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實施五大重點區域建設攻堅行動,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凝心聚力克難攻堅 高質量發展成色足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1-19 09:36:36  瀏覽:-
字號:

在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梅州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連誌城 攝)


  全市首批9個典型鎮、50個典型村中有2個典型鎮、15個典型村被省評價為“好”等次;1630個行政村建成美麗宜居村;典型鎮村農房風貌提升1.37萬棟;今年集體經濟收入典型村均可實現50萬元以上、非典型村增長10%以上……在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我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越是艱難險阻,越要攻堅向前。在實施“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我市瞄準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緊盯重要節點、薄弱環節,以實施典型鎮村、省際交界處、示範路段、黃槐四望嶂礦區、鬆口古鎮等五大重點區域建設攻堅行動為抓手,以點帶麵、連線成片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麵突破。

  立標杆樹典型

  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

  沿省道225線來到興寧市黃槐鎮,行駛在已完成“白改黑”改造的道路上,兩旁新種的綠植令人心神愉悅。圩鎮入口處,一座充滿年代感的鐵路橋橫跨道路兩邊,它在經過修繕改造後,已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之一。圩鎮內,臨街的店鋪統一刷上了迷彩圖案,配以遊擊、軍訓、航空等各類牆畫,獨具“軍旅小鎮”特色。

  黃槐鎮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曾被稱為“小香港”。由於長期的資源開發讓其“傷痕累累”,“到處灰蒙蒙的”是當地群眾對它的回憶。而如今,這個曾經的“煤炭小鎮”正朝著“綠美軍旅小鎮”的方向蝶變。

  在原四望嶂礦區裏,轟轟烈烈的改造正在進行:廢舊建築已不見蹤影,坑窪土地被加以改造,各種大型機器在其間忙碌工作著,轟鳴聲響徹雲霄。今年8月,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廣東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在這裏正式動工建設。該基地規劃總用地麵積約2000畝,總投資約23.8億元。它以服務保障大學生軍事訓練為主體,拓展延伸軍旅研學、地質科普等多元功能,打造集國防教育、學生軍訓、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型文旅項目。

  “依托國防教育基地建設,我們圍繞軍旅主題重構圩鎮空間形態,不斷加強軍旅風貌整體打造。”黃槐鎮黨委書記黃勇華表示,該鎮積極做好項目的配套支撐,規劃建設的軍旅商業街區北起農民街,南至烽火營地公園,片區規劃麵積40畝,將建設完善餐飲、零售、文娛等軍旅配套功能。目前正在開展的農民街與郵政路連接段征拆工作,已平整部分土地並進行道路擋牆施工。此外,該鎮還謀劃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供水、供電、供氣、道路、生活等配套項目14個、總投資7.48億元。目前,臨時用水、用電、進場道路和臨時安置點等均已建設完畢。

  這端,黃槐“綠美軍旅小鎮”正在轟轟烈烈建設中;那端,鬆口曆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項目建設也正熱火朝天進行中。

  保護修繕核心區主街部分風貌建築,整治傳統街麵立麵,改造提升中山公園周邊建築,建設小型客僑文化展覽館、古街遊客驛站、室外遊客集散廣場、停車場等設施設備……走進梅縣區鬆口鎮,變化處處可見。

  “自古鬆口不認州”。千年古鎮鬆口鎮是嶺南四大古鎮之一,是明末清初時期粵閩贛地區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目前也是全國重點鎮、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鬆口鎮黨委書記宋鐵軍介紹說,2023年11月,鬆口曆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項目取得可研批複,計劃總投資3.29億元,大力實施村莊建設行動、美麗圩鎮建設行動、古鎮核心區複原行動,堅持一體推進古鎮保護開發利用,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目前,項目一期施工任務中山路繁榮路外立麵修繕、康怡大樓、配套停車場設施已基本完成,關帝停車場、水塔、中山路休閑區等重要節點建設正在同步進行中。

  “項目建成後,能夠有效保護和傳承嶺南古鎮的曆史文化遺產,大幅改善當地居民的人居環境,改善圩鎮整體麵貌,提升千年古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為古鎮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宋鐵軍表示,接下來鬆口鎮將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探索創建古鎮可持續保護開發的新模式,賦予老城新內涵,煥發古街新活力,打造曆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的典範。

  優環境促提升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實施“百千萬工程”,是惠民富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我市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過程中,聚焦民生所需,大力推進示範路段建設、農房風貌提升和農村廁所革命、汙水革命和垃圾革命等工作,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駕車行駛在省道223線上,沿線風景優美,客家文化濃鬱,人文景觀獨特,令人頓生“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遊”之感。

  省道223線是梅州地區最美的旅遊公路,曾獲評省“十大最美普通國省幹線公路”,也是梅縣區推進“百千萬工程”示範路段建設的一個縮影。

  丙雁鬆鄉村振興示範帶、東部快線雁洋至鬆口古鎮移民廣場、雁南飛至橋溪古韻三條示範路段,是梅縣區打造“廣東‘百千萬工程’重要展示窗口”目標的重要抓手之一。梅縣區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機製,緊盯“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綠化美化提升、三線整治提升、沿線河道提升”等六方麵20項指標,逐項對照推進、全力攻堅提升。目前,梅縣區完成了雁洋段的“三線”整治、“三清三拆”工作;完成了沿線86棟農房風貌提升改造工作;深入開展“雙聯雙建”活動,籌集綠化資金1051萬元,組織86場主題植樹活動,新種苗木1.9萬多株,打造了“政協林”“黨員先鋒林”等一批主題林,讓公路沿線青山喬灌錯落、四季常綠。

  在平遠縣石正鎮,一棟棟農房搖身一變,告別“舊貌”展露“新顏”。

  “我們家的老房子因建設年代久遠,外觀簡陋,遇下雨天還會漏雨。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們對房屋進行了整修,現在住著舒服多了!”家住石正鎮先鋒村的王伯說,如今,光伏板、“小披簷”和防護網取代了舊時的鐵皮瓦,裸露的外牆被塗上了淡黃色的新漆,棕色“腰線”點綴其間,與房前屋後的綠樹相映成趣,煥然一新。

  近年來,石正鎮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房風貌品質提升,結合鄉村特色,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控,塑造農房特色風貌,讓鄉村“美”出新高度。在推進農房風貌提升過程中,該鎮因地製宜推廣“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項目,以點帶麵推動綠色農房建設,將屋頂這片“方寸之地”變成了“增收寶地”。

  為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石正鎮堅持黨建引領,發動黨員幹部深入群眾家中,廣泛宣傳相關政策和益處,並打造示範樣板,有效帶動村民開展農房風貌提升行動,營造了良好的創建氛圍。“看了樣板工程後,村民們都覺得非常好。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農房風貌提升30多戶。”先鋒村幹部溫金梅說。

  初冬時節,在我市實施農村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EPC治理模式)的首個試點自然村——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組,村容村貌整潔亮麗,風光如畫,遊人如織。

  “以前村民洗漱、廚房用水等生活汙水直排,一到夏天房屋周邊就臭烘烘的。現在處理了黑臭水體,房屋周邊建得跟小公園似的,村民看了就舒心。”北塘村村民楊佐漢樂嗬嗬地說道。

  同一時間,在車龍坪汙水處理站附近,村民張女士正忙著給玉米地澆水,灌溉用的水正是汙水處理站排出的尾水。

  去年以來,西河鎮在大埔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領導下,在大埔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指導實施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全力爭取大埔縣改革破題試點,通過采取EPC治理模式因地製宜將所有自然村按納入汙水處理廠、資源化利用、零散收集自然消納的模式分三類進行改造,從三個方麵梳理農村汙水治理機製,打造良好的生態循環。

  如今的大埔,分散在各個自然村的一座座微型汙水處理站,巧解汙水治理大難題,讓原本“放任自流”的生活汙水變成了可以用來灌溉的“肥水”,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凝合力促共建

  美麗圩鎮刷新顏值高峰

  梅州實施“百千萬工程”,離不開央企的助力共建,也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店鋪房屋的外立麵換上了灰瓦白牆,加以棕色柵欄裝飾其間,煥發“新顏”;街道全部完成水泥硬底化,兩旁新種的綠化苗木生機勃勃,進一步提升居民出行條件;美麗圩鎮客廳、葉塘農貿市場、北塘村以及多個重要節點也在精心改造中悄然改變。當前,在中鐵四局的助力下,興寧市葉塘鎮圩鎮主街“顏值”大有提升。

  “我們依托央企中鐵四局的資源力量,謀劃了總投資1.46億元的6個項目,改善圩鎮居民居住和出行條件。”葉塘鎮黨委書記萬耀明說,目前葉塘圩鎮主街、玖崇湖至“兩鎮五村”沿線、北塘村示範路段等外立麵、葉塘農貿市場及周邊附屬設施建設、葉塘公園路及加油站對麵外立麵提升等5個項目已基本完工。現在正集中精力加快湯湖溫泉古街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建設,力爭在今年12月底前竣工。

  鹿湖溫泉假日酒店溫泉釋放“熱效應”、騎樓古街古色古香、橄欖基地生機勃勃……近年來,一個個鄉賢項目、實體經濟項目在豐順縣留隍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留隍的建設離不開鄉賢的財力支持,更離不開他們的智力支持。”留隍鎮黨委書記許能洪表示,引導鄉賢助力社會公益,鼓勵鄉賢反哺家鄉、造福鄉鄰成了留隍鎮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留隍鎮堅持“黨建引領、鄉賢發力、群眾受益”的思路,加快製定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留隍規劃。

  “在規劃前,鎮裏主動征集了外出鄉賢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將他們的智慧集中起來,不斷完善規劃,力爭快速實施落地。”在許能洪看來,這一做法既能讓外出鄉賢了解家鄉的發展,同時也讓鄉賢能為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家鄉建設。

  為激發鄉賢參與家鄉建設的熱情,今年以來,留隍鎮黨政“一把手”掛帥,多次外出走訪鄉賢,大力開展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2024年春節前後主持召開2次座談聯誼等活動,累計走訪鄉賢32人次。今年4月,留隍鎮成功舉辦豐順縣社會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係列活動,總投資27.91億元的韓江中學、留隍鎮市民中心、飲水工程、迎賓大道、葛布中心公園、釋迦山文旅項目集中開工,開啟鄉賢組團式投身“百千萬工程”新篇章。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留隍鎮累計發動鄉賢捐資33.9億元實施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等項目35個。

  小窗口創示範

  省際交界處煥發新麵貌

  從蕉嶺縣廣福鎮葉田村出發,驅車沿著平坦寬闊的205國道來到粵閩兩省交界處,沿途道路景觀生機盎然,兩側店麵亮麗規整,而路前方,煥然一新的省門門樓赫然矗立,引人入勝。

  “省門節點項目於今年8月1日啟動,目前已基本完工。”中鐵四局蕉嶺“百千萬工程”項目負責人牛錄菊介紹說,該項目是中鐵廣投助力蕉嶺“百千萬工程”鎮村建設的省門節點提升項目,包括將粵閩交界省門由雙向兩車道升級為四車道,並增設了綠化帶、智慧停車場及“網紅打卡點”等配套設施。

  在省門門樓的左側,一尊栩栩如生的飛鳥騰飛傲然矗立,成為了整個門樓的一大亮點。“項目整體設計選取廣東省鳥‘白鷳’騰飛形象,並將省門打造成迎賓門戶,以國道205線作為宜行宜遊的入鎮主幹路,通過‘福’字串聯廣福鎮區5個景觀節點,寓意五福迎門、納福迎賓。”該項目主創設計工程師詹江濤告訴記者,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融入客家元素,以“尋福之旅”為主題,把“福”元素作為城鎮IP,著力打造“長壽福”“生態福”“豐收福”等一係列景觀標識,重點打造廣福圩鎮主街和國道205線廣福段“一橫一縱”示範路段,提升示範路段沿線村莊農房風貌,打造多個景觀節點,營造廣福“五福迎門、納福迎賓”的省門新形象。

  今年以來,廣福鎮以省際廊道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為核心,借力中鐵廣投項目,積極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全麵推進國道205線廣福段沿線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和道路交通提升改造,並全域開展鄉村綠化,進一步美化路域環境。“廣福鎮嚴格遵循典型鎮建設要求,充分發揮鎮村主體作用,以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提升、綠化美化、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同時借助中鐵廣投‘百千萬工程’項目建設的機遇,多措並舉推進省門節點、高速出口、美麗圩鎮及示範路段建設,旨在打造省際廊道美麗鄉村風貌帶。”廣福鎮黨委副書記吳國君說。

  梅州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省際交界處是展示地方形象的最直接窗口。我市梅縣、興寧、平遠、蕉嶺、大埔等縣(市)注重抓好與福建、江西省際交界處的鎮村建設,全麵提升省際交界處鎮村的農房風貌、人居環境、綠美生態、基礎設施、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以更好地展示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成效。(記者 豔良 麗伶 思傑 嘉瑤 喬穎 國棟 王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