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實幹爭先“拚”出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22 09:59:42  瀏覽:-
字號:

  新春時節,草木蔓發,春風浩蕩。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重大項目吹響開工號角、文旅市場回暖升溫……甲辰龍年伊始,伴隨著高質量發展的鼓點,梅州全市多個行業乘著浩蕩春風,實幹快幹不停歇,客都大地上到處都是穿梭奔忙、播種希望的景象。

  2023年,梅州堅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扭轉了經濟增速排名長期全省靠後的被動局麵。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慢!2024年2月20日,梅州再次聚焦高質量發展召開“新春第一會”,傳達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全力以赴拚經濟,千方百計促發展。

  春潮湧動,動力澎湃。在奮進催征的金鼓聲中,在進軍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下,梅州全市上下以昂揚姿態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掀起快馬加鞭、起跑衝刺、奮躍而上的新高潮。

  堅定信心決心

  以奮進之姿拚出新氣象

  “梅州聖戈班在投產當年就實現銷售額近億元,2022年實現翻倍增長,2023年銷售超3億元。2022年底,梅州聖戈班啟動二期項目建設,主要生產霧化調光天幕、星空頂等業內高端汽車玻璃,形成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乘用車夾層玻璃生產線,也是全球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梅州聖戈班汽車玻璃係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楊提起二期生產線項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二期生產線將於2025年達到設置產能,屆時總產值將達6億元。可以期待,梅州聖戈班將用5年的拚搏,創造從零到6億元的飛躍。”

  信心賽黃金,廣大幹部群眾的發展信心,直接關係到發展快慢、事業興衰。今日之梅州,人們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滿懷豪情、充滿信心。

  信心來源於可圈可點的發展實績。2023年,梅州全市GDP增長6.5%,增速在全省排名創2000年以來最好成績。全市2縣9鎮50村入選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名單,“百千萬工程”典型縣鎮村數量居全省前列。“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受理、100%網上辦結”“免費梅州”“免申即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領域改革均有新突破。

  信心來自地利人和。梅州廣大幹部群眾切實解放思想,幹事創業之風、改革創新之風、為民服務之風越吹越勁。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關於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從六方麵提出20條具體措施,支持梅州加速融灣振興發展……種種有利條件,為各方看好梅州、選擇梅州、紮根梅州注入強大信心和底氣。

  市委副書記、梅江區委書記陳金鑾表示,2024年,梅江區將增強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打造“客都首府、活力梅江”,實現“GDP增長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固投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的年度目標。

  豐順縣委書記張誌鋒表示,2023年,豐順實現GDP增長9.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四,主要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年初亮諾的目標。今年,豐順的主要目標是GDP增長6.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

  積極搶抓機遇

  以攻堅之勇拚出新局麵

  春光不負趕路人,汗水繪就新畫卷。回眸2023年,梅州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推動了2個縣(區)、9個鎮、50個村成為全省首批典型,預計淨增“四上”企業250家以上、無“四上”企業鎮(街)全部清零。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1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超額完成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全省排名第二。梅州綜保區一期封關運行、二期驗收在即,梅州國際陸港正式掛牌,“梅州綜保區—深圳鹽田、廣州南沙”海鐵聯運班列開通……

  進入2024年,省委“1310”具體部署特別是“百千萬工程”縱深推進,同時梅州擁有《梅州方案》、省《若幹措施》和融灣財政政策等疊加利好。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梅州蘇區振興的時代機遇。

  如何將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百千萬工程”“融灣入海”和實體經濟,對做強縣域特色產業、提升城鎮建設能級、打造和美鄉村,發展新型工業、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及現代農業等重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吹響了在增強高質量發展“硬實力”上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的嘹亮號角。

  梅州“新春第一會”的會場升騰著踔厲奮發、奮躍而上的強大氣場,來自各縣(市、區)、相關職能部門、科技教育界和企業界的代表們發言中透露出強烈的緊迫感。

  2024年,要搶抓省委實施“百千萬工程”這一重塑區域發展格局的重大機遇,甩開膀子加油幹。“蕉嶺將堅持高標準規劃、低成本建設、市場化運營,加快絲苗米、毛竹、蜜蜂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高質量打造石窟河沿岸經濟示範帶,引領帶動全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今年達到15萬元以上。”蕉嶺縣委書記、蕉華工業園區黨委書記劉鴻濤說。

  2024年,要進一步用好政策紅利,在“融灣入海”上展現新作為。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吳特宏表示,2024年將用好用足《梅州方案》和省《若幹措施》,精準製定實施責任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突出科創資源爭取,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為導向更好釋放政策紅利,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

  2024年,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我們將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建設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特色產業園、智能家電產業園,做大做強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著力打造貫通上下遊的百億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說。

  激發發展動力

  聚創新之勢拚出新未來

  不知不覺,2024年已過去50多天。春光裏,早行人已經踏上征途。

  為滿足市場需求,今年春節假期,廣東科倫藥業沒有停工,在企業大輸液車間內,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在高速運轉……2月4日,廣東科倫藥業與德國費森尤斯醫療合作腹膜透析液生產項目一期竣工投產,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該公司總經理董靈敏表示,項目包含兩條腹膜透析液生產線,預計年產能達1500萬袋,年產值2億元,新增就業300餘人、稅收1500萬元。“項目的竣工投產,標誌著廣東科倫藥業從普通大輸液領域向腎科領域進軍,對完善產品布局,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創新驅動發展。企業是創新的主角,作為一家技術型企業,豐順立訊智造一直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自2022年8月正式投產以來,產值快速增長,2022年實現產值9.24億元,2023年實現產值24.65億元,力爭2024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豐順立訊智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陽芳說,豐順立訊智造將繼續紮根梅州、聚焦主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綠色發展為基礎,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硬仗。這場仗接下來怎麼打?梅州“新春第一會”細化“施工圖”、解鎖“新密碼”。全力強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撐,激發澎湃發展動力,是高質量發展擘畫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將積極爭取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等機構和高校,來梅設立科技成果轉移工作機構、創新基地,開展校地、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彙聚科技資源支撐我市產業發展。”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徐萬寶說,與此同時,將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每年選取1—2個重點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爭取列入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予以支持。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建設未來產業,我們將大力引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領軍人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徐萬寶說,全市科技部門將認真落實梅州市鼓勵類產業企業和高端緊缺人才專項補助政策,以吸引留住更多高層次人才。

  除了精準用力“引龍入海”,還要苦練內功“深水養魚”。“今年將持續優化整合中高職院校布局和專業,以深化校企合作促產教融合,推出更多服務梅州產業發展的精品專業群,創建2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並引導更多畢業生留梅就業、創業、興業。”市教育局局長楊棟表示,要以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積極搶抓“蘇區融灣”政策機遇,搭建“灣區+蘇區”職業教育聯盟,爭取省對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紫琳學院等項目建設的支持,為梅州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

  從春天再出發,振奮龍馬精神,扛起新擔當,展現新作為。錨定新的高度奮勇攀登,梅州將在大幹實幹苦幹中努力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幹出新天地!(記者 劉曉娟 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