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的淩風路燈火輝煌,遊人如織。

清涼山郊野公園是一座天然“綠色寶庫”。

西陽鎮閣公嶺村是“網紅打卡地”。

遊客在客天下景區參加篝火晚會。(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梅江區搶抓全麵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發展機遇,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梅龍高鐵即將開通之際,梅江區依托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出多條旅遊推薦路線,涵蓋了清涼山郊野公園、林風眠紀念館、西陽鎮筀竹村、客天下景區、嘉應古城等遊玩點,係統展示梅江區的濃厚人文底蘊、秀美自然風光以及特色美食,讓遊客進一步了解梅江區的豐富旅遊資源,充分享受旅遊的樂趣。
綠色生態 激發鄉村活力
走進西陽鎮筀竹村,碧水藍天、樹木茂盛、空氣清新。在小溪兩岸,白鷺、小野鴨等水鳥經常會在這裏駐足。伴隨著早晚適宜的溫度,許多遊客攜家人、邀好友漫步於此,燒烤、露營、戲水,十分愜意。
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筀竹村,把原生態作為最寶貴的資源,通過引入社會力量,開起了民宿、酒館、咖啡館、可樂主題館、書屋等業態,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
“裏斯的家”民宿負責人胡劍鋒便因筀竹村的好風景而來,也因此而留。胡劍鋒通過盤活資源,采取統一運營多業態的模式,讓遊客們深入體驗鄉村生活。“隨著鄉村遊越來越受歡迎,每逢節假日,民宿需求量變大,其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遊客居多。”胡劍鋒告訴記者,接下來將悉心做好接待服務,全力推動各業態提質升級。
“我們是從廣州過來的,這個村子風景優美、環境舒適,在這裏走走停停,感受風吹過的聲音,給心靈‘放個假’,很是愜意。”一名遊客表示,除了遊筀竹,還可以到位於閣公嶺村的林風眠故居和紀念館逛逛,了解林風眠先生生平、藝術成就與貢獻,真切感受林風眠先生的藝術精神。
位於三角鎮的清涼山郊野公園是遠近聞名的景點。天氣晴好時,市民扶老攜幼,到此吸氧漫步。長廊上,家長品讀客家文化,孩子來回奔跑嬉戲;亭廊邊的草地上,年輕人閑坐談天、圍爐煮茶;楓林灣的親水平台蜿蜒,市民漫步經過,聽流水潺潺。
清涼山郊野公園是一座天然“綠色寶庫”,也是梅州展示綠美生態建設的重要窗口,林間的新鮮空氣、連綿不斷的青山、色彩層次豐富的水杉林,為市民遊客提供了盡情享受大自然寧靜與美麗的好去處。遊玩後,不少遊客在環湖長廊另一端品嚐味酵粄、仙人粄、黃糖包、肉丸湯等客家傳統美食,大飽口福。
到直坑村賞櫻花、去玉水村看榕樹、在桃坪村露營基地與星空“對話”、登高觀音賞日出……依托資源稟賦,梅江區越來越多鄉村走上了文旅融合新路,隨著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遊客遊玩體驗感也隨之增強,梅江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亮點紛呈 遊玩人氣高漲
每當夜幕降臨,璀璨奪目的樓體亮化燈、五彩繽紛的景觀路燈、綿長蜿蜒的河堤燈帶……這些絢爛的燈火映照在梅江河上,波光粼粼的江麵浮光躍金。
梅江河畔景色宜人,沿江兩岸風景如畫,夜遊梅江成為到梅州旅遊的特色旅遊項目之一。遊客們乘著閃著霓虹燈的遊船緩緩航行在梅江河上,吹著涼爽的河風,聽著美妙的客家山歌,領略梅城夜景之美。
在一江兩岸觀賞靚麗風光,到客天下景區體驗民俗活動。暑期期間,客天下景區推出非遺打鐵花、篝火晚會、世界客都仙俠夜專場表演、川劇變臉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觀看遊玩,日均人流達到2500人次。“這裏能了解到好多民俗活動,剛好孩子放假,便帶著他一起來逛逛。”惠州遊客曾麗雅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五口專程自駕來梅州遊玩。
據梅州客天下旅遊度假區策劃經理饒彬介紹,梅龍高鐵開通後,該景區將以“客家文化體驗”為抓手,推出客家美食節、客家民俗赴圩節、客家非遺表演、世界客都仙俠夜等一係列富有客家傳統文化元素的活動,讓遊客體驗到“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的客家民俗文化魅力。
“在講好梅江故事、發出梅江聲音的同時,帶動人流、人氣‘雙提升’,預計為景區帶來超過50%的增量市場人流。”饒彬說。
曆史悠久 領略客家魅力
來到周溪河與梅江交彙處,隻見古老滄桑的狀元橋旁,三株木棉樹蒼勁挺拔,掩映著古樸典雅的東山書院。東山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距今已有270多年曆史,是清代梅州最高學府,也是全國重點名校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的前身。東山書院既有客家傳統建築的特色,又有“四合院”的風格,是梅州保存最真實、最完整的唯一古書院。東山書院內遍布名家題刻和各類文物,不僅是一個可以參觀的景點,還是一個集思想政治引領、傳播黨的聲音、傳承紅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宣傳教育陣地,也是市民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新平台。
沿著江邊路前行,來到嘉應古城的淩風東西路,可以看見街區內有中西混合式騎樓式建築,並保存有眾多中西混合客家民居。據了解,淩風東西路騎樓式傳統商業街建築群,始建於1932年,全長1005米,徜徉其中,能領略到獨有的建築韻味。
位於淩風西路邊的梅州學宮,門樓楹柱高聳,威嚴莊重,走進學宮,大成殿、文昌殿、魁星樓等建築美不勝收,踏在這片靜謐而富有內涵的土地上,可以感受到它承載的厚重曆史人文。梅州學宮又稱孔廟、文廟,始建於北宋年間,此後幾經損毀、重修、擴建、改建。如今,學宮不僅是曆史文物,還是梅江區的博物館、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者絡繹不絕。
嘉應古城除了有騎樓老街,色香味俱全的客家美食也藏在此處。夜晚,仲元東路、文保路、元城路、淩風東路各具特色的老字號餐飲店開始熱鬧起來,店內飄出陣陣香味,雪花冰、湯圓、牛雜、牛奶煮蛋、醃麵、腸粉等成了許多人眼中不可錯過的美味。“我每次回家後,都要來老街逛逛,最想尋的美食就是雪花冰和牛雜。”在深圳工作的小夥韓鑫手裏拎著一堆美食,準備回家和家人分享。
嘉應古城作為梅州具有代表性、保存較完整的曆史文化街區,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不到老街,可不算來過梅州,要想深入了解梅州的美食和老建築,必須去老街轉轉。”韓鑫每次給外地的好友推薦遊玩地時,老街是必選項之一。(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 卓柳慧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高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