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擴建項目完工達產後,年產值可達50億元。(本版圖片均由林翔攝)

周溪村通過盤活資源美化環境,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泮坑村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核心驅動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

元宵節當晚,巡遊隊伍經過淩風東路,吸引許多市民駐足觀看、拍照記錄。
繼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後,2月14日,梅江區召開全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凝心聚力,堅定信心,共繪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過去一年,梅江區全區上下堅定不移狠抓發展第一要務,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全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在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改革創新等方麵取得了一係列可圈可點的發展實績,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當前,梅江區的發展仍處於爬坡過坎階段,全區上下正以“穩”築基、以“進”破局、以“幹”爭先,全力拚出高質量發展新成效。
項目建設“滿弦”發力 推動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在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擴建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新建廠房內,新設備已全部入場,工人們正對機器進行調試。與此同時,生產線上的工人們也在忙碌而有序地作業,確保訂單如期完成。
近年來,博敏電子緊抓項目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研發新產品,布局全新生產線。同時,該公司還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以強大的人才力量支撐產業發展。
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擴建項目建成並滿產運營後,預計每年可生產360萬平方米高多層和高階數HDI類印製電路板,將廣泛應用於5G通信、服務器、工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項目完工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50億元,年稅收1.6億元,還將新增約4500個就業崗位。這不僅會大幅擴大博敏電子的產能規模,豐富現有產品結構,拓展產品應用領域,還將有力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將保持高昂的鬥誌和飽滿的工作狀態,爭取一期盡快達到設計產能。”博敏電子副總裁韓誌偉表示。
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器”“強引擎”。近年來,梅江區堅定不移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發展理念,將資源要素優先投入到能切實產生經濟效益的“打糧食”項目上。同時,加快打造煙草、電力、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五大百億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在質量和數量上實現雙增長。
在長沙鎮下羅村的鴻熙智慧漁業產業園項目一期1號廠房內,同樣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各類設備高效運轉,魚苗在排列整齊的碩大養殖桶中歡快暢遊,處處彰顯著“智慧漁業”的高效與先進。
鴻熙智慧漁業產業園項目是梅江區的重點建設項目,由梅州市鴻熙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獨資興建,計劃總投資5億元,占地260畝。建成後,預計年產商品鱖魚5000噸,總產值可達4.3億元。“梅江區擁有豐富且優良的水資源,完全能夠滿足產業園大規模養殖與智慧養魚對優質水源的嚴格需求。同時,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為項目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持。”鴻熙公司總經理古誌鴻表示,政府部門時刻跟進項目進展,全力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訴求,切實提供了堅實的要素保障。
在梅江區這片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土地上,企業生產、項目建設紛紛開啟“加速模式”,以隻爭朝夕的拚搏勁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助力梅江區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聚焦深化改革破題 激發動能釋放新活力
近年來,梅江區堅持以改革破難題,進一步放活“權限”、激活“要素”、盤活“資源”,推動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關鍵性突破,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在梅江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主戰場”,城北鎮積極探索建設用地騰挪路徑。走進該鎮紮上村,曾經零散的半撂荒地,經農用地整理後已變成70畝的連片大田,冬種油菜,開春種稻。紮上村黨總支書記劉文經介紹,村裏以農文旅產業為主,但建設用地有限、農用地零散,製約企業擴規模發展。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既破解了產業發展瓶頸,又能增加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
“結合轄區內產業用地需求,我們擬引入市場主體開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謀劃了28畝的紮上村櫻花穀文旅用地、30畝的玉西村倉儲用地項目。”城北鎮副鎮長甘俊輝介紹,該鎮以紮上村、玉西村為先行試點,通過拆除老舊房屋建築,騰挪建設用地,將優質土地連片集約起來,為產業發展騰出空間。接下來,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將持續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並招引優質企業,促進土地高效利用。
為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梅江區建立“區級統籌、鎮街推進、村社落實”三級聯動機製,以鎮(街)為單元,推動農村建設用地資源騰挪和農用地規模化流轉,開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及生態修複等工作,促進城鄉要素流動。
同時,梅江區因地製宜組建強鎮富村和強村富民公司,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經營、專業化運作、百姓受惠的經營機製,高效整合村集體資源,以多元化發展、合作共贏的方式激發鄉村產業新活力。
日前,在青梅互聯網創業產業園——北門集市,由周溪村以及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金山梅花節吸引了不少市民。舉辦此次活動是周溪村探索“多元化發展”、增強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的舉措之一。
此前,周溪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一。為破此局,周溪村通過與金山街道成立強鎮富村公司——梅州市金山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與梅州諸所有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除了利用好周溪河粵海水務水質淨化廠和村委會樓頂發展光伏產業,該村還積極打造百歲山成功門春天驛站,對特產鹽焗雞、娘酒等外包裝進行“周溪化”設計,推出“周溪手信”品牌、“周溪文創”產品等。2024年,該村村集體經濟達69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約50萬元。
對於接下來的規劃,周溪村“產業村長”、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燕表示,公司正製定文旅路線、盤活閑置資源,打造休閑場所和特色文旅產品,為周溪村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內外兼修”發揮特色 農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春節期間,梅江區迎來了旅遊熱潮,眾多遊客紛至遝來,感受這裏獨特的魅力。
在三角鎮泮坑村,遊客們或悠然漫步於泮坑旅遊風景區,沉醉於山景水色之間,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或興致勃勃走進草莓園,采摘新鮮的草莓,體驗農事的樂趣。
自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後,泮坑村精準定位為“郊野勝地·綠美泮坑”,充分發揮泮坑旅遊風景區的資源優勢,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核心驅動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同時,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引入精品民宿、共享茶室、小酒館、漢服攝影等新興業態,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和美鄉村。
同樣因農文旅融合而實現華麗轉身的,還有西陽鎮筀竹村。曾經,這裏是乏人問津的省定貧困村,如今卻煥然一新,成為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覽打卡的“網紅村”。
近年來,筀竹村緊緊圍繞全鏈條旅遊發展理念,積極引進產業帶頭人和優質民宿企業,串聯起村內品質民宿、農家樂、生態產品等多個產業環節,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條。同時,不斷完善旅遊服務功能,精心打造“網紅打卡點”、觀景平台、休閑餐飲、兒童樂園等,以“整村運營”的創新思維,全力打造農文旅綜合體,進一步豐富產業業態,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裏斯的家”主理人、筀竹村“產業村長”胡劍鋒介紹:“通過豐富業態、延伸產業鏈條,村子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春節期間,客房全部滿房,可樂主題店、裏斯的家等場所也熱鬧非凡。”
除了鄉村旅遊路線備受青睞,經過改造提升的嘉應古城也成功“出圈”,成為熱門打卡地。眾多新入駐的商鋪為老街注入了新的商業活力,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探店打卡。與此同時,“古韻嘉應·福滿新春”新年潮玩節、“梅”好時光 萬“巳”如意——“請到梅州過大年”係列活動之“嘉應古城鬧元宵”等活動在嘉應古城精彩上演,這些活動集中展示了梅州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拍照留念。遊客吳婷婷感慨道:“如今的梅州煙火氣息愈發濃鬱,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自然風光也越發秀麗迷人。”
農文旅出新出彩的背後,是梅江區深入挖掘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資源,持續釋放“旅遊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效應,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項目和旅遊產品,不斷推動農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讓更多遊客領略到梅江大地的自然人文之美。(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 陳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