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圍繞“百千萬工程”積極建言獻策
抓實“頭號工程”擘畫美好藍圖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2-25 09:41:01  瀏覽:-
字號: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是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2025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市兩會期間,參會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結合本職工作與履職實踐,積極建言獻策,為我市以更廣的視野、更實的舉措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

  強化人才支撐

  助力典型村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全麵升級,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發展活力持續迸發,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成績令人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五華縣紅根然養殖合作社理事長張春梅結合基層工作實際,認為我市近兩年“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麵貌煥發新顏。

  “鄉村發展前景廣闊,我紮根農村20餘載,對此感觸更深。相比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如今的農村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而且產業‘骨骼’逐漸強壯,五華縣安流鎮紅山村一步步從貧困村蝶變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張春梅認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在於人才支撐,青年人才是重要支撐力量。鄉村發展缺乏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新型青年人才。

  張春梅表示,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既要建立柔性引才機製借智發展,更要完善本土人才培養體係。她建議政府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生態,在住房保障、科研資助、創業扶持等方麵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措施,讓高素質人才既能“引得進”、更能“留得住”,為典型村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持續動能。

  破瓶頸補短板

  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市政協委員、廣東聖圖托斯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垚代表民革梅州市委會作題為《關於推動梅州市“百千萬工程”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的書麵發言。他認為,“百千萬工程”作為廣東省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戰略部署,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實現鄉村全麵振興以及促進城鄉一體化融合提供了政策基礎。在這一宏偉工程的框架下,產業融合成為關鍵的戰略支點。

  “當前,我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仍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亟需破解人才瓶頸、資金困境,補足規劃短板。”陳垚建議,首先要構建多層次人才支撐體係。政府應配套出台一係列針對農村產業發展的人才引進政策,解決來梅人才的後顧之憂;對於引進的農業科技人才,探索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加入當地農業企業,以明確股本、約定分紅、長期持有的方式,逐步建立新型農業合作關係。其次要通過多元渠道破解資金難題。政府應增強對農村產業融合的財政支持,提升資金使用效益;金融機構需創新信貸產品,擴大農業融資渠道;建立風險補償機製,降低信貸風險,提升放貸意願;製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發展,鼓勵投資現代農業、深加工企業等,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實現共贏。

  再次要強化統籌規劃與科學布局。規劃農村基礎設施,保障農產品運輸;明確產業社區功能,統籌規劃農業及相關產業,推動產業融合;建設特色產業社區,促進就業創業,吸引遊客和投資者。

  圍繞“百千萬工程”,陳垚還提交了《關於改革創新因勢利導深入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建議》《關於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梅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梅州農業從“經驗種植”向“數據種植”轉型。

  發展生態農業

  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刻感受到‘百千萬工程’對於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市人大代表、八鄉農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小萍表示,回顧過去參與“百千萬工程”相關調研和實踐曆程,她內心無比感慨。

  2014年,廖小萍從廣州返回家鄉豐順縣八鄉山鎮貴人村創業,創立梅州八鄉農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推廣,聯農帶農助農,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廖小萍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這讓她深刻認識到“百千萬工程”對鄉村振興的強大推動作用,更加堅定了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廖小萍認為,生態農業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還能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談及2025年的工作計劃,廖小萍表示,將繼續加大對生態農業的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更多優質農產品品種,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打響“八鄉山番薯”品牌。她將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為政府部門製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她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生態農業的扶持力度,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給予更多支持,推動生態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探索鄉村運營路徑

  提升鄉村發展水平

  市政協委員、民革梅州市委會副主委、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葉潔表示,“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我市農村風貌煥然一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備,先後出台《梅州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破題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梅州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為推動‘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建議探索鄉村運營路徑,提升鄉村發展水平。”葉潔說,要係統化謀劃,結合縣、鎮、村各自的功能定位,實施差別化政策,引導走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要多元化保障,充分運用中央推動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爭取專項獎補資金,積極爭取省有關部門支持,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試點化運作,突出試點先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鄉村經濟建設;要專業化指導,結合“百千萬工程”的人才需求建立專業人才庫,組建“百千萬工程”人才專家服務團開展服務,指導強鎮富村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發展和壯大優勢產業,培育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葉潔表示,2025年,梅州民革將繼續組織黨員深入鄉村一線,圍繞“百千萬工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充分發揮民革在“三農”方麵的界別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農業方麵的技術專家,通過“送技下鄉”“送課下鄉”等方式,助推梅州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提升鄉村發展水平,為梅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記者 李豔良 吳麗伶 楊喬穎 洪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