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吳特宏:
在落實“第一要務”中 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市發展改革局將圍繞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狠抓工作落實,逐步改善我市產業規模偏小、整體層次不高的局麵,在落實“第一要務”中增強“第一動力”,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一、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係統性整體性發展,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精準製定縣域差異化發展目標,“一縣一策”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典型縣、鎮和產業社區為突破口抓好產業項目落地。堅持培育發展“四上企業”,服務企業發展,積蓄產業發展動能。用好省直機關及有關單位縱向幫扶、廣梅對口橫向幫扶和市內縣域幫扶等機製,加強產業協作,推動縣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二、以科技創新為導向更好釋放政策紅利,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用好用足《梅州方案》和省《若幹措施》,精準製定實施責任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突出科創資源爭取,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圍繞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的新型基礎設施、超長期國債支持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等領域,精準謀劃一批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項目。調動國資國企和各方麵力量,建設運營好“反向飛地”,發動科創企業、團隊、高端人才入駐,打造梅州與灣區企業創新協同發展平台。
三、以新質生產力培育增強產業鏈優勢,推進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並舉,提升產業“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積極推進“雙碳”工作,發揮能耗政策正向擴張效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前瞻布局新能源產業,加強企業降成本等問題研究,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四、以體製機製改革優化生產函數,推進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構建。堅持市場化方向,聚焦營商環境建設、要素市場化、投融資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促進土地、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順暢流動,積極引入數據、算力等新要素,向“打糧食”項目集聚,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以高產出推動高質量發展。
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市發展改革局將保持幹事創業、立新求進的精氣神,開拓奮進、真抓實幹,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市教育局局長楊棟:
以高質量教育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教育何為?這是教育係統必須思考和回答好的時代課題。我們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戰略、民生屬性,認真落實《中共廣東省委 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紮實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省的意見》《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係統部署的“八大工程”,全力推動梅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梅州高質量發展夯實“教育基石”。
一是始終堅守教育的政治屬性,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正確育人方向夯實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根基。健全完善“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工作機製,繼續擦亮“紅色思政+客家+N”育人品牌;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梅州高質課堂”;統籌做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雙減”政策落實、教育評價改革要求等重點工作;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全力建設平安校園;用好用足“人才振興16條”、春蠶工程等人才政策,做好“引育用留”文章,加強行政管理隊伍、校長隊伍、教師隊伍“三支隊伍”建設,夯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二是始終堅守教育的戰略屬性,把握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目標任務,以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實施職業教育精品精匠“雙精”工程和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建設與梅州產業結構相適應、具有梅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持續優化整合中高職院校布局和專業,以深化校企合作促產教融合,推出更多服務梅州產業發展的精品專業群,創建2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加強中高職院校實習就業指導服務,突出“學在梅州、建設梅州”思想,引導更多畢業生留梅就業、創業、興業。積極搶抓“蘇區融灣”政策機遇,搭建“灣區+蘇區”職業教育聯盟,爭取省對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紫琳學院等項目建設的支持,為梅州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撐。
三是始終堅守教育的民生屬性,把握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可選擇的教育需求,以城鄉優質均衡保障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加快教育“融灣入海”步伐,推動省教育廳印發《關於支持梅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紮實創建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全麵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辦好“三所學校”。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市教育係統將全麵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全力以赴、綜合施策,奮力開創教育強市建設新局麵,在梅州高質量發展中體現教育擔當、貢獻教育力量。
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徐萬寶:
科技賦能強產業 創新驅動促發展
市科技局將全麵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搶抓機遇,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和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聚焦產業科技融合發展,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形成新質生產力,服務支撐梅州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聚焦環境優化,增強創新生態活力。全力爭取省科技廳早日出台《關於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製訂實施《梅州市促進科技創新主體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和梅州市科技支撐“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方案。集中科技資源支持企業創新、產業發展。支持基礎較好的縣(市、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區),促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
我們將聚焦平台建設,厚植產業發展動力。全力推進梅州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支持蕉嶺、大埔工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紮實推進創新型專業鎮建設,力促博敏電子公司申報建設省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粵閩贛科技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爭取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等機構和高校來梅設立科技成果轉移工作機構、創新基地,開展校地、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彙聚科技資源支撐我市產業發展。
我們將聚焦高企培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籌建梅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建立高企培育庫,對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現金裝備製造、現代農業領域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全心全情全力服務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每年選取1—2個重點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爭取列入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予以支持。
我們將聚焦人才引育,激發企業發展潛力。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大力引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領軍人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全力推進新一輪農村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百千萬工程”。支持和鼓勵我市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企業、科研機構申報省級以上重要人才引進計劃,落實梅州市鼓勵類產業企業和高端緊缺人才專項補助政策,吸引留住更多高層次人才。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袁勇華:
力爭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再獲新突破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工業經濟實現回升向好加快發展的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2位,增速排名創2000年以來最好成績。2024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堅定扛起工業強市責任,再接再厲,揚帆競發,力爭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再獲新突破。
一是力爭工業經濟穩增長取得新突破。著力抓生產、優運行、促增量,實施好省市惠企穩產措施,開展“一起益企”“千名幹部掛千企”等暖企活動,強化要素保障,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努力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力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小升規”新增100家。
二是力爭產業優化升級取得新突破。深入貫徹落實省、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措施,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五大優勢支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發展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稀土、綠色建材等先進材料產業,全力打造先進材料千億產業集群。發揮好我市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儲能、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新興行業,推動戰略性產業聚“鏈”成“群”。
三是力爭兩個投資取得新突破。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銅箔-印製電路板等4個產業集群90家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強化“項目為王”,加強項目建設並聯審批和督查調度工作機製,銜接好省“技改十條”等政策舉措,不斷壯大技術改造規模,推動項目加快投資進度。著力抓好15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140億元的工業重點項目,力爭工業投資增長14%,突破200億元,技改投資增長12%。
四是力爭園區提質增效取得新突破。統籌資源要素推進主平台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努力將主平台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陣地、主力軍。以“畝均論英雄”,持續加強園區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園區畝均效益,推動園區加大用地收儲,爭取新增4個園區工業產值突破百億元。推動省級特色產業園區申報建設,積極開展數字園區建設。
新的一年,我們將實幹苦幹、加油幹,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梅州聖戈班汽車玻璃係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楊:
打造全球最先進的 高端汽車玻璃工廠
梅州聖戈班汽車玻璃係統有限公司是法國聖戈班集團和廣汽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合資成立的高端汽車玻璃製造企業,公司成立於2020年8月,一期項目總投資1.9億元,於2021年3月實現投產,主要生產HUD前擋、全景鍍膜天幕玻璃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在梅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同時得益於廣梅產業園區優質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生態係統,梅州聖戈班在投產當年就實現銷售額近億元,2022年實現翻倍增長,2023年銷售超3億元。2022年底,梅州聖戈班啟動二期項目建設,主要生產霧化調光天幕,星空頂等業內高端汽車玻璃,形成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乘用車夾層玻璃生產線,也是全球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二期產線將於2025年達到設置產能,屆時總產值將達6億元。可以期待,梅州聖戈班將用5年的拚搏,創造從0到6億元的飛躍。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聖戈班集團一直致力於綠色發展,並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降低能耗與碳排放。聖戈班集團正式啟動和實施的碳排放的目標和計劃,和國家“3060”目標高度契合,並且力爭在2050年在範圍一、二領域率先實現零碳排放目標。
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在梅州市“青梅計劃”的加持下,我們堅持高標準精準引進和高質量自主培養兩手抓,充分激發和釋放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梅州聖戈班成立發展至今,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梅州各級黨委政府高效專業的服務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用心、決心,我們對梅州振興發展充滿信心,對聖戈班在梅州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2024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矢誌不移、接續奮鬥,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持續提升產品品質,打造全球最先進的高端汽車玻璃工廠,為梅州高質量發展助力加油。
豐順立訊智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陽芳:
以產業科技創新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梅州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之大、行動之快,向全市釋放出苦幹實幹、聚力前行的鮮明信號。作為先進製造業代表,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也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豐順立訊智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年5月31日,為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連接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家電等。豐順立訊智造位於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從洽談到投產曆時僅8個月,創造了重大產業項目引進投產的“梅州速度”“豐順速度”。自2022年8月正式投產以來,產值快速增長,2022年實現產值9.24億元,2023年實現產值24.65億元,力爭2024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作為一家技術型企業,豐順立訊智造一直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我們堅信,隻有通過不斷創新提升品質,才能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才能從容應對激烈競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搶占科技製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提出了更高更為緊迫的要求。2024年,豐順立訊智造將繼續紮根梅州、聚焦主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綠色發展為基礎,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優秀企業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全力以赴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硬實力”,為建設一個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新廣東貢獻梅州民營企業力量。
市農林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卓國寧:
全力推動打造 “現代化一流農林科研院所”
梅州的發展沒有旁觀者,科技創新也不是發達地區的專利。下來,市農林科學院將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服務“百千萬工程”為重點,全力推動打造“現代化一流農林科研院所”,爭做“融灣”先行區建設標兵。一是紮實推動功能平台建設,繼續優化提升基礎平台,紮實推進重點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設,夯實產業創新基礎,為農林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平台支撐。二是全力開展產業瓶頸攻關和推動成果轉化應用,深化實施博士碩士所長“三個領銜”科研攻關計劃,推動“梅州品種”“梅州技術”“梅州標準”“梅州模式”“梅州產品”和“梅州品牌”全鏈條瓶頸攻關,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梅州農林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三是務實開展“百專家聯百企”“農村科技特派員”“輕騎兵服務隊”三項科技服務活動,落實“百專家聯百企”一對一服務,“科技特派員”服務鎮村製度,“輕騎兵服務隊”全鏈條服務體係,力爭在服務“百千萬工程”中當先鋒打頭陣。(整理 劉曉娟 黃科 李豔良 江嬋 何梓瑜 攝影 連誌城)