫扶機製,啟動海珠(豐順)產業園二期規劃建設,引進更多創新企業、創新平台、創新成果,推動產業合作轉型升級,著力強鏈延鏈補鏈。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期。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豐順提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麵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未來五年,豐順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抓好縣城品質提升工程,帶動中心鎮、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建設美麗豐順美好家園。該縣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打造更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對此,豐順提出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統籌構建更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係和社會保障體係,優化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供給,解決群眾在住房、醫療、社保、就學等方麵的實際困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記者 林玉瑩 特約記者 胡金輝 鄭坤 葉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