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中學盤活校內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文化研學活動——
讓校園成黨史學習課堂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06-23 10:02:56  瀏覽:-
字號:

  周溪河畔狀元橋邊,古色古香、書香馥鬱的東山書院,已走過270多個春秋。“這是我們東山中學的發軔地,也是校園紅色文化研學活動的起點。”站在東山書院門口,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黨委辦副主任李宏中告訴記者,作為一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東山中學深挖校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創新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研學活動,把學校變成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堂,讓廣大師生們無論是走進校園還是走出教室,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黨、愛國、愛校之情。

  串珠成鏈

  打造校內紅色研學路線

  沿著東山書院門前的道路往東走穿過校門,來到東山中學老校區,廣場前矗立著的一尊葉劍英元帥銅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葉帥1980年回東山中學視察時向上萬名校外群眾揮手致意的場景。

  “1913年,葉帥作為參與者在東山書院創辦了東山中學;1927年,母校橫遭封閉,他為解封複校奔走呼號……”今年3月新學期開學時,東山中學團委和少先隊輔導員李彩娥老師在葉帥銅像前為剛入學的初一年級學生講述葉帥與東山中學的故事,並教學生唱由葉帥作詞的歌曲《攻關》,向葉帥致敬,深切緬懷葉帥功績。學生們身著紅軍服、頭戴紅軍帽,拿著紙和筆認真記錄所見所感,沉浸在主題為“訪葉帥母校東中,尋紅色曆史記憶”的紅色研學之旅中。葉劍英元帥銅像、蕭向榮將軍銅像、東中革命烈士紀念亭、校史館等一處處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地方,都成為學生們研學的地點。

  “我們將校園內8個紅色打卡地串珠成鏈,打造成校內紅色研學專題線路,把‘學’與‘遊’有機融合,實行‘前置課程+實地探訪+體驗式課程’的模式,把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搬’到教室外,讓學生們聽紅色故事、吃紅軍餐,追尋先輩足跡。”李宏中說。

  探索推廣

  在寓教於樂中潤物無聲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曆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東山中學的“紅色文化進校園”研學活動,不僅培養了一批教師講解員,讓教師們對紅色教育、紅色精神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讓學生們更好地接受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我很喜歡這種研學方式,不僅學習內容更加豐富有趣,而且可以讓我們切身感受革命年代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東山中學學生李菲銘坦言,研學活動讓她收獲頗豐。

  為了讓師生們在研學中遊有所得、研有所獲、行有所悟、觀有所感,東山中學還引導師生將研學內容轉化為工作、學習的實效。學生們積極繪製紅色研學路線圖,寫紅色遊記,閱讀紅色主題相關書籍,觀看紅色主題相關電影和視頻;教師們則主動開展紅色班級文化建設、紅色主題班會、紅色文化融入課堂等活動。

  目前,東山中學“紅色文化進校園”研學活動主要普及對象是初一年級師生。“今年是我們學校初次嚐試在校內開展研學活動,整體效果非常好。今後將擴大普及範圍,讓研學活動成為每年初一和高一新生的入學教育必修課,並成為新入職教職工的職前培訓項目之一。”李宏中介紹說,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東山中學營造了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采取“黨委領學、支部組學、黨員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開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同上一堂黨史課”“祭英烈學黨史 強信念跟黨走”等係列主題活動。下一步,東山中學將重點完善“紅色文化進校園”研學活動,在寓教於樂中讓黨史知識潤物無聲、入腦入心,助力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長效化。(記者 吳海清 通 訊 員 張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